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及其挑战和应对策略的介绍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1 MB | 2017-10-30

分享资料个

 从“坚强电网”到“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转变

  2002年底,我国电力体制实现了厂网分开。而当时,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我国正在经历多年的持续缺电。为了缓解供电紧张,大批电源项目纷纷上马,超过70%的行业固定投资流向电厂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发轻供不管用”投资倾向,致使电网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制约电力跨区供应以及电源的及时送出,成为影响全国电力总体供应能力的重大瓶颈。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分析我国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国家电网。这一“建设坚强电网”的重大战略对于近年来的电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特高压工程等跨区联网工程的建设,除台湾等地区外,全国联网格局初步形成。全国联网有力地支持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状况,促进了电力行业整体投资效益的提升。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适应我国电网发展新形势的战略选择,是继特高压取得重大突破后,电网发展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实现了从“坚强电网”向“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变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强智能电网是以整体性、系统性的方法来客观描述现代电网发展的基本特征。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领域的完整的智能化系统。“坚强”与“智能”是现代电网的两个基本发展要求,“坚强”与“智能”本身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坚强”是基础,电网需要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和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送和供应能力,满足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智能”是关键,将各种新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明显,是满足电力服务多样化必然趋势。

  二是“坚强”与“智能”并重,是立足我国电网发展实际的战略选择。为用户提供充足电力的基本要求和更加智能化的电力服务是电网建设必须并重的两个方面,两者应当同步建设、同时推进,缺一不可。与电网规模已经基本稳定的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电网发展要同时解决量的扩张和质的跨越。这就决定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要坚持电网智能化与坚强网架建设协同推进,即建设坚强网架和智能系统有机统一,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同时,在智能电网作为国际共同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自主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由路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