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电器有用吗_节电器原理是什么

电子常识

2602人已加入

描述

节电器有用吗?市场上各种节电器的宣传广告都很多,节电效果也残次不齐,价格相差胜多, “节电器有用吗?”这个问题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有效果。但是产品的性价比,及怎么适合各种设备的节电器,这中间就有很大的专业知识.

我们分析一下电能浪费的原因

1.电动机的选型大于设备的容量;

2.长时间轻载运行;3.长时间无规律变负载运行;

4.长时间有规律地动态负载运行。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动机在实际运行时,功率因数偏低,电动机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近几年,各式各样的节能产品不断涌现。但用于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还都局限于“变频调速”技术(即变频器),变频器虽然在减速运行时有节电效果,但对于多数不能调速的设备如:搅拌机、破碎机、传送设备及机械加工设备(如车、铣、刨、磨床等)却无能为力

市场调研方面,根据用电负载的性质不同,各种节电器的节电原理也各不相同。

针对动力负载的节电,一般采取调速技术或者补偿技术,而对于阻性负载的节电,则主要运用调压、调功技术,当然,节电并不是简单的调速、调压等等,在实现节电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负载的应用现场的基本要求和限制因素以及各项负载本身的电气特性,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整体而言,节电器是能够起到节电效果的。当然,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也有不少根本不具备技术实力公司盲目介入到节电领域,产品技术简单、落后,质量低下,甚至还有个别公司借节能的幌子,拿根本没有任何节电功能的“神秘盒子”到处招摇撞骗,这也导致一部分人对节电器的效果产生怀疑。因此,要用节电器,还是尽量对产品进行充分的了解,或者到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市场研究表明节电行业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行业,因为我国从国外引进节电技术还不到20年,然而在国外,节电产业的发展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第一代节电技术为电容补偿,20世纪5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但是不产生谐波,对电网无危害;第二代节电技术为可控硅斩波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节电效果较明显,但是会产生谐波冲击电网;第三代节电技术为变频技术,产生于20年代 80年代,主要针对电机进行节电,节电较明显;第四代节电技术为抑制浪涌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而且现有仪器很难测试,但是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清洁电网;第五代节电技术为电磁转换和补偿,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节电效果明显,彻底实现了节电效果与电网质量的完美结合。国外节电技术普及的国家包括德国、美国、日本等。早在1972年,美国便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电机节电技术,系统节电技术在1975年便已经面市,而灯光照明节电技术则是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中国早期的照明节电器产品,起源于90年代初,主要是借鉴和仿制美国、日本的可控硅SCR相控技术生产。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正规厂家生产的节电器肯定是有用的,节电的效果应当参考产品相应的测试报告。对于国家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需要每个公民努力配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elecfans网友 2014-02-24
0 回复 举报
还是很客观的 收起回复
tdkj1220 2013-05-21
0 回复 举报
2012年底获得发明专利的金仆节电器由节能微电网和节能智控器两部分组成,专门针对中国家庭设计,节电可达30%-60%,效果不错。节电新产品欢迎想发展节电行业人士前来考察体验效果! 收起回复
全部评论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