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学员飞越考场!飞一般的速度,风一样的女子!无人驾驶或将成新风口

汽车新闻

27人已加入

描述

  前段时间驾考新规一出惊呆了还未考试的宝宝们,所以小编相信应该是有很多人跑去恶补考驾照了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近日已驾考学员错把油门当刹车一脚飞跃考场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事实经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开车成了危险活,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会不会成为未来新方向。

  

  驾考学员飞越考场——错把油门当刹车

  9月19日,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交通驾校考场内,一辆正在参加驾考的考试车,突然冲开考场外的围栏,随后冲出考场!冲出考场!冲出考场!

  原来当时正在参加科目二的考试,没想到的是,就在一瞬间,车竟然冲出了围栏,冲出了考场,直接悬挂在了考场外的坎上,这风一般的速度,是那么的令人措手不及,这下教练该傻了吧?

  不过庆幸的是未造成人员受伤,而出现这场事故的原因是该学员把油门当成了刹车·。

  有网友爆料,驾考过程中,各类奇葩事令人咋舌,有随心所欲加速的,也有考了好多次依旧没过的,还有费劲巴拉好不容易过的,竟然开心的在车内尬舞的,但由于手多次离开方向盘,最后判定为:考试不合格的。

  

  驾考学员飞越考场——无人驾驶成为新方向

  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被认定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通过无人驾驶,未来可以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很多公司和厂商都在这一突破点上投入重金打造。

  CB Insights的数据表示,对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并购和合作等行为进行了盘点后,确定了44家正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这44家企业的分布十分多元化,既有汽车行业巨头,也有顶尖的科技公司和电信公司。今年,有11家汽车制造商也相继提出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时间。大多第一批时间为2020年。除了这些知名企业外,还有很多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创业团队存在。

  人们之所以对无人驾驶或者“人工智能+汽车”寄于厚望,无非是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目前人类交通面临的种种问题。1990年,美国率先建成智能车辆与道路系统,在2010~2014年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大力发展网联技术及汽车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并计划在2019年前把智能交通系统战略升级为汽车网联化与自动控制智能化的双重发展战略。日本和欧盟也于1991年开始将智能车辆纳入发展策略。

  

  1998年,中国成立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到2014年开展了“863计划”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16年1月推出了“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在杭州、北京、重庆、武汉、长春等五个试点城市率先实行。

  但目前来讲,无人驾驶技术仍旧只是小范围内,特定的情形下的应用。有专家表示,只有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脑可以比拟的“强智能”水平,人类才能完全放手将交通运输交给人工智能。除此之外,自动驾驶需要的智能交通还需要出行衍生的各种服务,这样的服务不是某一种技术就能解决的,甚至需要国家在更宏观的发展层面进行引导。

  美国工程院院士迈克•沃肯也提到,“无人驾驶”技术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落地的是公众接受度问题。当然,汽车互联领域中保护隐私和促进驾驶安全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自动驾驶汽车有时也会发生交通事故,那么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怎么样做才能避免交易事故呢?

  在发生交通事故的瞬间,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以完全非人类的方式进行应对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命安全。人类将不再是未来汽车的司机:人类将是贵重的货物,并相信自动驾驶深度学习网络能够在一些意外情况下尽可能的保证他们的安全。从表面来说,如果一个紧急回避措施是由人来完成的,那么这个措施有可能是很鲁莽的,但是在经过反复训练的人工智能的控制下,通过实时传感器集群来传递信息,这类措施可能就会与专业的保镖所采取的措施一样可靠。

  

  想象一下,停在红灯下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突然行驶到一个路口,避免了从后面飞速开来的有人类所驾驶的汽车的猛烈撞击。处理紧急回避模式的相同汽车甚至可以停在十字路口,并在交通灯变为红色时驶入十字路口。这并不是单一的智能汽车,而是一整套的智能驾驶群组,以达到保证全球驾驶员生命安全的目标。

  虽然自动驾驶还存在技术瓶颈,相关法律也尚未建立,但对未来汽车的发展,自动驾驶仍被认为是长期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副总工程师李骏就曾表示,自动驾驶是避免人为驾驶失误,实现“零事故”驾乘愿景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也指出,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也有助于缓解和解决我国能源紧张、城市环境恶化以及交通环境污染程度加深等一系列关乎社会民生的问题。

  无人车技术已经发展了一部分,按照人工智能整个大趋势的推进,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已不会太晚,李开复曾提及过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段将分为三拨。

  第一拨是有已有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用起来,产生价值,打造出伟大的公司,取代部分人力。第二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经过一些智能硬件、传感器,收集到更多过去不存在的数据,这些数据能打造更新的应用。比如我们经过智能车辆或可穿戴设备上传很多数据,能够让我们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的各种机会。第三拨应用的开发会是最慢的,是需要硬件方面同步的进步,人工智能智能跟硬件结合。

  而实现这些内容的时间李开复博士也只限定到了10到15年的时间,并提到了第三拨时,无人驾驶的L1、L2阶段已经开始发生了,不过届时人工智能的实施方式也许会同时和电动车、共享经济一起启动,以后我们的出行应该就是一个随叫随到,马路上可以开更多的车,电动车也不会有空气污染堵车问题也会下降,人会更安全。由此可见,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使无人车进入一个自然的实施阶段,在大众的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学习教育达到后,无人车在落地时的接受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