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什么是eda技术_eda技术好学吗_如何学习EDA技术

PCB设计

2492人已加入

描述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基于EDA技术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法得以广泛应用。EDA技术已成为现代系统设计和电子产品研发的有效工具,成为电子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EDA技术主要特征及精髓,其次介绍了EDA技术的因公及发展趋势,最后阐述了如何高效的学习EDA技术。

  eda技术简介

  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新技术。可以实现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系统的设计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

  EDA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电路原理图编辑,PCB布同布线,使得设计师从传统高度重复繁杂的绘图劳动中解脱出来。

  20世纪80年代的QtE(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逻辑摸拟、定时分析、故障仿真、自动布局布线为核心,重点解决电路设计的功能检测等问题,使设计而能在产品制作之前预知产品的功能与性能。

  20世纪90年代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高级描述语言,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点,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将设计前期的许多高层次设计由EDA工具来完成。

  EDA是电子技术设计自动化,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设计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该工具可以在电子产品的各个设计阶段发挥作用,使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和系统成为可能。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仿真工具论证设计的正确性;在芯片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的芯片设计工具设计制作芯片的版图:在电路板设计阶段,可以使用EDA中电路板设计工具设计多层电路板。特别是支持硬件描述语言的EDA工具的出现,使复杂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成为可能,只要用硬件描述语言将数字系统的行为描述正确,就可以进行该数字系统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EDA技术的高速发展期,EDA技术将是对21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

  

  EDA技术主要特征及精髓

  EDA技术主要特征

  1、用软件设计方法来设计硬件

  硬件系统转换是由有关开发软件自动完成,设计输入可以是原理图VHDL语言,通过软件设计方式测试,实现对特定功能硬件电路设计,而硬件设计修改工作也如同修改软件程序一样快捷方便,设计整个过程几乎不涉及任何硬件,可操作性、产品互换性强。

  2、基于芯片设计方法

  EDA设计方法又称为基于芯片设计方法,集成化程度更高,可实现片上系统集成,进行更加复杂电路芯片化设计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使产品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可在系统编程或现场编程,使器件编程、重构、修改简单便利,可实现在线升级;可进行各种仿真,开发周期短,设计成本低,设计灵活性高。

  3、自动化程度高

  EDA技术根据设计输入文件,将电子产品从电路功能仿真、性能分析、优化设计到结果测试全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自动生成目标系统,使设计人员不必学习许多深入专业知识,也可免除许多推导运算即可获得优化设计成果,设计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设计人员工作量,开发效率高。

  4、自动进行产品直面设计

  EDA技术根据设计输入文件(HDL或电路原理图),自动地进行逻辑编译、化简、综合、仿真、优化、布局、布线、适配以及下载编程以生成目标系统,即将电子产品从电路功能仿真、性能分析、优化设计到结果测试全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

  EDA 技术的精髓

  (1)建模:指的是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电路的功能;

  (2)仿真:指的是验证所建模型的电路功能;

  (3)综合:综合是指把软件模型转化为硬件电路。

  

  EDA技术的应用

  EDA技术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科研,通信、国防、航天、医学、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在教学方面

  理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类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系统逻辑的方法,使用仿真软件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模拟仿真实验并在毕业设计时让学生从事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2)在科研方面

  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调试;将FPGA器件的开发应用到仪器设备中。在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所有移动手机和无线基站都工作在相同的频谱,为区别不同的呼叫,每个手机有一个唯一的码序列,CDMA基站必须能判别这些不同观点的码序列才能分辨出不同的传呼进程;这一判别是通过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显示在输人数据流中探测到特定的码序列;FPGA能提供良好的滤波器设计,而且能完成DSP高级数据的处理功能,因而FPGA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

  从高性能的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一直到彩电、音响和电子电路等,EDA技术不单是应用于前期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产品调试,而且在电子设备的研制与生产,电路板的焊接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EDA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EDA技术来看,其发展趋势是政府重视、使用普及、应用广泛、工具多样、软件功能强大。

  中国EDA市场已渐趋成熟,不过大部分设计工程师面向的是PCB制板和小型ASIC领域,仅有小部分(约11%)的设计人员开发复杂的片上系统器件。为了与***和美国的设计工程师形成更有力的竞争,中国的设计队伍有必要引进和学习一些最新的EDA技术。

  在信息通信领域,要优先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积极开拓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产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及企业资源管理(ERP)等。有条件的企业可开展“网络制造”,便于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开展“数控化”工程和“数字化”工程。自动化仪表的技术发展趋势的测试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进一步融合,形成测量、控制、通信与计算机(M3C)结构。在ASIC和PLD设计方面,向超高速、高密度、低功耗、低电压方面发展。

  外设技术与EDA工程相结合的市场前景看好,如组合超大屏幕的相关连接,多屏幕技术也有所发展。中国自1995年以来加速开发半导体产业,先后建立了几所设计中心,推动系列设计活动以应对亚太地区其它EDA市场的竞争。 在EDA软件开发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但各国也正在努力开发相应的工具。日本、韩国都有ASIC设计工具,但不对外开放。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也提供IC设计软件,但性能不是很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设计工具在各地开花并结果。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和印度正在成为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发展最快的两个市场,年夏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0%和30%。

  EDA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那么EDA技术好学吗?学习EDA技术要掌握哪些内容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如何学习EDA技术。

  eda技术好学吗_如何学习EDA技术

  eda技术包含的含义太多了,芯片的前端(verilog, vhdl等rtl, 仿真验证等等)还有后端(布局布线啊等等),甚至研究综合布局布线等软件算法也都跟eda相关。所以EDA技术好学不好学全看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兴趣。虽然学习EDA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多看资料多学习最后一定会学有所成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高效的学习EDA技术:

  1、拿到EDA教程,我们需要了解它编写内容的组成部分,然后有所取舍的去看,首先是了解EDA的概念,然后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它!

  

  2、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第一章作者对EDA的介绍来了解它,EDA器件可以分为FPGA和CPLD,其实这2个器件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内部有部分不一样,但是都是属于EDA范畴!

  

  3、了解完芯片后,我们应该学习编译软件了,一般我们接触的都是Quartues ii软件,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它,这样我们才能把程序下载到芯片里去工作

  eda

  4、接着该硬件描述语言出场了,我们可以学习vhdl 或者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这2种语言中verilog HDL描述结构更加方便一些,当然vhdl 也不错!也可以2种都学习!

  eda

  5、光学习软件和语言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看前辈们是怎么设计硬件结构的,看作者给出例子,学习这些小器件的编程方法,再去电脑上编写一下,看自己是否也能把程序写出来!

  

  6、最后,我们还是应该去做做实验了,在实验箱里验证自己写的程序到底对不对,先在QUARTUES II软件上仿真程序,然后下载到实验箱里,基本上只要功能仿真对了,实验结果也是对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