地震预警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地震的预警机制是如何建立的

RF/无线

1778人已加入

描述

  作者:bingo

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北京市大部分地区也有震感。地震发生时正值深夜,不少人已进入梦乡。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面对地震灾害,人类不会坐以待毙,我们在不断认识地震、防御地震,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在这次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的手机上便收到了地震横波到达时间、震中距离的预警提醒。那么,地震预警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说到地震预警,大家容易联想到地震预报,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然而,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非常精确的地震预报往往是不可信的。而地震预警则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主要是为了一些特殊行业、公众争取紧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电磁波

地震预警图

一套完整的地震预警系统需要有感应装置,预警中心计算处理装置、通讯装置(预警信息发布装置)、预警信息接收装置和配套紧急处置与避险预案五部分组成。我们大家通过手机安装的APP,短信,或电视信号接受到的信息就属于预警信息接收端。

电磁波

地震预警系统的组成

地震预警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时间差来实现的,准确的来说有两个时间差:一个是地震来临时从震源到我们感受到地震波有个时间差另一个就是机械波和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差

1.地震波时间差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会产生两种主要的地震波,一种是P波(纵波,质点振动和传播方向一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上下晃动;另一种是S波(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水平晃动。P波跑得快,每秒传播约6千米,S波跑得慢,每秒传播约3.5千米。S波振动幅值更大,携带的能量是P波的几倍到几十倍,其水平向剪切作用是造成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地震预警正是抢在携带更多能量的S波到达前,甚至P波到达前若干秒,以警报的形式告知公众危险的发生

电磁波

2.机械波和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差

由于地震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其传播速度要远慢于电磁波。所以,在地震发生时,预警感应装置在监测到地震波后,将信息传输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通过计算确定是否需要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地震影响达到响应程度,就可以通过电视、短信等途径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波来临时,有一定的预警时间。

电磁波

不过,地震预警也有局限性。地震发生后,不少北京市民就收到了预警信息,但住在不同地区市民的预警内容却并不一样,特别是显示的地震横波到达时间、震中距离不一样。据了解,地震预警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地区距离震中的远近,越接近震中的地区预警时间越短。一般情况下在震中附近,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几乎为零,即存在预警盲区。一般来说,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震中50~200千米范围内的地区有效。对于50千米以内的地区,预警时间太短而来不及响应,也就是所谓的地震预警盲区。而对于200千米以外的地区,地震影响程度可能很低,产生的破坏不严重,发出预警信息已经没有价值了。

电磁波

总而言之,地震预警虽然可以让震中区域以外的人员提前知道地震波的来临,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地震预警系统并非完美,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地震发生时,除了依赖地震预警系统外,我们还需加强对地震风险的认知,学习适应应急情况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实现“面对天灾不慌张,有序协同求生存”。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