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工智能”大多都是鸡肋产品只是披上人工智能的外衣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人工智能火热的同时,带动了全行业上下游与“智能”相关的产品或企业的发展。一夜之间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智能音响、智能手表、智能水杯、智能耳机、智能手环、智能家居……到处都是“智能”,好像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没有带上“智能”二字就不好意思出来露脸。然而根据我们切身体验,这些所谓的“智能”大多都是鸡肋产品,离真正的“智能”还很远,很多只是一些披上智能外衣的“伪需求”。而一批批所谓“智能”的创业项目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出现。追逐红利,追逐风口,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涌现了大量踌躇满志的创业者。是“真智能”还是披着“智能”外衣的“伪需求”值得人们关注。

早上起床呼唤一下智能音箱,房间的窗帘会自动拉开,室内温度向预设的温度调整,还能听到语音版天气预报。作为智能家居入口,智能音箱正迎来风口。此前有报告称,预计到2018年年底,智能音箱产量将突破1000万台。和智能音箱同样火爆的还有智能机器人,从小蛋、小白,到小胖、小忆……它们或主打陪伴亲情,或主打双语养成、视频对讲,国内的智能机器人品牌多达数十种,价格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然而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对这看似繁荣的“人工智能”泼了一盆冷水。“能够唤醒、语音互动,真的就是人工智能吗?目前市面上高达90%的智能音箱、机器人,都算不上人工智能。比如工业机器,从这边拿起一个东西放到那边,都是很机械的重复,这种东西都是已经编程好的。通过传输带传输到这儿,然后我从中拿出来,再放到那边,这些更多的是自动化,它其实没有智能的东西在里边。”

例如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智能空调”仅仅是停留在“智能操控”的层面上,仅通过WiFi通信模块提供了基础的联网控制,将技术重点放在“设备及硬件连接”,比如可以让消费者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安装一个APP(应用程序)来控制空调。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智能空调”就是如此荒唐可笑——简单的升温、降温、开机、关机,都需要用户拿出智能手机去选择和点击屏幕上的功能键。这些所谓的智能完全是披着“人工智能”的外衣创造出来的“伪需求”。

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是指在大数据、语义识别、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云计算等技术基础上能够进行深度学习,掌握智能算法并相对地进行智能化处理的一种技术。

市面上相当一部分智能音响、智能机器人都是装上简单的预设程序、执行自动化操作的产品。距离真正的人机交互、深度学习等方面还距离很远。目前,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语音识别”,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国内外只有寥寥几家,在国内甚至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像这种“伪智能”、“伪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造就了一批如智能手环、智能水杯、智能雨伞等技术含量不高的“鸡肋型”人工智能产品。同时大量的创业企业也对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趋之若鹜,为了赶上这个“风口”,纷纷为自己的产品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

一位业内的投资人也谈到:“在之前参加的路演活动中,碰到一个创业者大吹特吹自己的语义识别能够完败国内某语音识别巨头,团队是如何的牛X无敌,但是在后续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他对于技术,始终三缄其口,只强调自己的技术团队在美国,而他的产品却是迟迟看不到进展,甚至他的朋友圈永远只是在展示着自己在某地政府某活动上获得某某奖项,或者自己参加了某某举办的投资人德州扑克活动等等,但是从来不见他对于产品的描述和推荐。这个项目距我第一次遇见已经五个月有余,但是我看到的却始终还是五个月前看到的模样,当然,融资也是毫无进展。我就不去仔细窥探其中的缘由,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科沃斯机器人董事长钱东奇对于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现状是这样看待的:“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尚处于工具和管家阶段,而人工智能真正扮演重要角色是在伴侣阶段。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落地,仍需等待10年。”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技术是需要时间以及实验的积累,不是一下就能做出来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这些人才也是一样,他们需要切实的接触到真正的人工智能当中,对相关技术有研究和涉猎,不过这样的人才在全世界也就寥寥几百个。而目前全球有大大小小上万家人工智能公司,在此局面下可想而知有多少真正的人工智能产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