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

描述

“AI+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探索“AI+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还要从技术视角、产业视角、应用视角综合分析。

技术视角

“AI+工业互联网”将推进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向工业延伸,形成“制造业转型牵引技术进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双向促进格局。

“AI+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并与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历史性交汇,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机遇。我国制造业体系完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拥有大市场、大数据、多场景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而随着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核心能力,必将形成一批促进工业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生产变革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从而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例如,在煤碳生产行业,企业可以借助大模型的强泛化能力和跨模态识别技术,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大量数据,定制化地训练和部署煤矿安全生产大模型,识别危险区域人员进入、人员摔倒、截割部落地、二次紧固、锚索张拉等场景,监控钻孔深度、锚固剂使用数量、搅拌时间等关键指标,推动掘进作业从人工监管向自动监控转变,强化掘进作业流程规范管理,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

产业视角

“AI+工业互联网”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产业链与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的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促进工业数据的互联互通,人工智能可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处理,两者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生产数据要素在工业产品链条中的高效快速流转。借助“AI+工业互联网”技术,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先进传感、5G、智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贯穿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营销售后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整合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多链融合,构建链群组织结构,打造更加紧密、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供给侧与企业应用侧之间的双向交互机制。

工业互联网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工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并形成新产业生态。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还有助于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以及具备高水平技艺的“大国工匠”,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例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显著拉高市场对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领域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类获取知识、融合知识的门槛,促进不同产业融合发展。

应用视角

“AI+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拓宽数实融合、平台经济、服务型制造、跨行业发展的业态模式。

“AI+工业互联网”将打造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在原有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典型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的高效信息处理能力、精准预测分析能力、多模态感知能力、文字生成能力和跨领域迁移能力,融入工业互联网正在构建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制造与服务体系生态中,在工业领域探索形成原理化研发、前瞻化设计、高效化仿真、精细化检测、智能化调控、科学化运维、定制化售后七大新模式、新业态。

在此过程中,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要素供给将不断涌现,为培育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前景广阔的未来新产业提供保障,并进一步拓宽数实融合、平台经济、服务型制造、跨行业发展的业态模式。

例如,在医药行业,一类新兴企业(专门从事创新药品开发的研发型生物技术企业)正从传统的医药生产领域中派生出来,这类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大量的已知药物分子结构数据,从中找出最优的候选药物,并生成全新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案,从而大大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并降低成本,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和渗透产业发展建议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包括核心产业和渗透产业两部分。其中,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涵盖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工业控制与装备、系统集成七大部分;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则主要指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产品及服务,与其他国民经济行业融合渗透而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产业。综合相关研究,企业生态位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运用自己核心能力,在与外部生存空间、时间构成的企业生态体系互联、互补、互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生存发展位置。从生态位视角分析,对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渗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打造新型数字生态,保持有利生态位

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4.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9%,名义增速7.55%,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在推进“AI+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要以标识为身份、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工业控制与设备为工具、系统集成为抓手,推动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建模分析,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并基于各类要素资源的快捷流动和网络化汇聚,加快要素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合力打造连接企业内外部、产业上下游多要素的新型数字化生态。

依托新型数字化生态,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企业需站在行业视角,统筹各生态企业的共同利益,从而保持自己的生态位长期占据有利地位。具体来看,企业需要关注产业链短板和共性需求,从“行业性”切入,以普遍性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技术融合、业务场景聚焦,向制造业主体提供更多满足实际场景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推进各类要素互联互通,进而推动工业转型,推动企业产业链、价值链整体提升。在此过程中,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将成为要素分配的参与者、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推动行业变革,并保持自己有利生态位的优势。

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关注数据要素价值,适度缩短生态位宽度

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覆盖多个国民经济行业,旨在打破行业间发展壁垒,实现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在制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多个行业发挥赋能效应。据测算,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3.20万亿元,名义增速为7.78%。建议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关注数据要素价值、缩短生态位宽度,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一方面,建议关注数据要素价值。当前“AI+工业互联网”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能,数据要素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提高了工业企业升级转型效率。建议企业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发挥工业现场海量数据优势、沉淀工业机理模型,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走向灵活配置和弹性共享,为下一步数据融入产业、赋能组织变革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建议企业适度缩短生态位宽度。“AI+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由知识和资本向制度和技术转化,构建创新智力、创新管理和智能商业模式。建议相关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适当缩减生态位宽度,避免与合作伙伴在目标用户群、生产资源、技术手段等方面形成生态位重叠。具体来看,企业需要提高研发投入,充分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需求较大的制造业领域与科技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从无序竞争的多元生态位向有序竞争的特定生态位转变,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