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PUF团体标准,推进物联网安全高质量发展 

描述

  近日,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推出首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标准”)——国内首个PUF团体标准。本标准由多家单位联合起草,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帕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帕孚信息科技董事长兼CEO何丹东先生、市场总监夏威先生参与了标准的起草与校对。

  在芯片PUF技术的实际研发与应用中,由于概念和认知模糊,易产生误解、误用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给用户和企业带来经济、人力、时间等多重损失。因此,制定相关标准显得尤为必要。国际上已有ISO/IEC 20897等标准为PUF技术的研发提供指导,并设定了行业应用规范。近年来,随着国内PUF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制定本土化的PUF标准势在必行。

  本标准由上海交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谷大武教授领衔编写。帕孚信息科技作为国内PUF技术的重要推动者,深度参与了标准的编制。凭借超过7年的研发、测试经验,对行业场景的深入理解,以及丰富的案例应用和专利,帕孚信息科技致力于为PUF技术标准的完善贡献力量。

  该标准全面覆盖PUF的概述、用途、性质要求、生命周期、测试等内容,明确了芯片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模型表示与接口构成,阐述了其应用与安全性质需求,提出了生命周期与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指导芯片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设计、生产、评估与应用。标准强调,芯片PUF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且不断拓展的应用,如硬件标识、生成密钥、提供信任根、实现数据加密和认证溯源等。当前,基于芯片PUF的硬件标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其他相关技术亦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举标志着国内首个PUF团体标准的诞生,对自主可控的PUF技术具有深远影响。有了这个标准,PUF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都有了坚实的参照。随着团体标准的发布,相信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也会陆续出台。在相关标准的引领下,PUF技术的发展将日新月异,助力我国物联网安全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