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停止拆分!阿里最新季度利润大增34%,高管: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阿里巴巴集团在近日发布了2024财年第二季度(2023年6月30日至9月30日)业绩公告。在财报中除了公布了该财季的财务数据之外,还披露了阿里巴巴业务集团分拆和融资的进展情况。
 
其中此前阿里云业务拆分的进展受到关注,但阿里巴巴在财报中披露,决定不再推进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阿里巴巴表示,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给云智能集团前景带来不确定性,认为云智能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阿里云停止拆分,阿里巴巴多项核心数据持续增长
 
阿里云停止拆分的消息一出,遭到了资本市场看空,阿里巴巴港股跌幅超过10%。但实际从整体的业绩来看,阿里巴巴本财季的业绩表现其实超过了预期,同比也大幅扭亏。
 
阿里巴巴本财季收入为人民币2247.9亿元,约合308.1亿美元,同比增长9%;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35.84亿元,约合46.03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云服务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经调整EBITA增加,以及股权激励费用下降所致。经调整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增长18%至人民币428.45亿元,约合58.72亿美元。而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277.06亿元,同比大幅扭亏。
 
细分来看,首先是营收规模最大的淘天集团,在本财季收入人民币976.54亿元,同比增长4%。公司表示,通过内容和价格竞争力策略,淘宝APP在9月份单月中实现了用户同比自然增长,同时本季度交易买家数和订单量均录得增长;另一方面闲鱼9月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超过20%,通过广告、佣金和增值服务(如产品回收、寄售和产品检验费用)组成的收入也获得同比迅速增长。
 
另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本季度收入人民币245.11亿元,同比增长53%;菜鸟集团该季度营收人民币228.23亿元,同比增长了25%;大文娱集团收入为人民币 57.79 亿元,同比增长 11%;其他业务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灵犀互娱、银泰、智能信息(UC、夸克)、飞猪、钉钉等在该季度合计收入人民币480.52亿元。
 
而备受关注的阿里云智能集团的业务情况表现稳定,利润有所提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季度,云智能集团收入为人民币276.48亿元(37.89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由于钉钉不再归属于阿里云,被归纳到“其他业务”中,因此经调整后,EBITA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达到人民币14.09亿元,同比增长44%。
 
阿里巴巴表示通过减少来自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式合约类收入,以持续提升收入质量。与此同时,本季度公有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增长,带动盈利能力的优化。同时,近期在云栖大会2023上,云智能集团发布了几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包括:
 
生成式AI模型:阿里巴巴自有的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推出2.0升级版本,在理解复杂指令、推理、记忆和减少幻觉方面有出色能力。同时阿里巴巴针对包括金融、游戏等特定行业推出8个垂直模型,以及提升业务能力,如代码生成及客户服务等。
 
生态体系:已建立中国最大的开源AI开发者社群之一。阿里巴巴开发者社群魔搭(ModelScope)自推出以来,已汇聚超过2,300个AI模型,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累计模型下载量超过1亿次。公司还将在魔搭上提供通义千问模型开源版本,继推出70亿参数及140亿参数版本后,未来还将推出720亿参数版本。
 
阿里云百炼:作为一站式AI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可在单一的平台上提供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服务,提供多种高性能基础模型,其中包括来自第三方的模型。它简化大模型训练流程,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模型应用创新。此外,它还在训练过程中为客户数据保护提供安全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有投资者问到“阿里云的上市计划是‘暂停’还是‘永远取消’”时,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表示当时要完全分拆阿里云,是希望通过金融工程的方式凸显该业务的真正价值,但如今大环境运营已经不可预测,需要通过进一步投资来显现云业务的价值。
 
而除了阿里云之外,阿里巴巴其他业务集团分拆和融资也有了新的动态,包括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正在为外部融资做准备;菜鸟集团已申请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并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A1文件;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暂缓。
 
阿里云业务遭宕机,现时AI环境复杂
 
阿里云停止完全分拆的推进,财报说明会上其实也有多位阿里高管给出了合理的原因,首先是在云计算的市场上,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在中国市场会产生很大改变。阿里云判断,中国AI算力芯片市场会较为分散,AI算力芯片会有多家供应商来供应,因此未来的市场需要使用云计算平台来提供高效、一次性的方案来简化开发和应用,避免底层复杂的算力芯片细节差异影响用户使用。
 
显然,这主要是由于英伟达高算力GPU被禁运所导致的市场环境变化,基础算力硬件的缺失和受限,会对阿里云的服务扩张以及服务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停止阿里云的完全分拆,其实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而在市场环境变化之外,巧合的是,上周的11月12日,阿里云遭遇了大规模宕机。除了阿里旗下的淘宝、闲鱼、钉钉、饿了么、阿里云盘等一系列应用之外,就连阿里公有云业务的外部产品也出现了崩溃,波及范围极广,并持续了一个小时以上。
 
同时就在一年前的2022年12月,阿里云香港地域发生长时间持续性故障,服务中断一度超过12小时,这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
 
一年内出现了两次大规模故障,对于公有云用户而言,这样大规模的服务事故会对阿里云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产生质疑,严重影响到用户对云服务的信任。因此,阿里云在停止完全分拆后,或许也是一个重新整备起步的契机,审视自身问题的同时,也继续寻求建立云服务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小结:
 
尽管阿里在整体业务上继续保持增长,但正如阿里高管提到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比如AI的爆发、需求的转变等。在如今这个复杂的市场上,企业需要重新思考业务的商业逻辑以及增长模型,以应对未来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