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里程“虚标”问题,有望在新国标的规范下一步步回归“正轨”

描述

5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86-2007》(以下简称“新国标”)即将实施,该标准正是针对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航里程的试验方法。

近几年以来,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了快速的提升。2016年中国主流的纯电动车型工况续航大概在150-200公里左右,而到了2017年,市场上的主流纯电动车型工况续航基本都在250公里之上。

而进入2018年,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就在3月,北汽新能源EX360的工况续航提升至318公里,奇瑞瑞虎3xe 400的工况续航里程提升至351公里,腾势500工况续航提升至451公里,吉利帝豪EV450、比亚迪秦EV450、e5 450等车型,工况续航里程都提升到了400公里。而相较上一代产品,这些车型补贴后的价格不升反降,程价比的大幅提升,真的让欲购电动汽车者尖叫,也让已购电动汽车者直呼心痛。

但是这一轮续航里程的快速提升真的是货真价实的提升么?很多消费者可能也看出了其中的续航里程“虚胖”问题,去年的北汽EV160、EX200、比亚迪秦EV300、e5 300、吉利帝豪EV300等车型,它们的工况续航就是名称后面的数字,比如EV160工况续航是160公里,秦EV300工况续航是300公里,帝豪EV300工况续航也是300公里。而2018年的新车型,大家都注意到了,几乎所有的车型名称后面的数字都是高于其工况续航里程的。

对此,一位热销电动汽车品牌的市场部门负责人对红点新能源表示,该品牌开始给电动汽车命名时,把工况续航里程放在名称中的,只是为了方便电动汽车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直观辨识。但后来因为很多竞品电动车型选择把等速续航里程放在名称中,这样如果不把名称中的数字也“放大”一点,那在名称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动力电池

从这位电动汽车市场部门负责人的解释中,也可以看到,企业为了应对2018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已在车型命名中“注水”的苦衷。

如果仅仅是命名方面的“虚胖”,相信很多电动汽车消费者还是能够识别的,因为目前选择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普遍文化水平较高。一位电动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红点新能源编辑,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动汽车消费者都是对电动汽车有一定了解的,尤其是续航里程,他们在去4S店购买之前往往都是通过网络、Q群,或者微信群了解过的。所以对于等速续航和工况续航,大部分的电动汽车消费者基本都是明白的。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部分消费者可能就没有了解这么细了。目前中国电动汽车测试工况续航里程所采用的国家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86-2005(以下简称“旧国标”),主要参考欧洲NEDC工况,是模拟了电动汽车真实使用的工作状况,既包括中低速运行的市区循环,也有中高速运行的市郊循环,比较接近大家日常使用情况。

动力电池

完整的工况续航测试,是由4个市区循环和1个市郊循环程序组成,在市区工况中,时速最高在50km/h;在市郊工况中,时速最高到了120km/h。但在旧国标中这个工况续航测试,却开了一个小口子,即允许只采用市区循环进行试验(如上图)。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在低速或者60公里等速行驶时,是最省电的,而在高速行驶中电耗就会大幅上升,续航也会随着快速下降。

于是,最后很多采用市区循环测试出来的工况续航,也依然不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实际工况。这就能够解释很多消费者一个疑问,为什么自己又不开空调、又没有暴力驾驶,在正常的使用中为何依然达不到电动汽车对外公布的工况续航了。

对此,即将在5月1日后执行的新国标,不再有“另外,允许只采用市区循环进行试验,所采用的的试验循环应在实验报告中说明”这一条了。这意味着,在5月1日以后的国家标准续航测试中,4个市区循环和1个市郊循环都必须有,按照新国标测试出来的工况续航,可能才会真正与我们日常行驶续航里程接近了。

除了工况续航的“水分”之外,今年很多电动汽车名称中数字的“虚高”能否一并解决呢?红点新能源认为,新国标解决的是,一个工况续航的测试标准问题,这能够增加未来官方工况续航的可信度。但是,车型命名中的数字,本来与该车型的工况续航里程并没有对应一致的要求。有的车型命名只是该车型的一个型号代码,比如奔驰500、桑塔纳3000等,它们和汽车的续航或者性能并没有直接关系。电动汽车想在续航营销中提高一点优势,偶然玩一两次“文字游戏”还是可以奏效的,但并不会成为常态。

因为,早期很多车型的名称与续航相关,个别企业把数字放大一点可能有效,但大家都玩这一招,这一招可能就不灵了。反而是一些坚持名副其实的企业,能够让消费者真正产生品牌信任感。所以,希望我们的电动汽车企业能够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汽车品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