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CMS产品通过国标认证 跨越量产门槛

描述

近日,德赛西威CMS(电子后视镜)产品技术解决方案高标准通过国标GB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测试检验,并已通过工信部审核公示。报告显示,德赛西威CMS所有项目检验结果均符合国标要求,且在亮度和对比度复现、畸变矫正、色彩还原等指标上,以高于国标要求一倍以上的优秀数据通过测试检验。

电子后视镜的量产门槛

汽车电子后视镜国家标准于去年落地实施,有行业研究机构和媒体多次分析指出,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后视镜实现量产存在“车规要求高”、“开发难度大”、“功能安全要求高”、“成本偏高”等重要挑战。

国家标准GB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对技术、安装及功能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电子后视镜在系统启动速度、画面流畅度及清晰度、视野扩展度、防眩晕等方面需达到较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在恶劣天气、高速行车等环境下,上述技术因素直接关乎用户行车安全。这样一来,技术层面就会面临几个重要门槛:

暗态噪点和画面偏色

暗黑或强光环境下,显示屏成像出现色差、噪点或过曝等情况,影响用户及时观察行车环境。

画面延迟及卡顿

摄像头获取图像信号,需经图像传感器、系统控制器、车载显示屏等流转处理,存在一定画面延迟,同时如果帧率不够,画面卡顿问题会影响安全行车。

设备特性及安全因素

电子外后视镜对摄像头材质、解析力、畸变量及温度特性等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以保障车辆行驶过程中有清晰、实时画面展现。

软硬件系统融合匹配

基于不同硬件资源,ISP处理图像去噪、畸变矫正、宽动态调整等的结果千差万别,CMS视频软件算法与硬件融合需保持较好的匹配度。

超越行标打磨可靠产品

CMS由高清摄像头、显示器及控制器三大部分组成,技术开发涉及传统光学、传感通讯、电子电路、工程机构等多领域。作为CMS领域先行者,德赛西威通过整合车载摄像头、显示系统、域控制器三大产品线领先优势,研发迭代的CMS产品符合现行新规在技术、部件级别、整车安装及系统安全性等要求,可为客户提供全栈式电子后视镜产品技术解决方案。

德赛西威提供包括独立控制器方案,控制器集成显示屏方案在内的多种CMS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具备高可靠、大视野、高画质、低延时小型化设计等优势,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高成熟度的独立控制器方案拥有自带的AI算力,可提供更多功能拓展性;而控制器集成显示屏方案,则能有效降低上车门槛。

系统控制器

可支持画面帧率60Hz,远超国标要求30Hz;系统延迟37ms,远高于国标要求200ms,可充分保障画面实时顺滑。

注:120km/h车速下,不同帧率的视觉效果对比

IP69等级摄像头

水平视场角达63°,视野扩展四车道及B柱盲区;0.1Lux@10dB低照度摄像,暗光环境仍清晰可见;自带加热功能,自动去除霜冰;疏水膜设计,水珠难以附着,且可防高压水枪喷射。

防眩光显示屏

基于膜材优化实现超低反射率,减少显示屏眩光,依托车载显示系统行业龙头的研发优势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定制开发服务,凭借内部成熟的全贴合生产流程,为客户提供可靠兼具性价比的显示屏产品。

小型化轻量设计

针对摄像头各组成部件进行小型化设计,较传统CMS摄像头尺寸减小约40%,大幅度降低风阻,减少能耗。

基于技术集成安全降本

现阶段,电子后视镜成本和可靠性是行业普遍关注点。德赛西威认为,CMS未来的技术方向将走向集成化,目前也已经推出了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进行功能融合的解决方案,实现控制器、摄像头、显示屏等不同部件的复用,从而推进产品实现降本。

德赛西威在车载显示系统、域控制器及摄像头等领域,具备丰富的研发量产经验和技术领先优势,现已展开CMS集成域控制器和摄像头集成化开发,可快速实现SOP,将逐步推进成本优化。目前,德赛西威CMS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已实现丰富的ADAS功能集成,通过自建光学实验室对CMS所有测试项目摸底,经过充分可靠性验证,系统功能安全等级已达ASIL-B级,即使电子后视镜失效,系统也会自动切换ADAS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辅助驾驶。

有机构分析预测,到2025 年,中国市场前装电子外后视镜规模可能突破百万套。CMS将在未来智能驾驶中发挥重要作用,德赛西威站在技术创新前沿,充分发挥产业创新载体作用和优势,攻关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国家标准高效落地,新兴科技产品量产上车。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