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全面屏成2018年主流趋势 更有国产手机四巨头共同发力

光电显示

1046人已加入

描述

全面屏一经盛行,便引发众多手机厂商跟风,自2017年下半年起,全面屏手机层出不穷。目前,几乎所有手机品牌的旗舰产品都已经升级为全面屏,甚至在千元市场上,也有不少全面屏手机面世,全面屏已经全面来袭。据群智咨询预测,全面屏在今年手机市场的渗透率还将跃升至61%。

但自苹果iPhone X起,异形全面屏走入视野,简洁的设计、更大的屏占比让异形屏备受厂商及消费者热捧。而在苹果之后,华为、OPPO、vivo也相继推出了自家异形屏设计的手机,此外,小米、MOTO等厂商的一大波异形屏手机也蓄势待发。国产四大巨头手机厂商纷纷发力异形屏,其已然成为今年最佳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国产手机四巨头发力异形屏成今年主流趋势

全面屏掀起了手机外观设计的风潮,此前大部分方案为进一步收紧上下边框,屏幕比例由16:9改为18:9,甚至19:9,其中,三星S8为上下对称收缩,以增大屏占比,而小米mix2则是上窄下宽,以增加屏占比。不少国产厂商此前也大多效仿这种设计,但这终究不是全面屏的最终形态。

真正的全面屏是指正面显示区域屏占比达100%,但现今无一家厂商能实现,原因在于手机正面有众多如前置摄像头、听筒、各种传感器等元件,安置难度较大,目前并无完美方案出现。

在此情况下,以苹果iPhone X为代表的异形全面屏成目前最可行的方案。虽然异形屏相对于真正全面屏来说也不甚完美,但是因有iPhone X为代表的珠玉在前,且目前同质化的全面屏手机也已难赢得竞争,因此,有不少手机厂商仍在积极跟进异形全面屏的设计。

2018年3月中下旬,已陆续有华为P20、nova 3e、OPPO R15、vivo X21等异形全面屏手机密集面市,其他采用异形全面屏的如LG G7也即将发布,此外,连此前一直抗拒异形屏的小米也宣称将在小米7上采用异形屏设计,且荣耀、金立、魅族在内的不少品牌也有采用异形屏的意愿。由此,纵观近期已推出或即将推出的手机,异形全面屏成各家一致的选择,异形屏手机在今年将迎来大爆发。

异形全面屏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今年手机行业的趋势,不难预见,手机厂商将会在手机屏幕上面花不小的功夫,可以说,屏幕技术的进步将成为手机厂商致胜的关键。因此,从手机厂商的供应链端来看,面板厂的技术革新尤其重要。

 供应链暗中助推面板厂成优化之战主力

异形屏不仅要在屏幕四角做C角或者R角切割,还要在屏幕上方做U形切割以放置所需元件,即我们戏称的“刘海儿”全面屏,而在供应链上,异形屏也被称之为Notch屏。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Notch屏在应用于苹果iPhone X之前,国产面板厂就已有该设计的产品出现。随后在苹果及供应链的推动下,Notch屏才开始被众多国产手机厂商采用,并逐渐成为主流应用。

市场的扩大让各大主流面板厂如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维信诺、友达等都在积极布局异形屏,以满足目前手机厂商对异形屏的需求。其中,天马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深耕多年,技术成熟、产能充足,作为行业最早推行异形屏标准尺寸的厂商,已成为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上异形屏的供货主力。天马目前产品线已囊括AMOLED、LTPS、a-SI全系列面板,产品可全面覆盖高中低端手机市场,其中,LCD全面屏的面板出货量还在去年位列全球第一。而针对异形屏市场,天马早已提前布局,并且其LCD异形屏产品在技术和量产能力上目前都实现了双双领先。

而随着消费者对屏占比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异形屏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优化。未来“刘海儿”区域空间将持续缩小,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传感器等元器件将放于面板下方,而为避免面板挡住元器件,面板上需要直接开孔。同时,为保障消费者对正面识别的需求,屏下指纹也成为手机厂商研发重点。但这些优化都将基于屏幕技术的革新。因柔性AMOLED技术的独特优势,更大屏占比的全面屏必将率先在AMOLED屏上实现。

纵观目前全球在柔性AMOLED的布局,韩三星快人一步,已经开始在iPhone x项目上量产出货,并还在积极布局下一代产品。而在中国,天马作为国内首个点亮柔性AMOLED显示屏的厂商,也在积极研发基于AMOLED的异形屏,并已有相关成果出炉。据悉,在此次的CITE2018上,天马就将展出自家最新研发的AMOLED异形屏产品,此外,天马还将在中国国际显示产业大会上分享自身下一代全面技术。由此看来,天马又在新一代全面屏战役中提前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未来在真正100%全面屏未实现前,手机厂商为打造差异化卖点,异形屏将成厂商们不约而同的选择。而随着厂商需求的逐步提升,异形屏形态实现更进一步的优化将成为各大面板厂商角逐的焦点。而技术成熟且能提供充足异形屏产能的面板厂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天马凭借先进技术以及在中小尺寸领域的产能优势无疑将脱颖而出,成为异形屏市场的执牛耳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