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引领锂电材料领域的新篇章

电源/新能源

3439人已加入

描述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给锂电材料领域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2024年伊始,海外固态电池取得新进展。

先是日本电池企业Maxwell开发出具备传统方形电池容量25倍的圆柱形全固态电池(非动力),而后大众集团旗下的电池子公司PowerCo成功完成对QuantumScape固态电池的耐久性测试,证明了其超长寿命和几乎不衰减的续航能力。

这使得固态电池领域再次引发市场关注,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成为热议话题。

此前的高工锂电年会上,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博士表示,固态电池产业化是一次从材料体系到电池结构到制程工艺的全面升级。

这意味着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无疑会给锂电材料领域带来全新发展机遇,促使技术迭代与革新。

高工锂电了解到,固态电池目前仍存在着固-固界面接触问题、锂离子的电导率问题、界面反应机制与稳定性、成本与制作工艺等技术工艺难点。

除此以外,在主材方面,新材料产业规模小、供不应求、开发缓慢等因素也成为产业化掣肘。

尽管研发战线不断拉长、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固态电池依旧凭借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核心竞争力被各界期待且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进展相对较快,具备一定规模化基础,处于等待下游响应阶段。

如容百科技曾表示,目前针对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进行了持续开发,在国内外多家整车及电芯客户的测试中均呈现性能领先,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翔丰华称其开发的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处于客户测试阶段,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后续若有市场需求,公司将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相应匹配批量生产。

上海洗霸则表示,公司于2023年年初开始为下游电池厂家提供固态电解质,目前已基本覆盖了头部电池厂家,目前处于“送样反馈”阶段。

辅材方面,根据相关企业的披露,较多铝塑膜企业、铜箔企业已经做了前瞻性布局。

由于软包具备极片堆叠形式、重量等方面的明确优势,且与固态电池系统更加适配,被认为是未来固态电池的明确技术路线。

在此背景下,国产铝塑膜企业或迎来新机遇。高工锂电获悉,锂盾铝塑膜产品已经实现了固态电池黑马企业的批量供货;

道明光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铝塑膜可以应用于固态电池上;

新纶新材表示,高度重视固态电池市场潜力,正积极进行技术研发、专利技术及市场的布局,且公司软包电池铝塑膜产品可以运用于半固态电池,目前已有小批量供货

此外,在锂电铜箔领域,由于重量轻、提升模组能量密度,以及孔隙被负极活性材料填充后更好匹配金属氧化物负极与锂金属负极的特点,多孔铜箔能够更好地适应固态电池对铜箔的需求。

这也使得多孔铜箔被看作是新的技术竞争点,多家头部企业对此进行了布局。

德福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多孔铜箔产品,是作为固态(凝聚态)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应用的解决方案,能很好的加速凝聚态电池电解液的浸润效应及极耳焊接的优势,简单来讲就是能解决锂离子在凝聚态下的传输,目前公司完成了近10余家的送样,此款产品客户均处于电芯测试阶段。

诺德股份表示,公司自2018年以来就已进行了多孔铜箔的技术储备。近年来也和多家研发和生产固态电池的生产厂商保持研发交流和合作,并进行了产品的送样。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