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企业上 PLM 系统的真相:面子还是里子?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然而,也有部分观点认为,企业上PLM系统只是面子工程,没有实质性作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PLM系统?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它通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企业各环节信息的共享、协同和集成。通过 PLM 系统,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产品数据、流程和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揭开企业上 PLM 系统的真相:面子还是里子?

二、如何看待PLM系统是“面子工程”的质疑?
虽然PLM系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仍有观点认为企业上PLM系统只是面子工程,没有实质性作用。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需求不明确
企业在选择和实施 PLM 系统时,没有明确自身需求,仅仅将PLM系统的实施视为一项技术工程,忽视了其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他们只关注PLM系统的外在效果——员工使用全新的软件界面,而忽略了系统对整个企业运行模式的影响,导致系统与业务流程不匹配,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因此,这样的实施往往只是一种面子工程,缺乏真实的战略引导和变革。

2、缺乏正确认知
部分企业对 PLM 系统的了解不足,他们认为只要安装了PLM软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PLM系统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企业优化流程、加强协同,并提高创新能力。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PLM系统就只能成为摆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实施不到位
有些企业在实施PLM系统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经验,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系统功能设置不合理、数据迁移不准确、员工培训不到位等,这些都会影响PLM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4、缺乏协同意识和内部沟通
PLM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工作。然而,一些企业内部存在沟通不畅、协同不足的问题,导致PLM系统的实施受阻。例如,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都会影响PLM系统的应用效果。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形成合力,即使上了PLM系统,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缺乏持续投入和优化
另外,企业对PLM系统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影响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在决策阶段宣布引入PLM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以及后续的运营中却缺乏持续的投入和关注。这样的情况下,PLM系统很难被有效地整合到企业的运营中,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企业必须认识到PLM系统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的投入。

数字化揭开企业上 PLM 系统的真相:面子还是里子?


三、PLM系统在企业中的真正作用

首先,PLM系统能够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产品信息,实现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共享。

通过PLM系统,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取产品绩效、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的实时数据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信息整合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层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产品组合、制定战略规划,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其次,PLM 系统促进了跨部门和跨地域的协作。

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共享信息、交流意见和协同工作,这有助于避免重复工作和减少沟通障碍。尤其在全球化的企业中,PLM 系统可以帮助不同地区的团队更好地合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PLM系统还可以实现产品数据的版本控制,确保设计更改的准确追踪和记录。这些功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企业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PLM系统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技术文档、经验数据等知识资源。通过PLM系统,企业可以对这些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形成企业的知识库。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还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研发活动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数字化揭开企业上 PLM 系统的真相:面子还是里子?

综上所述,PLM系统并非简单的“面子工程”,而是需要企业深入理解、科学实施、持续优化的管理工具。
在实施前,企业应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 PLM 系统,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系统的顺利部署和运行。
 

揭开企业上 PLM 系统的真相:面子还是里子?

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 PLM 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充分发挥PLM系统的作用,让PLM系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最终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