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落地还需五年 乘用车市场持久战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刘少山认为由于汽车的产业链条太长,驾驶场景太复杂,针对性的道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真正的无人驾驶想要落地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而且乘用车市场是一个持久战。因此无人驾驶将是一个慢慢普及的过程。而主打乘用车市场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落地周期会比较长,如果没有其他业务,最后比较好的结局也许是被大厂收购。

创业两年,刘少山还一直保持着记日记、周记,以及思考写作的习惯。他先后就职于 百度美国研究院,LinkedIn、英特尔、微软研究院,专注无人车系统架构与产品化、深度学习,以及异构计算平台的架构与开发。

刘少山与好友张哲在硅谷创立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Perceptln(普思英察)。Perceptln致力于为机器人提供核心技术以及解决方案,目前在加州圣克拉拉和中国深圳设有办公室,拥有约30名员工。Perceptln于2016年5月获得投资机构华登国际和ARM的天使投资;2017年2月获得A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2017年7月获得三星集团的A+轮战略投资。

凭借在SLAM等AI视觉技术领域的优势,Perceptln打造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单目、双目、四目视觉计算模组,并为机器人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合方案。目前,这些模组和方案被应用在扫地机器人、园区无人车等领域,而且成本较市场上的产品更低。

图:为功能性无人车辆量身打造的四目视觉多传感器融合计算模组

图:Perceptln双目视觉惯性计算模组

据刘少山介绍,今年Perceptln的重点是围绕视觉技术打造室外运载机器人的方案。刘少山口中所说的“低速运载机器人”,目前更多的被无人驾驶创业公司冠以“无人驾驶汽车落地”的名号。

刘少山认为,这个市场的数据强烈依附于场景,“港口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两个不同的场景,必须根据特定的场景进行数据训练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为什么不做乘用车无人驾驶,为什么不把室外运载机器人叫做无人驾驶落地项目?

“资本对于无人驾驶的追逐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太大了,甚至可以变革中国整个大物流行业,要知道这个行业的收入可以占到中国GDP的20%,而且这个行业目前的痛点很多。”刘少山首先分析了无人驾驶创业火热的原因。

但是,根据刘少山的判断,汽车的产业链条太长,驾驶场景太复杂,针对性的道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真正的无人驾驶想要落地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而且乘用车市场是一个持久战。

刘少山认为,无人驾驶将是一个慢慢普及的过程,从技术的角度说流程很长,验证一个技术花费也很大,即使这些都完成了,最后还要看市场的普及接受程度。

对于目前的无人驾驶创业,刘少山认为,主打乘用车市场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落地周期会比较长,如果没有其他业务,最后比较好的结局也许是被大厂收购。

对于目前无人驾驶的实现方式,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两种解决方案各有利弊,业内对于采用哪一种众说纷纭。刘少山则认为,在乘用车市场,汽车的行驶速度决定无人车必须能够看到200-3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所以激光雷达目前还是必须的,“只不过前两年大家做无人驾驶的时候,大多数公司用得是转动机械雷达,现在很多公司在做固态雷达的方案。”而对于低速运行的机器人产品,时速可能只需要20-30公里,刘少山认为不需要看那么远,摄像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刘少山表示,之所以将自己的业务叫做运载机器人解决方案,是害怕被高估,“在场景没有摸透的情况下,我更害怕被高估,被资本炒作推动,那样会活得更累。”

在公司的运营和业务发展上,也可以看出刘少山的谨慎。Perceptln在融资上已经到了A轮之后的阶段,但目前总员工数量只有30人。刘少山这样解释到,“我们没有大规模扩招,是因为需要将场景吃透,确定市场可行,之后才能大规模招人进行推广。”

吃透场景,是刘少山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事情。

在交流的过程中,刘少山略带反思的说,创业之初我们过度的追求技术,认为只要技术足够好就能落地。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很多公司是根据场景需求来挑选用什么样的技术,以便去满足这个场景。作为技术出身的人,真正去理解这个事情其实很难。

“前两年人工智能火热的时候,资本对技术的追逐让创业公司融资很容易。但是今年以来,资本从关注AI技术转变到了更加注重场景落地上,下注比较谨慎,市场相对来说会更加冷静。”刘少山说。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在哪些场景已经落地,下一个市场和场景是什么?

刘少山说,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领域已经普及,特别是安全和监控市场,这个场景仅需要提取人的信息,需要的技术简单明确,国内的大华、海康威视已经基于AI做成了一个个新的安防生态。“我们已经进入多媒体交互的时代,任何跟多媒体数据理解、分析相关的技术都有价值。”刘少山说。

下一个市场和场景是什么,刘少山表示自己比较看好AI与医疗的结合,因为这个市场的痛点很多,需求更大。“只要能找准场景解决痛点,创业公司总会有自己的生存之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