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认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描述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也称为现场可编程器件,是在 PROM (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PLD (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A (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GAL (Gate Array Logic)、CPLD (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发展成的一种半定制化集成电路芯片,它具有硬件可编程的特点。

1985年 Xilinx 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 FPGA 产品 XC2064, 使用了 2μm 制造工艺,包含64个逻辑块(合1200个逻辑门)。 2003 年 Xilinx 公司推出了 90nm制造工艺的 Spartan-3 系列产品,随后又推出了 65nm 制造工艺的 Virtex-5 系列产品和 45nm 制造工艺的 virtex-6系列产品。2011年  Xilinx 公司和 Altera 公司相继推出了 28nm制造工艺的 FPGA 产品,这些产品具有高效的逻辑集成功能和更低功耗。2016年 Xilinx公司和 Altera 公司推出了 16nm 制造工艺的 FPGA 产品。

FPGA主要由可编程输入/输出单元(I/O Blocks)、可编程逻辑块(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CLB,简称逻辑单元)、嵌入式 RAM、可编程布线、底层嵌入功能单元和内嵌专用硬核六大部分组成。可编程逻辑块是 FPGA 的基本逻辑单元,它由触发器(Trigger)和查找表 (Look-Up Table, LUT)两部分组成。

FPGA 芯片包含数以百万计的逻辑单元,配置它们实现特定的逻辑功能十分复杂,需要使用专用 EDA 开发工具编译出对应的配置文件或二进制码流。主流的 FPGA 厂商的 EDA 开发工具主要有 Altera(2015 年被Intel 并购)的 Quartus Ⅱ、Xilinx 的ISE 和 Vivado、Lattice 的 ispLEVER、 Atmel (2016 年被 Microchip 并购)的pASSP 和 Actel (2010年被 Microsemi 并购)的Libero。

FPGA 设计方法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时代,即硬件描述时代、嵌入式软核时代和异构系统时代。

硬件描述时代是 FPGA设计的第一个时代。设计人员根据待设计的电路功能使用硬件描述语言 (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HDL)完成开发。由于模块化数字电路可被封装为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核的形式,使用 IP 核完成FPGA 的最终设计,可大大提高效率。

嵌入式软核时代是 FPGA 设计的第二个时代。它以 Altera 公司的微处理器软核 Nios Ⅱ和 Xilinx公司的微处理器软核Microblaze 为代表。设计人员利用 FPGA内部的逻辑资源搭建微处理器软核,再将 I/0 接口等IP软核连接至微处理器软核总线,从而构成可编程系统芯片 (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PSoC)。设计人员可使用C、C++等高级语言控制可编程片上系统工作,实现软硬件协同设计。‍‍‍‍‍

在功耗、性能和开发周期等因素的驱动下,FPGA 设计进入了异构系统时代。以CPU 为核心的哈佛结构(或冯氏结构)和可编程逻辑电路同时存在于FPGA中,使异构系统更具综合优势。例如,Altera 的 Cyclone V 系列和 Xilinx 的Zynq系列均包含ARM 硬核。同时,随着高层次综合 ( High -Level Synthesis,HLS)的推出,FPGA 的 EDA 工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直接使用C、C++等语言对 FPGA 进行硬件编程,更大程度地提高了 FPGA 的设计效率。

2010 年后,神经网络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PGA 因具有高度并行、高吞吐量、低功耗和可重构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成为在实现深度学习算法的系统中提高性能功耗比的重要器件。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