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的A面和B面

描述

MIP产品正出现在越来越多的LED显示领域展会上,野心印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竞相杀入。“目前来看倾向于MIP。”在2023高工LED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圆桌对话环节被问及在目前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Micro LED显示性价比时,东山精密背光研发总监李秀富坦承。

经过一年多的“煎熬”,MIP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封装厂商和LED显示屏企业所接受,进阶为Micro LED显示目前阶段性价比最优的技术方案。

据高工LED调研了解,包括晶台、国星、利亚德、洲明科技、芯映、中麒、东山精密、强力巨彩、三安等头部LED显示厂商都已经布局了MIP技术路线的研发和生产。也有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相关技术储备,可以快速投入试产乃至于量产。

在年初举行的ISE2023上,索尼、LG等国际巨头也展示了其基于MIP技术的显示屏,从现场的效果来看,色彩均匀度、墨色一致性、对比度等画质效果不输于COB。

MIP封装以其成本优势和高亮度、低功耗、兼容性强、可混BIN提高显示一致性等性能优点正成为LED封装头部企业和显示屏企业在大尺寸Micro LED领域的“关键”共识。

1

Micro LED降本迫切

即使是在行业低迷的2022年,小间距及微间距显示屏仍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对于小间距及微间距需求持续增加。

尤其是被业界视为是“终极显示技术”的Micro LED近年来更是成为LED行业以及面板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投入的重点领域。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针对 Mini/Micro LED 等领域的投资呈现火热状态,继2020 年 Mini/Micro LED 等领域新增投资约 430 亿元及 2021 年 Mini/Micro LED等领域新增投资 750 亿元之后,2022 年投向Mini/Micro LED 等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了 700 亿元人民币。

在全产业链的共同推动下,高端 LED 领域的投资、需求和技术共同提升,Mini/Micro LED 的投产成本有望下降,从而进一步推进 Mini/Micro LED 产业化应用发展,Mini/Micro LED 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这一新兴领域,成本的快速下降无疑已经成为Micro LED产业化应用关键拦路虎。

业界无不对Micro LED的降本给予了重要关切。

此前,友达董事长彭双浪在谈到Micro LED量产时表示,期盼Micro LED成本下降速度能跟摩尔定律一样,每两年成本降一半。

中国台湾地区Micro LED大厂錼创董事长李允立更是信心满满的表示,以Micro LED单一产品来看,2022年成本较前一年下降50%,预计今年会再比去年要下降40%-50%,今年营收相较于去年仍呈倍数成长。

降本一方面有赖于从芯片、封装到设备材料以及驱动IC、基板等的降价,同时技术工艺的革新和颠覆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从封装端来说,目前针对Micro LED芯片采用的封装工艺主要有 MIP 和 COB 两种技术路线。

COB技术融合了LED产业中游封装和下游显示技术,省去了支架成本以及部分制造环节,生产效率更高。并且点间距越小,COB产品的综合成本优势就越明显。

MIP技术的本质则是Micro LED和分立器件的有机结合,即将大面积的整块显示面板分开封装,这样更小面积下其良率控制将得到极大提升,同时测试环节从芯片后移至封装段,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速率。

根据GGII的调研了解,目前占据Micro LED成本最为重要的是芯片和转移修复。其中芯片成本占到了接近30%。

Micro LED芯片降本则需要进一步切割更小尺寸的芯片,从这一角度来看,MIP无疑是更符合未来Micro LED的降价趋势。

2

MIP几成“共识”

“综合考量对大尺寸Micro LED规模化量产的加成度,以及终端显示屏厂商的接受度,MIP封装技术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更小间距、更大尺寸的显示屏应用上,COB技术还面临着良率、墨色一致性、检测返修、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而MIP恰好能规避这些问题,成为Micro LED显示屏批量生产的理想选择。”有显示屏大厂的技术负责人告诉高工LED。

技术性能叠加成本的优势使得MIP逐渐成为更多厂商的选择。

晶台董事长龚文此前也曾表示,MIP技术能解决传统微间距的一些硬伤技术,也正是打破目前微间距显示市场僵局的一个机会。

在InfoComm USA 2023上,晶台携全新微间距MiP系列首次在北美隆重亮相,领跑LED封装技术创新路径。

晶台光电紧握行业趋势,Kinglight MiP产品采用了更先进针刺+激光焊技术,半导体载板级基板,芯片转移精度高,产品显示更为均匀,大角度无麻点;可任意排列组合成模组,适应P0.5- 1.25的多种点间距选用,通用性强。

“MIP采用扇出型封装,使用更小的Micro LED芯片,能获得更大的引脚焊盘,从而解决下游工艺痛点,降低下游基板精度限制,提升下游生产良率,大幅降低Micro LED成本。” 晶台股份封装事业部研发总监严春伟在2023高工LED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晶台MIP方案可以帮助下游客户进一步降低成本,也有助于下游客户柔性制造和自主可控。

利亚德也已推出多款基于MIP技术的新品,包括TXⅡ系列、MG系列、MGS系列、VHC27系列和智能LED一体机。

利亚德方面认为,MIP适用更小的芯片,减小间距和降低成本的空间更大,未来Micro LED的趋势确定,MIP优势明显。

MIP

利亚德旗下利晶已进行2023年扩产计划,第一季度已完成1400KK产能建制,2023年底产能预计突破2000KK,从而低MIP生产成本达到规模效应。

洲明科技也选择 COB 与 MIP 封装方式齐头并进。

据了解,洲明 UMini MIP 系列产品采用 50~150um RGB 全倒装芯片,通过分立器件封装技术,实现点间距涵盖 P0.4、P0.6、P0.7、P0.9、P1.1、P1.2、P1.5、P1.8。

在2023ISLE展上,国星光电RGB器件事业部携MIP系列新品首度亮相,系列产品可适应P1.5-P0.6任意点间距,适用于户内超高清显示场景,为终端产品呈现画面更细腻真实、色彩更鲜艳饱满的超高清显示效果提供硬核的技术支持。

MIP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全球Micro LED市场规模将达35亿美元。2027年将达到100亿美元大关。

MIP正成为Micro LED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推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