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数据安全保卫战 AI或成数据安全先锋力量

人工智能

621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技术的越加精进,用户数据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黑灰产业的发展规模也是在不断地壮大,如何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成了企业最大的难题。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数据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在这场战役中,AI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新武器。

暗潮汹涌的互联网数据世界,企业、用户、黑灰产,三方互相钳制,地位从不平等。用户享受企业服务以个人数据输出为代价,企业以庞大的用户数据为依托扩大生产。而黑灰产业一方面通过企业窃取数据骚扰用户,一方面又以关键数据要挟企业。

在如此复杂的关系中,唯有一点可以确定,个人信息的泄露,源头是采集我们信息的企业。

当然有人会这样说,“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一句道歉也没收到。”在数据失窃这件事上,企业确实存在问题,但也是受害者。好处在于,这种问题逼着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用户的数据安全。

2017年ISC大会主题是“万物皆变,人是安全的尺度”,在我理解,数据安全要以保障用户利益为出发点,当然企业的数据防护并不一定出于这样的目的。无论如何,企业认识到网络安全应”以人为本“是件好事。

那么当我们的个人数据被收录到企业的数据库中,究竟面临着哪些风险呢?

企业管理漏洞:16年,Uber员工无意间将服务器登陆证书上传到了开放社区,导致泄露5700万用户和司机的个人信息。

恶意员工:坊间传言,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中,员工离职后带走用户数据打包卖给竞争对手和黑产。

黑客入侵:黑客通过病毒和钓鱼软件入侵并感染企业终端,窃取用户数据。

各项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安全技术是不是也该有些新思路?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1月12日参加了中国企业和个人数据安全技术大会。会上天空卫士发布了他们的数据防泄漏产品,一番技术推论和介绍下来颇有启发,于是大致分析了下他们的技术思路。

简单来讲,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泄露,无论是出于恶意窃取,还是遭受到黑客攻击,一定会有一些特定的行为动作。换言之,想要获得数据就一定会有访问、获取、外送的行为体现。如果能够识别这些行为就能源头上把控住数据,任黑客长有三头六臂恐怕也无从施展。

实际上,这场数据攻防战像极了谍战片,间谍想尽办法从红方获取情报,通过信件、暗号、无线电波,隐瞒行踪和真实意图,拼了老命要传达给蓝方。而红方要从蛛丝马迹中找出间谍的行踪,阻止他泄露情报。天空卫士的内部威胁防护体系(以下简称ITP)就是在完成挖出间谍阻断数据传输的任务。

但是,如果机械的拦截所有可疑文件,会影响企业正常数据往来,因此如何提高拦截精准度是ITP体系面临的首要难题。

因此在ITP体系中,第一个技术支撑,就是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行为分析,判断用户行为的危险系数,进而实现高精度拦截。

这件事就像是女朋友的第六感,想象一下,你陪女朋友逛街,路遇一个长发白裙的小姐姐,你只用“旁光”扫了一眼,结局却十分悲惨。ITP体系大体就是做成了这样一件事。一套技术体系能进化出女朋友的神技,听起来十分的神奇,但其实就是在捕捉用户行为,进行逻辑判断。具体的判断过程,下面通过应用场景介绍一下。

为了表述更加生动,我们用一个故事来说明。

某一企业内部面临着数据失窃的威胁:一名黑客感染了公司电脑想要窃取数据。他要像超级玛丽一样,通过重重关卡偷走龙骑士的公主。

黑客操纵着被感染的电脑,上网访问黑客指挥中心,获取攻击指令或下载恶意攻击工具。

这类行为可以归为间接威胁,ITP体系中的Web安全网关(ASWG)这时会捕捉到它,但因为并没有抓到偷窃数据的把柄,所以不会直接断网拦截,而是生成行为日志发送到ITP的人工智能大脑(以下简称ITM)处理中心,提醒ITM有人下载恶意工具,要对他提高警惕。

接下来黑客操控这台电脑访问企业共享文件夹,拖取数据敏感文件,例如员工通讯录、企业关键数据信息到电脑硬盘上。

这时因为涉及敏感文件下载,会触发防泄漏终端发出安全警报,再次生成行为日志储存到ITM智能大脑,这时ITM就掌握了两条警报线索,开始时刻关注这名用户的动向。

黑客拿到数据后必然要输送出去,但他对ITP防护体系并无防备,不清楚自己已经被ITM智能大脑盯上了,傻乎乎的采用明文外送来传输文件。

首先,部署在公司内网中的DLP网关会发挥作用,对涉及敏感数据的明文文件进行拦截,随后发送事件报告到ITM智能大脑中。DLP网关发送出来的事件报告因为直接涉及数据失窃,会被确定为一个高危事件。ITM智能大脑根据事件报告,将黑客认定为10级(最高危险等级)危险用户,并对内网中相似的上网和下载行为做统计分析,分析行为路径与它相同的用户会被评级为7以上的危险级别(DLP网关会对7以上行为进行拦截)。

这时,黑客发现这台设备无法发送数据,意识到DLP网关在对他进行拦截,从而转变策咯,换台电脑通过将敏感文件加密的方式传输出去。

如果没有ITM智能大脑分析的话,DLP网关是不能阻断的,因为公司业务往来也会应用到加密文件,但是因为有了上述ITM对相似行为的分析评级,DPL接收到了危险级别7以上的指令,这些加密文件也会受到阻断。

此时黑客一定气急败坏了,“加密都能识别出来,那我用自己编码的文件发送”,当然DLP网关是无法识别自编码文件的。

但是与加密文件同理,ITM智能大脑通过对黑客下载攻击工具,以及获取敏感数据的行为做出分析从而给出评级,任何评级高出7的电脑都无法发送未知文件(编码文件一定是未知文件)。

这名黑客会发现以上任何办法都无法传输文件。ITM大脑通过行为分析一口咬住了他,不管怎么变换手法都无法盗窃成功。

以上对整个ITP体系在内部威胁场景下的描述,ITP体系中ITM大脑与Web安全网关、防泄漏终端以及DLP网关之间紧密协作。在黑客暴露出窃取数据的意图时,紧紧把住了数据外泄的出口,任凭黑客在内网中手法千变万化,ITM智能大脑仿佛掌握了火眼金睛。

不可否认,通过AI进行行为分析的防卫方式确实大大提高了企业数据防护的效率。尽管如此,也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够做到百分百的防护。

回到文章开头,企业应该在数据安全中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我想,既不该是数据的拥有者,也不单是数据泄露后的责任方,而应该成为保卫用户数据安全的先锋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