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供热计量带来的节能空间有多大 并提出所存在问题和未来方向

描述

影响建筑采暖能耗的主要因素

用热方:建筑物能耗因素。其中:固定因素包括: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及质量,建筑物门窗的设计及质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等。人为因素包括:室内温度的调节,门窗的及时开闭。

供热方:供热系统能耗因素。其中:固定因素包括:设备的运行效率及本体能耗(锅炉效率、水泵效率、辅机能耗),设计合理性(热损失、管道阻力),系统的严密性等。人为因素包括:系统的平衡调节,系统的按需分配。
节能

供热计量对能耗的影响

供热计量只是一种收费方式的变革,其本身是不节能的。但通过这种变革,对上述的节能因素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供热方和用热方的固定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互相影响中,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节能

综上所述,供热计量虽然不是一种节能的技术手段,但就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一样,它将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供热系统的节能工作,并且全部是积极的影响。

随着各个热力公司供热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工作的逐步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计量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轨。下一步供热系统的节能空间在哪?供热计量在节能工作中还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供热计量以及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供热效果与超费的矛盾

目前在供热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热用户室温不达标但还超费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建筑物本身能耗不达标、入住率低造成的建筑能耗过高。

  • 主动用热与被动供热的矛盾

供热应该是给人供热的而不是给建筑供热的,可现实却恰恰相反。有多少房间并没有人但都保持着舒适的供热温度;白天上班,居民楼空着;晚上回家,办公楼空着;热量白白浪费,并且是巨大的浪费。

  • 建筑热惰性与及时调节的矛盾

3建筑物是有热惰性的,并不像水电一样能够随手启停,目前的室内温控设备也并不能及时、精准的实现室温调节,尤其是地板辐射采暖。在传统计划供热模式下,这种惰性是有益的、利于平稳供热的,但对于节能而言,这显然是不利于行为调节、行为节能的。

  • 平衡供热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水力平衡在传统供热模式下是供热企业追求的管网调节的目标。但实际上这种调节方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水力平衡并不代表热力平衡(室内采暖系统形式、设计状况、房间耗热特点等因素);不同的用户群体对温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室温的一致也不代表需求平衡;计量供热系统是变工况系统,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

供热节能未来的工作方向
  • 加大技术创新,提高用户的可调节度

如何减少建筑物热惰性对供热调节的影响,通过创新采暖方式、智能调控设备,实现采暖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室控温、分时调节。这种技术创新将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分室容易,分时难)

  • 加强智能热网建设,提高用户体验度

目前的智能热网建设覆盖范围多数还是保持在热源至热力站这个范围,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将热用户的供热状态与调控纳入调控平台。同时对于热用户开放热计量数据和调控手段,保证热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平台,随时掌握用热量状况并进行远程调节,提高用户的体验度,更加方便的进行调控。

  • 完善室内采暖系统设计规范

对于由于入住率导致的供热效果不达标、计量超费问题已经愈加突出;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的温度需求也必将予以满足。通过调整系统设计,减少户间传热、完善调节收单、提高系统冗余度和可调节空间,以适应个性化的温度需求,希望相关部门予以考虑。

  • 继续完善计量价格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热计量的核心作用是杠杆作用,如果没有完善的计量价格体系,这个杠杆就起不到作用。通过合理的计量价格,激励热用户的主动调节、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发挥节能作用。

建筑采暖的节能空间仍是巨大的,节能工作的主要矛盾点仍是在用户端,所以,用户端应充分发挥热计量杠杆作用,提高用热方的参与度、可调节度,从需求侧入手降低供热需求,是降低建筑采暖能耗的主要方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28了哈哈 2018-03-27
0 回复 举报
人人都在讲供热计量怎样好,可是没有人知道这些政策该怎样实施。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