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由电流控制的锯齿波发生器电路

描述

定义与特点

锯齿波发生器是一种能周期地产生锯齿形信号的电路。锯齿波是与时间成比例地上升、下降的电压或电流波形,也称为扫描波。这种波形在示波器上显示各种波形时,被用于在X轴上对电子束进行扫描。

工作原理

锯齿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对方波信号的积分和斜率调整。具体来说,它通过对周期确定的脉冲进行积分,生成所需频率和幅度的锯齿波形。这种过程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元器件完成,如电容、电阻、运算放大器等。

电路实现

锯齿波发生器可以通过多种电路实现,包括密勒积分电路、自举电路等。这些电路利用电容充放电的特性,通过控制充放电的参数来产生锯齿波形。例如,在图1b的电路中,通过附加一个电压源V-VC,可以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值,从而生成稳定的锯齿波形。

由电流控制的锯齿波发生器电路

该锯齿波发生器电路包括频率振荡器,由电流控制。它可以产生很宽范围内的扫描频率。适用于音乐设备和窄脉冲输出领域。此外,我们能够成为随机电路和保持。

电流控制

该电路包括电流可变电源电路(T1、T2-BC557)和触发器(CD4011的N1、N2)和开关(T3-BC547)。当向电路施加电压时,C1 将由电流源充电。然后,将电压两端的C1提高到N1的阈值水平。

T3 通过 N1 和 N2 传导电流,C1 放电。毕竟,循环将自动开始。输出端的锯齿波形将由 FET(E300) 缓冲。T4 是大约 1.3 伏的峰峰值信号。

该电路中规定的设备值,其频率约为5至500KHz,通过P1进行调整,尽管该电路能够以高频输出。但它会扭曲波形。

如果 C1 = 5.6 nF 且 R1 = 1K 频率在 0.5 至 500 kHz 范围内,则可以使用逆变器替换 NAND 门。

审核编辑:陈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