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计数器毕业设计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基于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器有直观和计数精确的优点,目前已在各种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字计数器有多种形式,总体来说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非接触式红外计数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设计采用一对红外发射接收管作为红外计数器的信号检测头,具有价格低廉,抗干扰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指导思想是利用红外发光管发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接收此红外线,并将其放大、整流形成低电平信号。当有人或物挡住红外光时,接收管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放大器将输出高电平,同时将这个电平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控制计数,并且使数码管显示数值。这样就得到要统计的人或物的数量。

1.绪论

1.1前言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厂家基本采用流水线技术进行产品生产作业,而怎样对其线上的产品进行实时的、有效的、精确的自动计数成为广大生产厂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式或电子式计数器(主要是用数字电路集成组件组成)电路比较复杂,元器件数量较多,故障率较高,维修比较困难,而设置预定数值不太方便,功能不易更改且功能过于单一,适用范围较窄。而基于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的计数器有着能够实时、精确、可靠、稳定等计数优点已成为广大厂家的首先自动计数装置。

1.2选题背景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基于单片机技术开发的计数设备和产品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单片机技术产品和设备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熟练掌握单片机技术并能开发、应用和维护管理这些智能化产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单片机以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已成为实现工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开发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测控产品的重要手段,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但要真正完美地实现这些目标,对于设计者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不是表面看来似乎发展到头了,电子计数器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测量仪器,它利用电子学的方法测出一定时间内输入的脉冲数目,并将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1.3设计要求

(1)整个系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计数范围:00~99 (3)将计数值准确显示出来 (4)具有自动清0能力

1.4市场发展概况

如今的产品自动计数器大多采用非接触方式,早已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专用检测芯片。而利用AT89C51为控制单元、辅以多种外围硬件搭配而成的计数装置已成为现在自动计数应用领域的潮流。而如何提高自动计数器的实时性、抗干扰能力、稳定性是现在国内外自动计数生产研究的主要课题,产品自动计数主要用于工厂的流水线,往往是处于高温,高噪声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而AT89C系列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器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时往往会出现误操作(单片机程序跑飞)或死机(程序进入死循环),这也是基于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器存在的致命。

1.5此次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解决问题

基于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果构成检测电路、AT89C51单片机用何种方式对外部计数脉冲进行计数进行计数显示控制、LED显示驱动模块的选择、AT89C51单片机的扩展。在这个设计中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AT89C51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

2.基于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器的设计

2.1方案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如图2-1

单片机

方案一原理阐述:专业检测芯片形成计数后送入控制单元AT89C51单片机,通过对它片内计数、显示编程。74LS245是LED驱动芯片,可以同时驱动4个7段数码管,AT24C02是EEPROM模块,可以保存单片机运算时的中间有用结果的芯片,是突然掉电,关断电源或瞬间电源电压不稳定时,不会造成数据丢失或数据误写,也可以在上电后从中读出其保存的数据内容,大大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

方案二、如图2-2

单片机

方案二原理阐述:红外发射电路(以NE555为核心)和红外接收电路(由LM567为核心)构成红外检测单元及形成计数脉冲,计数显示部分使用了四合一芯片CL102它是集译码、驱动、锁存、显示为一体。

方案三、如图2-3

单片机

方案三原理阐述:利用红外接收发射管的特性(即红外接收头在有红外光电阻原理分压可取基准电压,然后通过电压比较器可输出高低电平,当有红外光照射的时候,红外接收管串联的电阻分得的电压很大,可使电压比较器LM324输出为低电平;当无红外光照射的时候,红外接收头串联电阻分得的电压很小,可使电压比较器LM324输出为高电平,然后通过单片机处理,可使输出精准的计数值。

以上三个方案各有自己的优点:

方案一既可完美的实现产品自动计数功能且能让系统处于异常状态和抗干扰时通过外围专用芯片到非常好的解决,外围电路架设相对简单、在市场上属于高端自动计数产品。同时它也暴露出一个重大问题;由于成本太贵的原因此类产品并没有得到普及。如果用此方案进行设计只需要了解各专用芯片的引脚功能以及外围连接方法就可以实现自动计数,并没有很好的达到我人做毕业设计的目的,故虽然这个方案最完美的一个方案也只有舍弃。

方案二是一个简易的产品自动计数器,价格低廉、计数精确,但在系统处于异常状态时,工作十分不稳定,也是属于现在产品自动计数市场上的淘汰产品,仅用于在计数要求不高的场合中,这个方案太过于简单故不选用。

方案三是这次毕业设计用的方案,之所以选用主要是这个方案涉及的知识面广且能达到精确、稳定的自动计数,但也有一个致使的缺点,整个系统的抗干扰力相对欠佳,系统掉电后不能保存数据,在系统出现异常状态时容易出现误操作或死机,这也是此设计难点的问题。

2.2 系统总体框图和原理

单片机

原理:电路的指导思想是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线,并且接收管当有红外线照射的时候,电阻比较小,当无线外线照射的时候电阻比较大,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电压比较器和一个基准电压进行对比,当有光照的时候,红外接收管电阻比较小,那么和其串联的电压分压就会增大,所以电压比较器将会输出一高电平;当无光照射的时候,红外接收管的电阻比较大,这样电压比较器就会输出一个低电平。这个便是外部计数电平信号,这个电平信号送入AT89C51单片机进行计数控制,在经过扩展、显示驱动完成最后的显示过程。2.3系统单元电路设计

2.3.1电源供电电路

如图2-5所示电源供电部分采用变压器降压、桥式整流、电容器滤波、三端稳压器7805如图2-6稳压后供电,电源用220V的家庭用电经变压器降至6V交流电,然后经四个整流二极管(D1~D4)如图2-7组成的桥式整流成直流电压,经C1滤波后输入7805芯片稳压成5V直流电源供红外发射、接收电路、AT89C51等供电。

单片机

桥式整流器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进行整流的最常用电路,常用来将交流转变成为直流电。 工作原理:

桥式整流是对二极管半波整流的一种改进。

半波整流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在输入标准正弦波的情况下,输了获得正弦波正半部分,负半部分则损失掉。

桥式整流器利用四个二极管,两两对接,输入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是两只管导通,得到正的输出,输入正弦波的负半部分时,另两只管导通,由于这两只管是反接的,所以输出还是得到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桥式整流器对输入正弦波的利用率比半波整流高一倍。

桥式整流是交流转换成直流电的第一步。 桥式整流也叫整流桥堆。

桥式整流器是多只整流二极管作桥式连接,外用绝缘塑料封装而成,大功率整流器在绝缘层外添加金属壳包封,增强散热。桥式整流器品种多,性能优良,整效率高,稳定性好,最大整流电流从0.5A到50A,最高反射峰值电压从50V到1000V。

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一种电路,但其输出的直流电的脉动成分较大,而一般电子设备所需直流电源的脉动系数(电压或电流的幅值与平均值之比,称为脉动系数S)要求小于0.01,故整流输出的电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尽量降低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同时要尽量保存输出电压中的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接近于较理想的直流电,这样的电路就是直流电源中的滤波电路。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rr型滤波,也被称为电子滤波器。

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在交流电的角频率一定的情况下R越大,C1越大,则脉动系数越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 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现起来也不现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稳压前后各有滤波吸收电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补偿交流分量的电压波动如图2-8

单片机

2.3.2红外线检测部分

单片机

如图2-9所示,红外线检测部分采用一对红外发送接收管完成,当电路正常工作时,无障碍物遮挡,红外接收头有红外线照射,这时,红外接收头的电阻很小,大部分电压都加在R3上,这正是电压比较器LM324的正向输入电压,而负向输入电压由R4和R5分压得

到,而R3分得的电压要大于此基准电压值,故这时电压比较器LM324输出高电平;当在红外发射接收管间有一不透光的障碍物时,,红外接收头无红外线照射,这时红外接收头的电阻很大,大部分电压都加在红外接收头上,这也是电压比较器LM324的正向输入电压,而负向输入电压也是由R4和R5分压得到,和原来电压一样,这时,R3分得的电压要小于此基准电压值,故这时电压比较器LM324输出低电平。

2.3.3数码管显示部分

单片机

图2-10数码管显示部分

显示部分如图2-10是通过9013PNP三极管来完成位选操作。然后再通过软件译码来完成,为了考虑到数码管在动态扫描时,每点亮一个数码管的时间很短暂,这样就会影响到数码管的亮度,故在此用9013三极管作为数码管的一个段选驱动级。

而该设计中段码输出口是利用P0口作为输出口,而P0口是漏极开路,虽然有很强的灌电流能力,但拉电流能力很差,故在P0口上加一10的排阻作为上接电阻。上拉电阻的作用是,当单片机的P0口上输入为0时,上拉电阻上的电流直接流入单片机中,使数码管的段码上伤保持低电平,故在这时数码管不发光;而当单片机的P0口输出为0时,这时上拉电阻的有能使电流灌入单片机中,故排阻上的电流流入数码管中,因此这时数码管发光(这里用的是共阴数码管)。

数码管实际上就是八个发光二极管,它们以两种方式连接,如果将其阴极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构成的数码管成为共阴数码管如图2-11;如果将其阳极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构成的数码管为共阳数码管如图2-12。

单片机

(1)LED数码管的特点

能在低电压、小电流条件下驱动发光,能与CMOS、TTL电路兼容; 发光响应时间极短(《0.1s),高频特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 体积小,重量轻,抗冲击性能好;

寿命长,使用天10万小时以上,甚至可达100万小时,且成本低。 显示部分采用软件译码方式,所谓软件译码就是把各字符的段选码组织到一个表中,要显示某字符先查表得到其段选码,然后送往显示器的段码线。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多采用软件译码的动态显示。 (2)数码管动态扫描

由于多位LED数码管所有段选线皆由一个8位I/O口控制,因此,在每一瞬间,我位LED会显示相同的字符,要想每位显示不同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方法轮流点亮各位LED,即在每一瞬间只使某一位显示字符。在此瞬间,段选控制I/O输出相应字符段选码(字型码),而位选则控制I/O口在该显示位送入选通电平(因为LED为共阴时,则送入低电平,LED为共阳时,则送入高电平),以保证该位显示相应字符,轮流,使每位分时显示该位应显示的字符。段选码、位选码每送入一次后延时1ms,因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为0.1s:(100ms),所以每位显示的间隔不必超过20ms,并保持延时一段时间,以造成视觉暂留效果,给人看上去每个数码管总在亮。

2.3.4单片机计数及控制部分

(1)计数部分

计数部分如图2-13所示。由单片机AT89C51控制完成。基本原理为当红外检测部分检测到有物体经过时,红外接收电路的串联电阻会分压减小,从而使电压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小于负向输入端的电压,从而使电压比较器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这个信号将供给单片机进行计数控制。

计数部分有三种方案:外部中断、T0或T1计数器脉冲统计、查询法。 T0或T1计数器主要作用是在一定时间内计数脉冲的个数,我们在这里并非

单片机

研究对象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物品的数量,而是实时地在显示器上显示数当前的计数值,故我们这里不能采用T0或T1计数器的方式;

查询法是CPU在一定时间内或是时刻地在查询是否有计数脉冲产生。我们知道,CPU每查询一个脉冲大约用到的时间是一个机器周期,也就是12个振荡周期,即1s的时间,相对于单片机的运行速度而言,外部流水线的传输速度实在太慢,如果执意要用查询法进行统计物体的传输速度,这样对于单片机的时间资源太浪费,我们在设计单片机产品中,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料特别珍贵,不能轻易浪费,故查询方案舍弃。

外部中断法是利用P3.2口的第二功能,INT0中断,这时,当有一低电平产生时,单片机将自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进行处理外部中断问题,但在这时,由于外界干扰或者物体的特性,可能会进行反复地中断触发,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计,重计等错误后果,在这里我们处理的办法是我们不再利用电平触发,而采用负边沿触发方式,这样只有产生一个完整的脉冲,才会有负边沿产生,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序上解决了误差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本设计在最合理的是采用外部中断方式计数。

(2)单片机控制部分

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查询法,另一种是中断法,这里的中断不再是外部中断,而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产生定时中断,从而控制数码管的显示。

查询法类似于上面所说的脉冲的查询方法,主程序在不停地查询并显示数码管的点亮,并且在每位数码管之间还要插入延时程序,而这些延时程序一般都是利用空操作的方法进行延时,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资料。在工程设计和产品制作中,一般不采用此方案。

中断法是利用单片机内部产生的溢出进行计数和定时,这样可以准确在某时刻或是是规定的时刻做相应的工作。在本设计中,是用数码管每1ms轮循地扫描,点亮数码管。

但是,在以上的显示和计数的相应程序段中,可能会遇到两者同时进入中断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单片机死机或者程序跑飞的情况,我们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我们在这里必须设定优先级,在工业生产中,要计算出正确的数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这里就要设为检测外部脉冲为优先级。

AT89C51有以下标准功能:

4K字节FLASH闪烁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个软件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是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后保存ROM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单片机

AT89C51共有四十个引脚如图2-14,采用双列直插式封闭,各引脚功能如下:

P0~P3:数据输入输出端口。

P0口:一个漏极开路的8位准双向I/O端口,作为漏极开路的输出端口,每位能驱动8个LS型TTL负载。当P0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先向口锁存器(地址80H)定入全1,此时P0口的全部引脚浮空,可作为高阻抗输入。作输入口作用时要先写我,这就是准双向的含义。

P1口: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1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1时,能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1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LI)。

P2口: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2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接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2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LI)。

P3口:一个还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3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商品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商品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3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LI)。

在AT89C51中,P3口还用于一些复用的功能,即第二功能,其复用功能如表2-1所示。

此外,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振荡周期(即二个机器周期)以上,若使用频率为6MHZ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4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

3、复位电路

整个复位电路包括芯片内、外两部分。外部电路(如图2-15)产生的复位信号送至施密特触发器,再由片内复位电路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时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进行采样,然后才得到内部复位操作所需要的信号。

单片机

复位电路又分为手动复位,上电复位。

上电复位:在加电瞬间电容通过充电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2-16所示。 在通电瞬间,电容C通过电阻R充电,RST端出现正脉冲,用以复位。

单片机

手动复位:所谓手动复位就是通过一按键开关,使单片机进入复位状态。系统在上电运行后,需要复位,通过手动得利位来实现,一般是阻容复位和手动复位相结合。如图2-17所示

2.4系统流程图设计

单片机

2.5总体电路图

单片机

3实物的制作

1.焊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所焊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图,并按图纸配料,检查元器件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做好装配前元器件引线成型等准备工作,由于制作的是便携式的摇摇棒,所以在这里我选用了移动电源来做电源。

2.焊接顺序

元器件装焊顺序依次为: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为先小后大。

3.对元器件焊接要求 (1)电阻器焊接

按图将电阻器准确装人规定位置。要求标记向上,子向一致。装完同一种规格后再装另一种规格,尽量使电阻器的高低一致。焊完后将露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多余引脚齐根剪去。

(2)电容器焊接

将电容器按图装人规定位置,并注意有极性电容器其“+”与“一”极不能接错,电容器上的标记方向要易看可见。先装玻璃釉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瓷介电容器,最后装电解电容器。

(3)二极管的焊接

二极管焊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阳极阴极的极性,不能装错;第二,型号标记要易看可见;第三,焊接立式二极管时,对最短引线焊接时间不能超过2S。

(4)集成电路焊接

首先按图纸要求,检查型号、引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时先焊边沿的二只引脚,以使其定位,然后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逐个焊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