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是如何产生的?

人工智能

621人已加入

描述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近日揭晓2018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这份全球新兴科技领域的权威榜单至今已经有 17 年的历史。

1、给所有人的人工智能 AI for everyone

入选理由:将机器学习工具搬上云端,将有助于人工智能更广泛的传播

重大意义: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受到少数几家公司统治的。但其一旦与云技术相结合,那它将可以对许多人变得触手可及,从而实现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主要研究者:Google,亚马逊,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京东云,华为云,电信云,美团云。

2、对抗式神经网络(GAN)Dueling neural networks

入选理由:两个 AI 系统可以通过相互对抗来创造超级真实的原创图像或声音,而在此之前,机器从未有这种能力

重大意义:这给机器带来一种类似想象力的能力,因此可能让它们变得不再那么依赖人类,但也把它们变成了一种能力惊人的数字造假工具

主要研究者:Google Brain、DeepMind、英伟达、中科院自动化所、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世科技等。

3、完美的网络隐私 Perfect online privacy

入选理由:原本为加密货币的交易过程开发的一种工具,现在能让你在上网时避免透露任何非必要信息。真正的互联网隐私终于可以实现了。

重大意义:如果你需要透露个人信息以在网上完成某件事,这个方法可以让你在免除隐私泄漏或身份被盗窃风险的同时轻松实现

主要研究者:Zcash、摩根大通、荷兰国际集团等

4、传感城市 Sensing city

入选理由:Alphabet 旗下的 Sidewalk Labs 计划创建一个高科技社区来重新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建设和运营一座城市。传感城市更宜居、环保。收集各种信息,软件和系统开源。给城市装上全新的数字肢体和感官。

重大意义:智慧城市会让都市地区变得更加可负担、宜居、环保

主要研究者:Alphabet 旗下的 Sidewalk Labs、多伦多 Waterfront、阿里巴巴等。

5、巴别鱼耳塞 Babel-fish earbuds

入选理由:虽然现有硬件并不那么好用,但谷歌 Pixel Buds 却展示了实时翻译的前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仍是交流的一大障碍。

重大意义:近实时翻译适用于多种语言,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

主要研究者:谷歌、科大讯飞、百度、腾讯、搜狗、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

6、基因占卜 Genetic fortune-telling

入选理由:大规模基因研究将让科学家能够预测普通疾病及人格特征

重大意义:基于 DNA 的预测技术可能公共健康领域下一个重大突破,但它将增加歧视的风险

主要研究者:Helix、23andMe、Myriad Genetics、UKBiobank 、Broad Institute、华大基因、奕真生物、WeGene等。

7、人造胚胎 Artificial embryos

入选理由:科学家们已经开始通过干细胞制造胚胎。可用于胚胎早期发育的基础研究,探究遗传缺陷。评价筛选药物对胚胎的安全性。

重要意义:人造胚胎将为研究人员研究人类生命神秘起源提供更方便的工具,但该技术正在引发新的生物伦理争议。

主要研究者:剑桥大学、密歇根大学、洛克菲勒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8、材料的量子飞跃 Materials' quantum leap

入选理由:研究者们最近开始使用量子计算机对简单分子进行建模,而这仅仅是开始

技术突破:IBM 采用 7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对小分子的电子结构成功地进行彷真计算

重大意义:借助该技术,科学家能了解分子的各个方面信息并以此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以及更高效生成或传输能源的新材料

主要研究者:IBM、Google、哈佛大学 Alán Aspuru-Guzik 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

9、实用型 3D 金属打印机 3D metal printing

入选理由:新型设备首次让 3D 打印金属零部件成为实用型技术

重大意义:按需打印大型复杂金属物体的能力将为制造业带来变革。可实现低成本、快速金属部件打印。趋势为大尺寸、精致化 、自动化,成本越来越低,使用越来越简单,与工业4.0相关,有望成为实用量产的技术

主要研究者:Markforged、Desktop Metal、GE等

10、零碳天然气 Zero-carbon natural gas

入选理由:一种针对天然气发电厂的新工程学方法,将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

重大意义:天然气发电为美国提供了近 32% 的电力,其碳排放量也达到电力部门总碳排放量的 30%

主要研究者:8 RiversCapital、Exelon 电力公司、CB&I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