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工业时代:体感分发知识

描述

制造商对于产品增值部分的理解,构成了工业进化历史中,留给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最为鲜明的时代烙印。

最早的时候,产品的物理功能,就是一切。产品甚至连一个说明手册都没有——即使在现在,偶尔仍能看到这类轻浮的产品。

在工业化的漫长岁月中,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讲解和维修的印刷手册,成为一个典型工业品的标配。当年西门子汽轮机漂洋过海运到中国来的时候,随行的几箱子操作与维修手册,给中国工业带来巨大的震撼。在工业服务的近百年当中,产品说明与维修指南,成为体现行业成熟度的一张简单的试纸。

物联网

产品服务系统,意思是指“产品即服务”。它标志着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最后的服务,将打破界限之分,放在同一个系统内考量。在中国,有一个更加轮廓鲜明的名称:服务型制造,或者更大一点的语境“生产性服务”。

大多数企业正在意识到,产品生命周期支持战略正发生快速演进。产品服务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战略中心。实际上,随着数字工业的到来,最早的售后服务(往往也是成本中心),将不仅仅可以成为利润中心,更重要的是,其价值开始向前端的设计与制造互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战略。 

图1 产品服务系统是全程设计

在这个意义上,售后服务的“后”这个听上去就像个累赘的词语,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产品即服务”之曲,开始在业界哼唱。

在产品服务系统的第一个阶段:面向产品提供支持服务。产品一次性售出后,就几乎完成了价值的全部;服务部门是以非常被动地方式工作,主要是维修或更换损坏的产品。服务中心主要关心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物联网

图2 产品服务系统的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则进入了面向利润的服务。由于一些产品(如航空发动机)存在着复杂的售后服务,客户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先知先觉的制造商,将其产品支持和服务机构转变为利润中心。在这样做时,这些公司优化了其支持流程,重新定义服务的角色,优化了资源和备件的利用率。在整个生命周期向客户提供操作员指南、维修步骤和维修手册形式的服务信息,可以获取不菲的利润。

第三阶段:面向增长的服务。美国咨询公司IDC意识到,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Service-System)正在成为先进制造的一个全新的范式。以长期的产品支持和服务为中心开展差异化竞争的公司,开始将自身转变为由服务推动的企业: 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50%以上。

这个阶段意味着,服务与制造不再分离,而是作为一个企业级的战略,结合在一起。服务和支持的质量,一开始就成为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

在传统工业的时代,已经卖出的产品,基本就是一个“产品孤儿”。产品生产之后,对于制造商而言,它基本就是消失了,不管它今后的情况是什么。一年、三年质保期是它若有若无的唯一纽带,而且“质保期”听上去,就像是和睦家庭里的一个麻烦。而在产品服务系统,产品孤儿变成一个宝贝,产品在、服务在;服务在、利润在。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产品可以和制造工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洞察售出产品的动态,将成为制造商新的利润保障。持续追踪和关注出厂的产品,终生用户成为最大的战略重点。“质保期”将几乎终生有效,甚至最后都会被遗忘。

全息工业时代:体感分发知识

产品服务系统的崛起,依赖于同时发生的三大技术:数字技术、物联网IoT和增强现实AR。数字工业的浪潮启动了一个新时代。数字化解构了比特,使得万物虚拟化;物联网连接了比特,使得万物互联;而AR技术则重现了比特,使得万物可视。 

物联网

图3 全息工业时代的三种技术

(Source:作者原创)

AR是一种最为让人心醉的技术,因为它是人与万物连接的界面,让听起来令人激动的“万物互联”,以一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戏剧性地展现出来。万物互联、万物数字化所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比特洪流,终于可以看见!

AR才是终端之王。 

物联网

图4 万物互联 AR为王

物联网

工业化为什么难?难在工业化所需要的知识不可见,知识传递非常困难,“有用的知识”(如经验)尤其难以传承。而只有将知识加载在对应的场景中,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无法顺利加载在场景应用上,是一个影响工业发展的历史性困惑。

享有“知识运动之父”的日本野中郁次郎曾提出著名的知识转换形式。其中暗默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些知识——如何“表出化”,形成可以把握的“形式知识”,是一个企业进行知识传递最难的过程。而产品服务系统中,服务正是包含大量暗默知识的场景集合。

物联网

图5 知识变换的模式

随着AR的诞生,知识管理的思路,终于可以换个轨道打散重来。人们可以通过实时应用中的可视化场景,“看到”那些暗默知识形成逐步的引导。这背后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只是知识不再试图以任何其他形式编码,而是以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界面方式发生。

一种场景式的全息体感用例(已经不能叫做手册了),正在代替流行了几百年的技术手册,三维可视化、可以采用体感控制的全新服务正在诞生。通过AR,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分享体验。如何对产品进行3D设计,产品如何维修,各种操作视频、各种防错步骤,都可以轻松分享。 

图6 工业全息时代的体感分发

产品的各种操作都变得无比简单。如果需要修理一辆哈雷摩托车,只需透过装有软件的iPAD,就可以掌握非常详细、非常丰富的摩托车的各种内容。点击轮胎图片,就可以看到轮胎的磨损情况。如果需要更换,点击相关按钮,就会出现更换轮胎的教材。而且可以直接按照三维空间的指示,一步一步地更换轮胎。

从文字时代,到读图时代:可视化的参数和统一的数据源,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和服务的效率;而在全息工业时代,人们从读图时代,进入到体感时代。暗默知识,终于打开了一个缝隙,知识的光线纷涌而出。

物联网

图7 AR的工作原理 (source:HBR)

物联网

图8  AR的各种界面

未来制造的展望是什么?IOT能够让从“万物互联”,将物理世界带入到数字世界;而AR则能够让人们的感官,带入到物理实体当中,使得“万物可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区分将不再重要,二者的互动,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意味着,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息时代,“界面为王”将真正主宰了整个制造业的设计、运营、维护和服务。

图9 AR的应用场景

操作与维修,都变得再简单不过了。大部头手册与使用指南,终于成为永久的过去。交互式技术手册IETM,也成为AR最为恰当的跳板之一。

在“界面为王”的时代,通过数字孪生的可视化表达,人们可以开始对物理世界有着非常清晰的洞察,时空都被压缩到一个视点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走在物联网最前沿的一个传统PLM公司PTC,成为“产品服务系统”的一个最佳演化样本。它在2005年收购的技术出版软件ArborText实现IETM交互设计,将产品的手册服务提升到一个高度;随后收购产品备件服务方案Servigistics,进入到产品服务领域;并购物联网ThingWorx平台形成一个机器连接的全新局面;到2016年底最终从高通手中收购的VR/AR软件Vuforia,再加上原有的CAD/PLM软件所天生具备的数据源头和数据容器,五种缺一不可的利器,终于在全息工业时代,形成了一个相互递进的逻辑闭环。

这是 “产品服务系统”一个极致的精炼。

产品服务系统,不是简单的“产品加服务”,而是基于一种产品永远在线所形成的“随时界面”而主导的思维。由于AR 用户界面是以软件为基础,且通过云进行部署,它可以轻松地进行个人定制并持续迭代改进。这种“软件定义功能”的方式,大大降低了AR 的边际成本,而且由于淘汰了传统的按钮、开关和显示器,企业也可从中节省制造成本。

图10 AR引导安装

这势必会影响下一代产品的设计,甚至可以实时为远程产品增加一些新的特点;而就服务而言,则可以主动出击,预期产品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也不需要再退回到工厂进行修改或提供维修。甚至可以预测到未来产品的样子是什么。

物联网

《哈佛商业评论》谈到,“人类已掌握极为丰富的数据,然而数字世界与应用这些数据的物理世界之间,横亘着一道天然断层。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是3D状态,但指引我们做出决策的数据却囿于2D的页面和显示屏上 。” 

物联网

图11 《哈佛商业评论》No.12

打开工业断层的正是依靠物联网和增强现实,从而实现“万物互联、万物可视”,这也使得“产品服务系统”成为制造业的标配。而基于界面主义的全息工业时代,正在大踏步走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