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漏洞 生物识别遭破解

安全设备/系统

153人已加入

描述

又到315,今天将会迎来众多企业一年中最为紧张的一天,从媒体到网络,将会有一大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个人和企业被曝光。对于安防行业而言,为保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而存在的产品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呢?至少下面这几点就很值得警惕。

摄像头直播

提到安防行业,小编第一个想到的是摄像头,尤其是家用摄像头。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家用摄像头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但是2017年底的事件让不少人的心底对于家用摄像头有了阴影。

2017年11月“某三原色”幼儿园虐童事件大规模爆发,360董事长周鸿祎发表文章,要为幼儿园免费赠送360智能摄像机,谁曾想就在半月之后,《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横空出世,直指水滴直播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直播,涉嫌侵犯隐私。经过8天的对轰之后,360公司水滴直播于2017年12月20日关闭直播平台。

其实,疏忽的又何止360一家,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的抽样采集显示,80%的批次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样品甚至存在越权漏洞,同一平台内可以查看任意用户摄像头的视频。原本保障家庭安全的家用摄像头变成了直播的工具,这样的故事并不会随着水滴直播的关闭而终止,一系列直播故事依旧在上演。

生物识别遭破解

去年315晚会的现场,主持人在现场技术人员支持下,仅凭一张观众自拍照,就成功攻破了“刷脸登录”的人脸认证系统,整个破解刷脸登陆的过程借助了人脸关键点定位和自动化人脸动态技术。原本可靠性非常高的生物识别技术就这样被破解了,一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

两个月后,号称“永远不会被破解”的虹膜识别技术也受到了挑战,德国著名黑客组织“混沌计算机俱乐部”宣布三星S8的虹膜识别被破解。一部普通相机拍摄照片之后,就能轻松攻破虹膜识别系统。如今,照片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很容易被获取,安防技术受到了挑战。

通常情况下,破解生物识别技术,往往需要配合高度相似的道具来辅助,以此骗取识别系统的信任,那么谁来解释一下2018年年初的“橘子皮事件”呢?连央视都曝光了,生物识别技术难道真的这么不堪?

智能家居的漏洞

智能家居的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从智能摄像头到智能音箱,从智能电视到智能冰箱,系统漏洞始终存在。去年WannaCry比特币勒索病毒爆发,大量的智能家居产品接连中招,让我们看到了目前物联网系统是多么的脆弱。

如今,随着智能概念的广泛应用,家电、汽车、门禁安防、医疗设备等都在成为物联化、智能化的产品,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相关产品预计会有80亿台的年出货量,这就相当于是80亿台潜伏着危机的后门。

况且,智能家居产品中维权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企业方也难以招架黑客群体的攻击。而且人们在使用智能家居被侵权,进行维权时最大的难点是找到真正的侵权人。

安防人能做的只有不断提升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系数。去年6月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织牢了智能家居“安全网”。去年11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宣布,启动智能家居团体标准研制工作。小编希望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规范早日出台。

维权道路漫长遥远

在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必然会充当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与经营者就产品购销或服务提供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双方的权利都应得到平等地、充分地尊重和保障。

但是在现实中,常见的生活产品接连出现问题,无论是智能摄像头、安防技术新应用,还是号称可以改变生活模式的智能家居产品,消费者的权利屡屡遭到侵犯,消费时随时可能遇到假冒伪劣、无耻欺诈、强买强卖、一卖了之、拒绝售后服务等等侵权现象,

此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利用合法途径和程序,理直气壮地切实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起诉讼等多种维权途径。

不过鉴于智能家居被侵权时的特殊情况,家用安防产品的维权之路任重而道远,仅靠315这一天是难以平复的。

结语

家用摄像头和智能家居产品贴近百姓生活,但是2017年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家用安防产品的可靠性受到了接连不断的冲击,面对侵权时,我们固然要勇于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安全意识,选购更为可信的家用安防产品,切莫因为便宜的价格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