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路照明

显示光电

92人已加入

描述

  LED的出现,是照明行业的巨大变革,但LED为照明行业带来了什么,是否仅仅是节能?技术人员、企业家等从业人员在LED迅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LED的哪些特点,如何发挥其优势?

  近日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副所长赵建平针对目前LED的应用现状提出,从业人员要更多关注LED的特点,针对其优势进行科学应用,冷静思考,这样才能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赵建平

  不应盲目模仿和替代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目前,业内人士对LED在道路照明中的应用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更注重产品性能的整体提升;注重道路照明对光的需求——配光的作用;注重视觉舒适的需求——色温的变化;注重产品的规格、模组对运营维护的影响。

  当然,问题与成绩并存。赵建平分析说,在LED道路照明应用领域,仍然存在着误区——盲目模仿与简单替代。有些企业仅仅是更换光源,把LED路灯做得与传统的HID光源路灯相同,却声称已研发出LED道路照明产品。这显然是没有充分了解LED的特点,这种产品也就不能发挥LED光源的优势。 LED的性能与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耗能低(目前小于10W)、外型尺寸小、节能、光线集中(峰值亮度高)、色彩丰富逼真、图形多变(动态全彩控制)、长寿命(理论10万小时)、抗震性能好、安全(低电压)、环保(光源不含汞)、响应快等等。但是这些特点在道路照明方面并非完全表现为优势,如控制灵活、低功率、环保、抗震性能好等是优势所在,而其光线集中、色彩逼真等特点相对于道路照明而言则是有利有弊。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掌握了LED的特点之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替代。

  与智能控制结合发挥节能潜力

  LED路灯节能,众所周知。如何理解其节能的特点,赵建平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他以一组数据进行说明:LED目前的整体能效约为 85lm/W(国家三部委招标时的入选标准),其有效利用率约为90%,整体能效利用可以达到72lm/W。目前道路照明最为常见的高压钠灯,其整体能效约为120m/W,灯具效率为70%,有效利用率为80%,则整体能效利用约为67lm/W。可见,LED相比较于高压钠灯,表现出了一定的节能优势。另一方面,LED具有不受功率规格限制和控制灵活的特点,不受高压钠灯250W、400W的制约,如果其在后半夜整体降低功率1/3,再引入智能控制,在无车时降低功率2/3,这样就可以实现节能。因此说,节能是LED的优势,控制是将来LED产生巨大节能效益的关键所在,如能根据环境的需要进行不同的控制,如红外控、不同时间段控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LED的节能潜力。

  遵守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我国在道路照明工程设计和评价方面都有完备的标准。对照明数量(包括照度或亮度)、照明质量(均匀度、显色指数、色温、眩光、光污染)、照明节能(耗电指标或功率密度)、照明安全(电气安全、防护安全、机械安全)等都有明确要求。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在道路照明中应用LED,就要严格遵守标准,使产品性能和质量满足照明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强调LED是一种新型光源,抱怨照明设计标准照度值偏高、应该降低。

  赵建平提醒,在道路照明中应用LED不应该忽视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一是路面维持平均亮度(照度),也就是路面平均亮度维持值,它是在计入光源计划更换时光通量的衰减以及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后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平均亮度。二是环境比,这是一个必要的评价指标,它对于辨识靠近路缘的路面障碍物以及判断路面外可能产生的干扰有重要作用。这些指标对于衡量照明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怎样的道路照明?照明场所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光源?在赵建平看来,需要的是低亮度、高光通、产生均匀柔和光的光源。“目前LED光效实验室水平已经达到了208lm/W,然而在道路照明中,我们到底需要多高的光效?照度满足要求了,眩光严重了,照明质量下降了,眼睛受伤了,所以,面对高光效,我们应该冷静思考。”

  再说寿命。“照明场所需要照明产品的寿命是多少?我们来计算照明产品工作时间,每天10小时,一年3650小时,5年1.825万小时。那么,很多LED产品号称10万小时寿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们需要多长寿命的照明产品?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其他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如眩光问题。”赵建平说,“眩光会降低视觉对象的可见度,道路照明设计如何在满足高效率的同时减少眩光?灯具如何设计?这些或许是更有意义的技术课题。”

  所以,赵建平认为,我们需要的道路照明,是产品性价比可以满足大众需求的照明,LED生产企业应该努力朝这样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照明企业都适合并且具备能力生产LED照明灯具,只有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开拓LED照明设计思路,充分发挥LED特性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得以生存。

  “对于道路照明而言,从来就不是一种光源产品替代另一种光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使其更具性价比,更适应大众需求。”赵建平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