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降价竞争已缓和

描述

  一些企业称2023年是“非理性过度竞争年”。

  业内消息人士称,微控制器单元(MCU)供应商已观察到价格竞争暂停,但由于终端市场需求尚未复苏,因此仍保持谨慎态度。

  疫情以来,整体经济疲软导致终端需求下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MCU厂商纷纷展开价格战;不过,经过调整,降价已经开始缓和。

  疫情期间,MCU出现短缺,导致不少企业以较低的门槛拓展MCU产品线。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但2023年市场整体状况有所下滑,加速了行业洗牌,一些企业称2023年是“非理性过度竞争年”。

  经过一年半的库存调整,部分产品线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价格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企稳,预计第四季度将进一步企稳触底。

  有消息称,部分企业已开始提价。但业内人士表示,涨价仅限于部分厂家,大规模涨价尚未出现。目前,行业整体价格已趋向疫情前水平。业内人士指出,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TI)等国际大厂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短时间内提高价格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台湾MCU厂商最近公布了10月份的营收,结果好坏参半。

  松翰科技(Sonix Technology)和笙泉科技(Megawin Technology)十月份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松翰科技10月份营收同比增长33.04%,环比增长0.4%,达到2.48亿元新台币(768万美元)。第三季营收为6.98亿元新台币,环比增长5.33%。笙泉科技10月营收创17个月新高,同比增长4.02%,环比增长28.92%,达到4000万元新台币。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受经济复苏缓慢和行业季节性影响,第四季度终端市场能见度有限。他们预计第四季度的业绩将与第三季度相似。行业参与者仍在积极调整库存,预计最晚在2024年第一季度达到健康水平。

  从整个半导体产业来看,目前的行业库存达到历史高位,主动去库存或将开启。目前来看,2023年MCU行业的寒潮已经袭来,有很多企业可能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将成为国产MCU的关键年份,其中通用MCU将面临降价潮或倒闭潮。事实上2022年出现了两极分化,二、三梯队的MCU厂商可能目前仍然面临拿不到产能的情况,而一线梯队的MCU已经出现了库存过剩的情况。

  在这种背景之下,原厂和客户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博弈。有消息称,某新能源车大厂要求新年后所有的***供应商不得通过代理商供货。这对于一些现金流不是很充裕的***供应商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就直接被排除在外了。

  尽管经过预测,2023年的MCU市场将面临一场洗牌,但仍然有新晋玩家正在跨界进入MCU领域。究其原因,MCU作为平台型的芯片,能够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来进行生态整合,将更多的周边器件整合起来。这对于在不同细分市场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芯片企业,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总体来看,哪怕是在竞争最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国产MCU的占比份额仍然远远不如国外品牌,依然还有较大的替代空间。

  另外在汽车领域,MCU是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元器件之一,汽车也是全球MCU第一大应用市场,占比超过1/3,平均每辆汽车MCU需求量高达上百颗。随着汽车半导体行业技术演进和需求升级,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相关厂商竞争的主战场,接力电动化成为重要驱动力,MCU作为核心算力芯片深度受益。车规级MCU芯片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涵盖逆变器控制、发动机和电池管理、变速箱控制、安全控制、ADAS、主动悬架、LED照明、传感器融合等几十个次系统中。

  目前车用MCU供需尚未完全缓解,自动驾驶等级提升以及车内外传感器数量增加都会提高MCU用量。新能源车及L2以上ADAS及自驾系统渗透率的提升,还会造成车用MCU(每增加一台自驾感测器,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就需要一个MCU)、电源管理芯片、电力功率等芯片短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