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电阻计算方法

发光二极管

12人已加入

描述

发光二极管是电流控制元件,通过流过的电流,直接将电能转变为光能,故也称光电转换器。发光二极管是现代电子制作中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它以其独特的优点深受人们的青睐。

LED的主要特点

(1)工作电压低,有的仅需1.5 - 1.7V即能导通发光;

        (2)工作电流小,典型值约1OmA;

        (3)具有和普通二极管相似的单向导电特性,只是死区电压略高些;

        (4)具有和硅稳压二极管相似的稳压特性;
 
        (5)响应时间快、从加电压到发出光的时间仅1一1Oms,响应频率可达100Hz;则使用寿命长,一般可达10万小时以上。

目前常用的发光二极管有发红光和绿光的磷化稼(GaP)LED,其正向压降VF=2.3V;发红光的磷砷化稼(GaASP) LED,其正向压降VF= 1.5 - 1.7V;以及采用碳化硅和蓝宝石材料的黄色、蓝色LED,其正向压降VF=6V。

由于LED的正向伏安曲线较陡,故在应用时,必须串接限流电阻,以免烧坏管子。在直流电路中,限流电阻R可 用下式估算:

R=(E-VF)/IF

在交流电路中,限流电阻R可用下式估算:R= (e-VF )/2IF,式中e为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

发光二极管电阻计算方法

假设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为3.5v,观察曲线就知道电流会趋于无穷大,但你可能会说,我用万用表测试过了,电流不会太大。这里我想说,曲线是理想的情况,实际工作时会有连线电阻、开关电阻、电池内阻等串在电路里,它们虽然小,可对相当于短路的电路来说,0.1欧姆就已经很大了。单靠这些外加电阻是不稳定且不可靠的,你不可能在任何一家发光二极管厂家的资料说明里看到允许直接用电压源连接发光二极管而不接限流电阻的,除非接的是恒流源。

至于电阻的大小,用欧姆定律V=I×R计算就可以算出电阻值,计算公式为:供电电压12V-发光二极管压降3V/15mA=0.6K。如果有条件,可以测一下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值,用一个可调电压源,串一个小电阻,再串联上发光二极管,用万用表测量发光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注意不含电阻,再把电压源从0开始慢慢增加,当电压源电压增加,发光二极管亮度迅速增加,而万用表电压增加却变缓慢时,万用表的电压值就是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值。

假设正向导通电压值为3.5V,功率3瓦的发光二极管,外加最高4.2V的锂电池,这时的最大电流应为:I=3W/3.5V=0.85A,最小串联电阻应为:R=(4.2-3.5)/0.85=0.82欧姆。或许你没有合适的电阻,那么0.5欧姆的也可以,我们计算一下:电流:I=(4.2-3.5)/0.5=1.4A 功率为:P=I×V=1.4×3.5=4.9W。

你的发光二极管将工作在5W下,当然这都是理想的情况,手电桶外壳等导电电路都会有一定电阻的,具体情况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去测一下,没条件的,建议还是加一个电阻测试吧,那怕是只有0.5欧姆,可能都会救你的发光二极管一命。当然了,对于各种不同功率、电压范围的发光二极管电阻,都可以参考上面的公式自己计算。

发光二极管的测试

在无专用仪器的情况下,LED也可用万用表估测(这里以MF30型万用表为例)。首先,将万用表置于Rx1k档或Rx100档,测量LED的正反向电阻,若正向电阻小于50kΩ,反向电阻无穷大,表明管子正常。若正、反向均为零或均为无穷大,或正反向电阻值比较接近,均说明管子有问题。

然后,还须测量LED的发光情况。因其正向压降为1.5V以上,故无法用Rx1, Rx1O, Rx1k档直接测量,R x1Ok档虽然使用15V电池;但内阻太高,也不能使管子导通发光。但可采用双表法测试。将两块万用表串联起来,均置于Rx1档,这样电池总电压为3V,总内阻为50Ω,则提供给L印的工作电流大于1OmA,足以使管子导通发光。若测试中,某管不发光即说明该管有问题。

对于VF=6V的LED,则可另用6V电池和限流电阻进行测试。

发光二极管压降

首先要弄清楚你用的是那种二极管,从而确定其工作电流和管压降。然后根据电压除工作电流得到限流电阻。

普通的发光二极管正偏压降红色为1.6V,黄色为1.4V左右,蓝 白 为至少2.5V 。工作电流5-10mA左右

超亮发光二极管主要有三种颜色,然而三种发光二极管的压降都不相同,具体压降参考值如下:

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压降为2.0--2.2V 黄色发光二极管的压降为1.8—2.0V 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压降为3.0—3.2V 正常发光时的额定电流约为20mA。

估计你说的是超亮二极管吧,限流电阻计算如下:U为工作电压 串联R=(U-LED压降)/20mA 并联R=(U-LED压降)/(20mA)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