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远程监控报警系统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需求分析

  电力系统内各种生产设备类型复杂,数目巨大,地域分布广,人工维护困难。同时,为适应减员增效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现场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可靠性、易用性及易维护性,尤其对远程监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地无人/少人值守变电所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变电所分布于城乡各处,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力网业务迅速发展的需求。

  维护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远程变电所的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环境,无法及时排除设备的故障。

  由于变电所分布广,周围环境复杂且无人值守,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解决防火、防盗、防水等问题,保障设备的运行。

  调度指挥操作全部靠电话联系,无法对现场操作进行指导,对现场操作情况无法预测。

  无人值守变电站由于无法保证现场,更多采用的还是有人值守方式。

  采用操作队巡检方式无法保证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处理,而只能采取事后处理的方式,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和电力局的供电可靠率达标。

  定时巡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讲也是对资源的一种不合理分配。

   电力通讯的要求非常高,但目前电力通讯的很多变电所都处于无监控状态,这对电力通讯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所以多数变电所都采用有人值守方式,对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维护和监视都很困难。

变电所远程监控报警系统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对变电所的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变电站安全警卫的要求。 系统的实质就是通过监测、预警和控制 3 种手段,为变电所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等问题。

二、系统架构

根据《变电所管理制度》、《变电所操作规程》、《电力安全生产条例》以及《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等规范标准及要求,结合电科恒钛实际应用案例,该系统采用分布式和模块化架构,把变电所远程监控报警系统分为站端系统和软件平台及移动客户端应用三部分构成。1)站端系统:包含了部署在变配电站、开闭所等低压侧的环境、设备信息采集设备,通过接入各种类型的物联网环境与设备监测传感器,视频监控装置等,利用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光纤或4/5G无线网络将数据上送到软件平台。

2)软件平台设计基于PC WEB提供变配电站所内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的实时监控、安防监控、火灾消防等信息的检测和控制在内的一整套应用和数据管理平台。

3)移动客户端应用保护提供了基于移动WEB、移动APP在内的终端应用界面.
 

三、主要功能


1、变压器测温:使用测温模块,对变压器接触点进行温度采集,用于变电站。

2、开关柜测温:监测进出的母线、接触点的温度信息,高温异常自动报警。

3、配电柜监测:监测配电柜各项电力参量,分析电力运行状态,找出电力不稳定的情况。

4、温湿度监控:采集各个设备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并显示出来。

5、视频监控:实时视频监控图像、画面回放、警报联动抓拍等功能。

6、风机控制:远程启动/关闭,加强通风质量、提高散热能力。

7、气体监测:实时监测六氟化硫、臭氧等类型的气体有无泄漏,以便发出预警。

8、安全监控:接入电子围栏、人体红外感应装置,实现入侵警报。

9、水位监测:安装水位传感器,监测水位上涨情况。

10、水泵控制:与水位传感器联动,一键开/关,进行排水操作。

11、门禁管理:人员管理、权限分配、开门方式、出入记录、远程开门。

12、空调监控:与温湿度联动,进行控温、调湿。

13、灯光控制:远程控制变电站、配电室的灯光设备,减少因忘记关灯造成的电力消耗。

14、消防监测:烟雾、明火等火灾信息,增强火灾应急处理效率。

15、漏水监测:对重点区域进行漏水监测,防止水浸破坏电力系统。

16、加湿器/除湿机:监测其运行状态,支持远程联动,防控高温、潮湿的环境。
 

四、技术路线


数字化改造: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字化采集设备,将变配电设备的各项参数数字化,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通讯技术:采用可靠的通讯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确保远程监控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的智能判断和预测。
故障诊断与预警:结合设备历史数据和运行参数,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实现设备的智能故障诊断和预警。


五、效益分析


提高运维效率: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变配电设备的实时监控,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降低事故风险:通过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降低事故风险。
优化能源配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优化电力设备的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能减排: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降低设备的损耗,减少碳排放。
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数字化改造和远程监控,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