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ZNS?浅谈FDP在企业级SSD应用前景

描述

1、从ZNS说起

 

Zone Namespace(ZNS)在2020年开始广泛讨论,2021年在NVMe协议组织基本定稿发布。ZNS对于存储系统或者云系统,在系统侧可控制IO在SSD内的具体写入位置,通过系统侧的主动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将SSD内的GC削减到0。一方面,可以减少系统和SSD两层GC带来的写放大和读写冲突,延长盘片使用寿命,也保证系统带宽和QoS。另一方面,由于SSD内基本不需要GC,可以减少SSD内的冗余空间(Over-Provisioning,简称OP),使OP基本减到零,对于SSD内部管理表项也带来简化,从而削减企业级SSD的DRAM。

 

对于系统应用来说,一边能保性能,一边能降成本增寿命,这么两全其美的好处,立即得到了Flash Memory Summit(FMS)、Open Compute Project(OCP)等组织和技术社区热议。但是,技术上只谈好处,不谈开销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ZNS主要的开销是在系统侧“做得太多”。

 

SSD

 

ZNS要求单个Zone之内的LBA地址,必须是严格顺序追加写的,与SSD写Flash的方式相对应。系统应用的管理粒度需要与Zone大小对齐,按Zone粒度进行写入和回收。这样,使得系统对SSD的操作方式,与SSD操作NAND的方式相符,SSD将Zone粒度映射到NAND的Block粒度,即可达成零GC的操作。

 

那么问题来了,严格顺序追加写对系统应用带来的约束太大。如果按ZNS定义的传统写方式,系统对单个Zone操作的Queue Depth只能是1,即对一个Zone只能做串行写,这对系统处理的约束很大。后来ZNS增加Append方式和ZRWA方式作为补充,改善了对追加写的约束,系统用起来还是会有些别扭。此外,对于SSD写异常,由于是严格顺序追加,系统也需要与SSD同步出错Zone的写位置,Zone能否继续追加等信息,才能进行后续的策略处理。

 

SSD要获得零GC收益,必须将Zone粒度和NAND的Block粒度对齐。NAND厂家基于工艺和成本考虑,不同厂家、不同代次的NAND Flash,Block大小均不相同。随着NAND厂家工艺叠层的增加,NAND Block大小持续增大,目前Block大小已基本超过100MB。这已经比系统应用一般的文件或者块管理粒度要大得多。如果系统应用只通过Zone跟单Block对齐,要跑满SSD性能,系统应用还需知道Zone和NAND通道、Die的物理拓扑关系,才能用满NAND并发。如果系统应用希望单Zone能跑满SSD性能,SSD实现需要将多个通道/Die的Block绑定成一个Zone,这样单Zone容量都到达GB级别了。此外,SSD盘内的静态Wear Leveling、NAND Data Retention/Disturb等场景,都需要通知系统进行搬移。

 

对消费级的单盘系统(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本身存储性能和QoS要求不高,在系统应用算力有剩余情况下,这些约束都可以接受。譬如苹果手机通过类ZNS方式获得了令人惊讶的用户体验。但对于企业级或者云场景的多盘存储系统,情况会更为复杂。存储系统需要考虑多供应、坏盘替换、利旧等场景,很难保证一个存储池内都是同NAND厂家同代次的SSD。这样系统侧就会面对多种Zone粒度的管理,对存储系统进行多备份、EC条带选择、垃圾回收等方面设计考虑,都会变得更为困难。

 

2、由多流演进而来

 

2021年,Google带着Flexible Data Placement(FDP)的概念和自研的Smart FTL应用进行宣讲,并联合Meta在2022年逐步把FDP推入到NVMe标准协议。近期,FDP议题在OCP进行了多次演进和讨论,逐步得到业界的重视。同样是为了追求削减SSD GC,降低写放大为目标。FDP和ZNS走的倒是不同的路线。

 

SSD

 

ZNS沿着Open Channel的路线演进,Open Channel方式本身是把NAND Flash操作向系统应用呈现,通过系统直接控制NAND Flash操作来极大化利用NAND。这样的问题是,系统应用需要知道SSD上的NAND具体操作方式和物理拓扑,NAND代次演进和厂家差异,系统应用也需要进行适配。ZNS是在这基础上进行一层抽象,抽象成Zone粒度和追加写方式,把NAND Flash具体操作和粒度进行了一层屏蔽。

 

Multi-Stream多流则是在标准命令接口上,添加数据的冷热度标识,由SSD对数据进行分类存放和GC,来减少SSD的写放大,这对系统就容易适配多了。SSD在支持多流情况下,也是需要做GC的,这样只能一定程度的削减OP,譬如从3DWPD盘改为1DWPD盘就能符合系统应用;另外,系统应用层面的GC和SSD层面GC冲突,会带来QoS不利影响。后来IO Determinism主要在于通过NVM Set对SSD空间进行划分和性能隔离,通过Deterministic Window (DTWIN)和Non-Deterministic Window (NDWIN)的机制交互,让系统应用知道SSD的NVM Set的QoS状态,系统按一定规则可以得到确定性时延。与Open Channel路线相比,多流路线更看重系统和SSD盘片的解耦,以及系统应用的向下兼容。由此也更容易获得系统应用的支持和落地。FDP就是在此路线上做进一步精细化演进。

 

3、FDP是什么

 

SSD

 

从FDP的操作模型来看,FDP是在IO写命令上,使用Directive Specific (DSPEC)字段(也是stream标识字段),来标识Reclaim Group和Placement Handle。Placement Handle在SSD内映射到Reclaim Unit Handle。这协议一下子就整了很多名词,实际上,FDP在SSD内就是围绕Reclaim Group和Reclaim Unit进行操作。

 

SSD可以将并发NAND拓扑划分为多个Reclaim Group,做成Reclaim Group间性能隔离。将SSD内的NAND物理block(或者Super block),划为Reclaim Unit。那么,Reclaim Unit Handle指向不同的Reclaim Unit,可以理解成写入不同的NAND物理block的写指针。从系统应用看来,就是在标准IO写时,通过DSPEC标识,指定写入到特定性能隔离区域Reclaim Group里面,放置到按类别(不同业务类型或者冷热度)区分的Reclaim Unit(即NAND block)。

 

与ZNS不同,FDP的写方式并没有与Reclaim Unit对齐,而且FDP是允许SSD盘内GC的。这样,SSD盘片在NAND异常处理的主动权就大得多。FPD定义Reclaim Unit Open时间,超过时间会造成Reclaim Unit切换。而且,SSD盘内由于异常处理等原因造成的Reclaim Unit切换都要事件上报。这样看,FPD就是要求更严格的多流或者IOD模式。

 

但是,FDP通过一些机制,避免与系统应用GC冲突,尽量减少SSD盘内GC。FDP定义Estimated Reclaim Unit Time Limit (ERUTL),用于表示Reclaim Unit写入后到被SSD盘内主动回收的时间。在未到时间前,系统应用主动回收,就不会触发SSD盘内GC。事实上,对系统应用中的热数据或者前台写入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系统应用进行整理回收。而系统中的冷数据,系统应用不会搬移,SSD内部会根据NAND特性主动进行GC和Wear Leveling。对于SSD应用能力较强的系统,可以通过感知Reclaim Unit粒度,根据Reclaim Unit制定系统GC策略,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FDP通过与系统间的模糊策略交互,使SSD盘只有弱GC,减少写放大,降低SSD盘的OP。同时也减少系统和SSD两层GC冲突,保障系统侧的时延和QoS。

 

OCP的会议观点中认为,FDP具有比较好的向后兼容能力:1)FDP可以在标准设备中激活;2)应用在不理解FDP的情况下也可获得收益;3)理解FDP的应用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不修改应用情况下,将不同应用或者不同Namespace分配到不同Reclaim Unit Handle即可获得收益。

 

SSD

 

FDP的提案TP4146已经在2022年底通过NVMe正式批准。FDP也在逐步合入Linux Kernel、xNVMe等各大开源平台中(如下图),接下来就看应用软件对接的发展了。

 

SSD

 

4、结语

 

西部数据专家Dave Landsman在OCP会议研讨中,给出的FDP和ZNS的比较如下:

 

SSD

 

如何获得系统最大收益,系统和SSD盘间如何解耦。在系统和SSD盘片垂直整合发展过程中,这两个问题如何权衡,如何获得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在技术界会伴随FDP和ZNS的演进,继续讨论下去。

 

5、参考文献

 

  • TP4146a Flexible Data Placement, NVMe

  • NVM Express Zoned Namespace Command Set Specification, NVMe

  • SmartFTL SSDs, OCP Global Summit 2021

  • Flash Innovation: Flexible Data Placement, OCP Global Summit 2022

  • Flexible Data Placement using NVM Express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OCP Global Summit 2022

  • Flexible Data Placement from the NVM Express Perspective, OCP Global Summit 2022

  • Flexible Data Placement, 2023 OCP Storage Tech Talks

     SSD

长按识别关注更多忆联资讯

     

了解更多:

NAND Flash 原理深度解析(上)

 

NAND Flash 原理深度解析(下)

 

新盘入手必读|四款主流固态硬盘检测工具科普

 

 

 


原文标题:下一代ZNS?浅谈FDP在企业级SSD应用前景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UnionMemory忆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