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Series3为何迟迟没有上线

便携设备

119人已加入

描述

苹果微信公众号近日推送题为《看,你的手表来电了》的文章,称Apple Watch Series3从今以后,不论山上跑还是海里浪,即使手机不在身边,别人也能给你打call了。可惜的是目前只有6个省的联通用户能够享受这一功能。另外,为何具备这一功能的Apple Watch Series3在国内自去年九月上市直到到今年三月份才让这一功能部分实现?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Apple Watch Series3独立通话功能为何迟迟未上线?

在去年九月上市之后,许多国内用户都被具备独立通话功能的Apple Watch Series3吸引纷纷购买该产品,不过只有部分地区的少数联通用户成功开通了这一功能,大部分地区的联通以及移动和电信客户无缘这一功能。上市三个月之后,大部分购买了蜂窝数据版Apple Watch Series3的用户依旧不能使用该功能,为此苹果官方宣布支持退货,且不受14天购买时间限制。

对于这一功能迟迟未实现的原因,去年有业内有人士对记者表示:“技术上运营商完全可以支持,不过由于Apple Watch Series3需要一号多终端,上市初期没能对使用eSIM卡的设备进行单独定位,考虑到安全问题被工信部叫停。不过这一问题技术上很容易解决,何时能够开放需要由工信部批准。”直到今年3月7日,联通宣布在全国6座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和长沙)率先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办理,最新款Apple Watch的蜂窝数据、打电话功能在国内才真正得以实现。

eSIM技术为何难以在手机中应用?

不过,本文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一号双终端”的定位问题,而是实现该功能重要的eSIM。要了解eSIM还需要从SIM卡说起,1991年7月1日,时任芬兰***Harri Holkeri用手机给坦佩雷市的副市长打了个电话,这是世界上首次手机通话,而这次通话能够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版本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SIM卡。SIM卡内存储的两条数据对应其两个重要功能:一是IMSI(即“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确保用户给运营商付了接入费;另一个是Ki(即“鉴权密钥”),它帮助手机实现与网络的秘密“握手”,让运营商能够识别、核实手机身份,确保该号码在网络中的唯一性并加密手机与网络交换的所有数据。

Apple

作为实现手机基本功能的重要部分,SIM卡自诞生到现在其功能一直未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有尺寸。第一代SIM(1FF)在外形尺寸上与信用卡类似,但手机在不断的小型化,因此简单且紧凑mini-SIM(2FF)顺势推出,更新的形状因子将芯片和触点排列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卡片内,也方便从手机中拔出。之后,又陆续推出了micro-SIM(3FF)和nano-SIM(4FF),但无论是形状、触点排列以及嵌入芯片的特性仍然和26年前无太大差别。

因此,手机的基本功能不变SIM也没有革命性的变革,但时代正推动SIM卡变革。由于手机的轻薄化,手机内部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保证通信功能,手机厂商不得不留出SIM卡卡槽,所以苹果和三星都在努力推动eSIM卡在手机中的应用。eSIM卡即嵌入式SIM卡,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由此带来的最为简单直观的就是节省手机内部空间,不仅如此,由于不需要插入物理SIM卡,用户切换运营商和套餐也变得更加容易。

对苹果、三星等手机制造商,显然很愿意推广eSIM,这类方案让他们能够全面掌控手机内部的所有硬件,从此以后手机不必再设置SIM卡槽,防水设计也会因此变得更简单。对SIM卡制造商和运营商来说,这样显然是个坏消息,因为这样一来,消费者更换运营商的难度就变低了。去国外的时候,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登入当地的手机网络,不用像现在这样非得去店里买一张实体SIM卡。

当然,eSIM卡在手机中的应用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因此eSIM的普及就成为了各方的博弈。很显然,移动网络运营商希望保持现在的用户黏性,他们不想把选择运营商的权利完全交给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制造产生,因此他们坚持使用实体SIM卡,也是eSIM普及的最大障碍。有业内专家就表示:“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除非所有人同时改变,否则谁也变不了。”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近两年,OPPO、vivo、三星中国、小米、联想、中兴、魅族、乐视、锤子旗下的手机机型通过国内厂商提供的eSIM技术实现国际漫游服务的终端超过1亿,由此可见这一技术的优势以及市场需求。

可穿戴、汽车、物联网应用是eSIM的更大市场

既然eSIM在手机端的应用面临运营商巨大的阻碍,那eSIM还能发挥作用吗?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Apple Watch Series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无论是体积和重量都比手机小很多,想要获得好的用户体验,塞入一张实体SIM卡显然不现实,eSIM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对于运营商而言,无论是一号多终端与手机捆绑还是智能手表单独使用一个号码,在没有影响原有用户数量的基础上,可穿戴设备无疑能给运营商带来新用户,在智能手机出货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运营商应该也很乐意看到新应用吸引到新客户。

除了受体积限制的可穿戴设备,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汽车及工业同样对eSIM有更迫切的需求。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可插拔的SIM卡经难以完全满足M2M设备的工业级需求,另外,由于可插拔SIM卡容易松动,对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抗震需求不能很好满足,同时面临数据保存时间、设备迁移时SIM卡换卡困难、SIM卡生命周期比设备生命周期短等问题。

还有,在国际物流中,物流企业需要控制货物跟踪器,让企业与各个国家的运营商沟通为机器配备不同国家的SIM卡明显不可行,通过eSIM解决方案只需购买一个全球套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面对市场空间巨大,应用丰富的物联网市场,eSIM不仅能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实现设备制造、运营商、用户的多方共赢,我们由此可以期待eSIM卡在物联网设备中普及。IHS Markit也预测,到2021年,全球将有10亿的eSIM终端覆盖,而eSIM在物联网领域的普及也很可能将带动消费电子终端市场,eSIM成交量将呈现跳跃式增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