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VST将功能主控权交回RF工程师手中

测量新闻

7人已加入

描述

  过去几十年来,软体定义的RF测试系统架构越来越热门。现在几乎每一个商用现成自动化(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的RF测试系统都採用应用软体,以便透过匯流排界面来衔接仪器。随着RF应用渐趋复杂,工程师也难免遇到更多挑战,也就是功能需求越来越高,但测试时间与成本却无法成正比增加。虽然测试量测运算式、匯流排速度与CPU速度等方面的进步有助于缩短测试时间,但还是必须深入改良,才能解决RF测试应用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NI

  附图 : 软体设计VST与传统仪器之间的差别比较。

  NI 行销经理郭皇志指出,为了满足速度与弹性需求,COTS RF测试仪器提高了FPGA的使用率。一般而言,FPGA是可再程式化的硅晶片,使用者可以自行设定,透过软体开发环境加入客制化的硬体功能。虽然把 FPGA用于RF仪器算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举,但通常这些FPGA仅具有特殊用途的固定功能,开放客制化的空间不大。就这一点而言,使用者可设定功能的 FPGA明显胜过封闭式的固定功能FPGA。有了可设定功能的FPGA,使用者即可客制RF仪器,进而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郭皇志说,向量讯号收发器(VST)是新品种的仪器,结合了向量讯号产生器(VSG)与向量讯号分析器(VSA),再搭配FPGA架构的即时讯号处理与控制功能。NI的VST,配备使用者可设定
功能的FPGA,可将客制运算式直接加入仪器的硬体设计。这样的软体设计方式可让VST同时兼具软体定义无线电 (SDR) 架构的弹性,以及RF仪器等级的效能。

  当然,VST不只是既快速又灵活的向量讯号分析器兼向量讯号产生器而已。RF接收器、RF传输器,加上使用者可设定功能的FPGA,都能大幅提升VST的功能,突破传统的VSA/VSG範畴。举例来说,使用者可以全面重新设计VST,以便针对其他RF应用来执行复杂的处理程序,例如製作全新的RF通讯协定塬型、安装软体定义无线电、通道模拟等。

  郭皇志认为,VST属于软体设计的新品种仪器,其功能仅受限于使用者的应用需求,而非供应商所决定的仪器功能。随着RF待测装置越来越复杂,上市需求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这类仪器可将功能控制权交回RF设计人员与测试工程师手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