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补贴政策的改变,动力电池行业将迎严峻挑战,专家指出只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有实力面对挑战

电源/新能源

3395人已加入

描述

根据投行桑坦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Co)的分析,随着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改变以及对电动汽车技术要求的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或将迎来严峻挑战。

得益于政府大量补贴和支持政策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带动中游电池产业扩张。2011年至今,中国锂电池产量从12.52GWh增加到102.68GWh,多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不过进入2018年,2月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取消续航150公里以下车型的补贴,对于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下车型的补贴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减。这样的变化使产业中游的电池生产企业遭遇了极大的压力。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孟光这样说道:“从动力电池的角度来说,国补退坡对核心零部件企业是压力最大的。不光是上游的材料在涨,下游终端的回款,对我们压力都是比较大的。我们会从电机到系统各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电池的成本。”而在这番话说出不久,这家去年电池生产量排名第三的企业就被曝出订单不足、资金链断裂,员工放假半年的新闻。

政府补贴的减少,使得电池企业要承担下游车企在采购价格上的压力。一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内动力电池单体价格下滑了20%-25%,但制造电池的四大核心原材料价格却是稳中有升,使得电池企业的利润被大幅压缩,资金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技术品质,这对动力电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3月,四部委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这样的技术要求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很难达到。

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中,能量密度低、成本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一直占据着一半以上的份额。而能量密度更高,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三元锂电池,对电池管理系统、生产工艺技术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先进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

除去先进技术的缺失,电池制造行业前些年的快速扩张,如今也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过剩157%,过去大量产能投资用于低端产品,不仅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而且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也不足。当车企对电池产品有了更高要求时,低端产品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桑坦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Co)分析了超过25家国内电池生产企业,认为只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拥有足够的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和核心产品,有实力面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电池、储能和电动汽车全球首席分析师马克纽曼就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高度补贴的市场,当政府改变政策不再向所有参与者提供资金时,才能发现谁是真正能存活下来的有价值的企业。”

在面对这样的变革时,宁德时代的确拥有更好的表现,不仅在6月份实现上市,如今的市值也超过1800亿。这种反差也折射出电池制造行业的分化。

随着补贴的退坡,国家正在从政策角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塑,未来发展的重点将是续航里程长、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相对应动力电池也要满足新的需求,对于电池企业的技术储备、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粗放化、大干快上的传统生产模式,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如果说中国电池企业目前在产量上领先是新能源产业的阶段性胜利,那么新一轮的竞争的关键就在于品质和技术。国轩高科董事长秘书马桂福表示:“未来一到两年的竞争将更激烈,导致行业重组,到2020年上半年才开始进入‘健康发展’阶段。” 今后电池产业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生产和下游整车厂将紧密依存,需要相互协作配合,将电池研发与整车研发相融合,共同提升产品品质,需要所有新能源产业参与者共同的努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