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未来10年前景,消费升级主线下电子板块全面受益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消费升级主线下,电子板块全面受益

实现消费升级一方面需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需要科技创新来提升消费品档次,电子产业在硬件性能、外观、用户体验的多个维度来实现提升。近年来,智能手机终端在以苹果为首的创新带动下功能全面、性能升级,消费者趋向于购买更加高端的机型满足使用体验。同时,电子消费升级的理念渗透到更多终端:汽车、家居与可穿戴设备逐一满足智能化的交通、健康、医疗、社交等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在消费升级的大主线下,电子板块有望全方位受益:消费电子首当其冲,进而是上游基础器件,如LED、集成电路、面板、PCB等等。

创新是今年电子行业的主驱动力面对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智能手机厂商要集合多重优势功能才能赢得市场份额。对应于智能手机各个部件,今年苹果与国产厂商双轮驱动势必攻克各个存在升级空间的环节:外观机壳从前期流行的金属机壳回归“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发展;屏幕受AMOLED材料影响柔性化初显;电池续航能力三维度提升;摄像头添加“双摄”概念;声学器件注重音质与防水特性;此外内部零部件与传感器贯穿整个智能机优化智能与流畅特性。此外,不论是传统汽车,还是娱乐模式都在电子产业的创新推动下向智能化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之下,势必拉动各个电子子版块的景气度。

订单转移+切入高端领域是国内龙头电子企业成长不竭动力

消费电子领域,供应商通过先发优势+资本开支获取利润的时代渐渐远去,成本与品质管控优秀、善于把握下一轮创新的企业脱颖而出。随着产业优胜劣汰,优质企业在终端增长放缓的时期,能够进一步实现份额提升以及单机价值提升的逻辑。大陆企业屏幕、相机、电池和其他核心电子组件这些领域不仅通过创新升级和成本管控取得订单转移,且逐步切入到更加核心的零部件环节。

看好方向

消费电子看好传统龙头+潜力新星,推荐蓝思科技、大族激光、顺络电子、欣旺达、德赛电池、歌尔股份、长盈精密、欧菲光、安洁科技、立讯精密;艾华集团、国光电器、科森科技、合力泰。除了消费电子,我们继续看好LED、PCB、半导体和面板。推荐三安光电、利亚德、洲明科技;依顿电子、胜宏科技、景旺电子;长电科技、扬杰科技、鼎龙股份、北方华创、兆易创新、紫光国芯;京东方A、深天马A、精测电子。

风险提示

消费升级趋势下电子产业创新无法与预期相符;我国消费电子供应渗透节奏受阻。

报告逻辑

消费升级是近年的主旋律,品质化生活需要电子产业丰富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多元化、智能化发展。在消费升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趋势下,我们由表及里,顺应消费这条主线,挖掘电子产业价值。从消费电子领域来看,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主要力量。不论是智能手机的革新演变,还是新型终端智能化涌现,我国企业都逐渐成为硬件创新的主导者。下游终端市场带动产业链向大陆迁移,创新与跨领域整合又成为了我国供应商提升份额的关键,行业格局向好。受益于大陆供应链渗透、订单饱满,行业整体基本面向好。此外,电子行业的核心作用与受益趋势不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由市场推动与企业革新相互作用下,LED、PCB、半导体和面板等领域都是潜在机遇板块。

汽车电子

我们想通过这篇报告,分析清楚消费升级与电子产业的逻辑,分析明白我国电子厂商基本面向好的内在机理与可持续性,分析出当前时点电子板块的投资必要性。然后在梳理逻辑链条后,解答今年电子企业基本向好的原因,解决今年哪些板块具有发展潜力,挖掘哪些企业在大趋势下会深度受益。

消费升级主线下,电子板块全面受益

消费升级的核心是电子产品的升级

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类别向品质化、多样化转变,“消费升级”开始深入人心。“消费升级”是由传统下游消费行业引申出的概念,表现为对高性能需求、优质化服务与自我意识传达等方面需求的趋势。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形式的多样化、消费行为日趋理性都彰显着新消费给大众生活带来的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与个人生活与发展相关的消费支出持续走强,人均居住、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方面增速同比上升2.8%、2.8%、0.8%与0.4%。以细分市场来看,人均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活动、化妆品、美容美发洗浴、交通工具等支出都有较大增幅。此外,与社会化服务相关的家政服务、旅馆住宿的支出增幅也达到24.7%与11.7%。结构化改善有效说明消费理念正从买得起,往买优质的、适合自身的产品转变。

汽车电子

推动消费结构转变的关键在于大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在于对当前经济形势与个人生活有较强信心,在于市场多元化发展下可选择性增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4.6%,比同期资本支出对经济贡献高出22.4个百分点。作为支撑基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31元,扣除物价水平,实现2011年至2016年累计增长62.6%,作为第一要素支撑着消费结构转变。

汽车电子

在整体消费水平与质量提供、消费热点一一涌现、需求结构优化的推动下,消费升级概念得到全面证实。居民拥有条件去享受医疗、教育、娱乐与旅游等服务性消费;也有实力去拥有智能化、品质化的生活。

汽车电子

智能化、信息化不再是独立的趋势,它们渗透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着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智能化消费是消费者对于品质消费的一大关键突破口。零售电商运用AR技术吸引线上客户扫描线下抵用券引流客户;健身房火热的同时带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家居装饰也迈向智能照明与智能家居等互联体验。

汽车电子

因此,实现消费升级一方面需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产品与服务品质化、多元化、智能化。科技创新作为实现消费品档次提升的关键助推力,需要电子产业带动硬件与智能终端双向升级,起到核心支持作用。

消费升级带动智能手机硬件升级

电子产品如何创造新增价值,都与消费理念所处阶段息息相关。2007年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给消费者新的手机定义。手机不再只是通讯终端,它是集娱乐、资讯、社交等元素为一体的信息终端。由此智能手机热潮扑开,消费者理念也从有一部通话手机到有一部能休闲娱乐、表达自我、界面友好的智能机转型。从2007年到2011年是苹果通过引领消费者理念,实现业绩突破的辉煌时期。

汽车电子

智能手机市场的火热引来更多终端厂商的关注,2012年起三星手机全年出货量超越苹果;国产智能机也在同年走向正轨。原先,单纯有苹果带动智能机发展的时代逐渐转变成苹果、三星、国产机三雄推动的时期。三星与国产机的加入让智能手机市场丰富起来,其中性价比较高、以模仿为主的国产智能机推进渗透率快速攀升。智能手机从2007年开始蓬勃发展,经历2012年至2014年的快速渗透期,渗透率已达到73.9%。

汽车电子

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背后,各大手机厂商逐渐意识到原来开拓空白市场,让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实现从无到有的时代过去了。手机厂商需要攻克的是满足消费者对于性能的需求,或者是怎么引领消费者的使用方式。因此,手机品牌商给产品打上逐一打上标签,苹果以性能为优、三星主打屏幕外观变化、OPPO与Vivo抓住消费者需求结构上移对于拍照、音乐等社交需求的趋势、金立突出其大容量特性等等。消费升级趋势下,大众对于品质化、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在智能手机终端上一览无余。因此,智能手机的竞争也从原来的性价比占有逐渐转移到创新升级的道路。

汽车电子

事实上,实现手机、汽车等消费产品创新的支撑点是硬件创新。拍照优化需要摄像头技术革新、充电难题需要锂电池产业链厂商突破、系统流畅需要芯片企业提高处理能力、智能感知又需要传感器采集信息。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高端机型的比例逐步升高,硬件创新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具有前瞻实力的苹果公司,在其6代产品时开拓了大屏PLUS系列,并且在7代产品时整体提升了存储容量满足了数据时代下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电子

根据IDC数据表明,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仍保持小幅增长,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已经开始有下降趋势。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智能手机市场站在风雨拐点,出货量提升较难实现,通过硬件创新吸引消费者更换机型、提高单体价值是2017年智能手机厂商最核心的任务。因此,消费升级带动的硬件升级必然趋势下,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电子硬件供应商迎来了以创新为承载力的新时期。

消费升级带动电子化辐射各类电子终端

智能手机的革新仅仅是消费升级的缩影。消费理念逐步渗透至各类电子终端,汽车、家居、医疗器件、可穿戴设备等电子化发展,逐步完善商品与服务消费全面升级。

汽车电子发展如火如荼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对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改善汽车行驶稳定性、舒适性,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燃料消耗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使汽车具备了娱乐、办公和通信等丰富功能,传统汽车的电子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目前,汽车的创新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比例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4%,成长到现在的30%左右。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预期到2030年,该比例将可达到50%。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产品引发了自车载电子电器到整车装备产品创新发展的热潮,不断朝着整车平台化、零部件通用化和功能电子化的趋势迈进。最初汽车电子是在中低端市场发展,如车载DVD、倒车雷达系统、车载电脑CarPC、LED照明系统等,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娱乐性。目前这些技术都已处于发展的成熟阶段,成为了大多数汽车的标配。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随着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升级,汽车电子发展到囊括汽车安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的升级等技术领域。如自诊断系统、电子稳定系统(ESP)、胎压监测(TPMS)、新型HID灯等一大批电子控制设备,成为高端汽车的标准配备。

智能家居趋势不断演进

传统意义上,家电属于可选消费,家电的功能属性是我们消费的最主要原因。在整个世界都在消费升级的格局下,家电产品当然也必须升级。据《高端家电产品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家电需求侧水平升级,超1/3的消费者青睐高端家电。家电消费升级意味着更先进的技术水平、更便捷的智能化感受和更高的电子化程度。

1)技术升级:不再是能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得更好。在家电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高端家电却实现了逆势而上。凸显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品质生活”是人们更为关键的购买理由,这对于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智能电视、变频冰箱、滚筒洗衣机、智能空调保持快速增长,智能自清洁、高效大吸力成为吸油烟机标配。对于彩电市场来说,彩电市场整体比较低迷,然而大屏、曲面等细分领域市场却表现抢眼。从屏的尺寸大小(55英寸+和65英寸+)、屏幕分辨率(4K和8K)、色域(高色域)、外观结构(曲面)、厚度(超薄)、新类别(OLED、QLED),甚至是无屏电视,均受到了市场热捧,产品电子化程度的精细化、高端化为彩电市场瞄准了新的发展方向。

汽车电子

2)体验升级:不再让用户去学习,而是帮用户设计使用习惯。智能化家居对于提高生活品质无疑有极大推动力。移动互联网为产品设计带来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场景设计。从用户使用角度去分析,用户在某个场景的行为与心理都有助于提高智能化水平。近几年在信息化时代的催化下,冰箱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以物联网为手段,达到智能化目标。冰箱逐步能“感知”各方面的信息,具备“思考”能力,能够对用户的操作实时做出响应和交互。冰箱还需要会“沟通”,连上互联网,向特定的对象发布它所收集到得信息。智能化、高品质颠覆了传统家电的使用习惯,使消费者感受到了电子科技带来的便捷和魅力。

汽车电子

智能穿戴崭露头角

早在2009年FITBIT就发布了第一款可穿戴产品,但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5年3月,APPLE WATCH的发布迅速点燃智能可穿戴市场,带动了产业链的加速完善,市场被迅速启动,2015年全球可穿戴零售市场规模预测为7200万台,同比增长132%,大众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认知度也迅速提高,使得2015年被视为可穿戴市场的元年。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目前,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用户大多数为年轻人,中老年人占比仅达到8%左右。根据市场调查,对于健康状况的监测是用户关注的主要功能,其次是身份验证、通讯等方面。市场需求为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可从运动监测开始,逐渐向健康领域发展,老龄人群成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潜在市场。

汽车电子

如何找到更智能的方式去“解释”可穿戴设备从我们身体上收集到的数据是可穿戴产品发展的关键。当然,除了数据之外,设备制造商们也不会忽略设备的其他硬件要素,比如电池寿命、设备通讯和界面开发未来等,来共同实现包括基于数据的健康分析、搭载传感器的个性化服装、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接口界面和身份验证等功能的愿望,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更加智能化、电子化的可穿戴领域的到来。

借机消费转型,电子板块迎挑战与机遇

一般来说,消费升级与经济转型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消费结构的改善会扩大内需,而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一大助推器会拉动经济发展。回顾我国消费升级的过往历史,不论是实现温饱时期电子、钢铁与制造业的直接发展;还是第三产业大踏步赶超的阶段,文化、教育、医疗、休闲趋势下,我国经济结构也有了良性转变。其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次热潮都以电子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目前阶段下的消费升级又再一次给电子行业带来绝佳的成长机遇,形成高端制造业。

汽车电子

创新是今年消费电子的主旋律

创新的维度:苹果与国产机双轮驱动

从15年开始,国产机的创新趋势逐步显现,16年各大黑科技迎合了消费者自我表达、性能优化、外观美化的需求。反观苹果,变革式创新力度大不如前,仅仅是在内部性能与处理能力上有进步。因此,面对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智能手机厂商要集合多重优势功能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汽车电子

在需求导向下,创新的压力贯彻了下游设备与上游供应厂商,给整个硬件供应体系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创新的方式:性能优化+数量成倍共缔造

智能手机主要由手机系统、CPU、GPU、ROM、RAM、机壳、屏幕、触摸屏、摄像头、电池、声学器件、感应器、无线蓝牙等组成。这些零部件相互搭配、共同作用搭建了集通信、娱乐、教育、健康等维度为一体的智能手机。

汽车电子

对应于智能手机各个部件,今年苹果与国产厂商双轮驱动势必攻克各个有升级空间的环节。外观机壳从前期流行的金属机壳回归“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发展;屏幕受AMOLED材料影响柔性化初显;电池续航能力三维度提升;摄像头添加“双摄”概念;声学器件注重音质与防水特性;此外内部零部件与传感器贯穿整个智能机优化智能与流畅特性。

汽车电子

机壳:“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成为新突破口

无论是在性能、外观或是手感方面,消费者对手机机壳的要求都越来越高。金属材质的手机机壳因拥有更好的质感、外观和性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但因其固有的金属屏蔽性,会影响手机信号。“金属中框”的概念应运而生。在iPhone 4发布采用双面玻璃加金属中框的设计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金属中框市场。玻璃加金属的设计比塑料材质更有质感,相对全金属材质又更加顺滑,而且观感上更加漂亮,逐渐赢得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其后,具有创新意识的苹果公司开拓了金属机壳时代,在坚固性上大幅提升。2016年,由于玻璃材质的诸多特性,再加上OLED趋势、成本下降等多因素影响,2.5D/3D玻璃机身再次成为了手机发展趋势之一,部分终端厂商纷纷把玻璃后盖当作是旗舰机型的标配。三星、华为、小米等品牌在2016年先后推出了玻璃后盖的手机,为“玻璃机壳+金属中框”打开了市场。

汽车电子

但玻璃机壳美中不足在于十分脆弱,易碎。于是华为、小米等厂商也推出几款了陶瓷后盖产品。但受制于过高的成本问题,目前并没有广泛使用。未来,各厂商会致力于更加新颖的材料应用,手机机身材料会成为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汽车电子

确定的是,“金属中框+非金属新材料”是智能机机壳未来的发展方向。非金属材料厂商可以受益于智能机外观优势,嵌入生产供应链:玻璃材料厂商可由前置玻璃延生至前后双面玻璃,陶瓷材料厂商则实现从无至有的新增市场,潜力巨大。此外,金属中框的材质也发生变化。铝合金材料正向不锈钢材料演变,附加价值也逐步提高。

屏幕: 4K与AMOLED屏幕大放异彩

随着手机屏幕清晰度要求越发严苛,超清屏幕也成为手机端口的需求切入点。4K屏幕手机的分辨率为3840x2160像素,它比2K屏(2560x1440像素)分辨率高不少,是1080P全高清(1920x1080)分辨率的2倍,720P分辨率的4倍。但屏幕作为手机最耗电的元件,屏幕清晰度与续航方面会存取舍。未来随着快充技术和手机续航能力的提升,高清屏耗电问题将大大减弱,4K超清屏幕有着诱人的前景。

汽车电子

此外,显示技术也由传统LCD技术发生转变。早在2013年9月,三星就发布了一段关于可折叠屏幕的概念视频,采用的是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OLED技术包括PMOLED和AMOLED。其中AMOLED显示技术凭其极速响应、高刷新频率、高对比、色域广、超轻薄、耐低温、耗电少等优异的属性脱颖而出。全球AMOLED显示器件产业在以韩厂三星(SDC)和乐金(LGD)为代表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根据CNN显示,2015年手机应用AMOLED面板出货数量约2.6亿片,2016年约3.7亿片,同比增长约42.3%,其中柔性AMOLED达到0.6亿片。

汽车电子

从16年开始,我国各大手机品牌商都在相应机型里配备了OLED屏幕, OPPO、Vivo、华为、金立、魅族、联想等都国产商为OLED出货量贡献了26%的份额。2017年由于苹果在新一代产品中大概率采用采用AMOLED显示屏,AMOLED的产能及出货量将引来一个新的增长高峰,预计出货量将达到5.7片。

电池:三维攻克提升续航实力

智能手机由于其易携带性好,操作方便,续航能力成为多方关注的痛点。即使每次产品迭代,手机屏幕、处理速度与摄像清晰度方面都有提升,但是电池技术仍无法满足硬件提升后的需求。因此,双电芯技术、快充技术与无线充电的发展成为硬件供应商争夺的下个制高点。

1)  双电芯

解决单体电池容量虽可以缓解续航问题,但当前的锂电池聚合物技术限制了容量的增大空间,过高的电池容量易造成不稳定性提高。因此,通过两块电池串并联的双电芯方案脱颖而出。双电芯方案可以实现容量提升与保障电池安全性的双重效果。

汽车电子

2)快充技术

快充技术是提升智能机电池使用感的另一种途径。快充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高电压恒定电流、低电压高电流以及高电压高电流三种模式。目前,华为Super Charge超级快充技术、高通Quick Charge技术为亮点,采用了公司的快充技术产品,前30分钟充电可达58%。

汽车电子

3)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上游环节分为电源芯片、电感产品与传输线圈等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对于无线充电模组,技术壁垒偏低,国内企业最易切入,约占智能手机整机价格的15%。

汽车电子

IHS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无线充电接收器和发射器市场在2015年达到约17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150亿美元;其中接收器2014年出货量5500万个,2024年出货量将超过20亿个。

汽车电子

摄像:双摄+3D时代打破清晰界限

从2012年的百万像素到如今的千万像素,手机厂商们在不断研发和创新中满足市场偏好。顺应社交需求提升,前置和后置摄像头满足自拍功能,其中OPPO更是推出主打拍照相机。由于在手机有限的空间上,单摄像头像素2000万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双摄像头模式出现。根据两个摄像头的功能,可以把双摄分成四类:“一大一小”(取景+景深)的立体双摄像头、“成双成对”的同像素平行摄像头、“一黑一彩”(黑白+彩色传感器)的黑白双摄像头、“一广一窄”(广角+长焦)的不同焦距双摄像头。

汽车电子

双摄技术涵盖传感器、ISP、算法与模组厂之间的相互协同发展。比较成熟的单摄技术,两颗COMS芯片共存问题与光学防抖技术是双摄的核心短板。去年iPhone 7Plus率先开启双摄模式,势必带动国产厂商推动双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汽车电子

2017年MWC大会,OPPO推出5倍无损变焦拍照技术,将相机厚度降低约10%的同时,防抖性能却提升了40%。华为P10开始涉足3D成像技术。苹果此前透露新一代IPhone预搭载3D成像模组,其能够融合普通摄像头所记录的二维平面彩色信息和不可见光红外线( IR )发射模组以及IR接收模组所获取的景深信息,进而测算出所拍摄物体的三维空间位置,真正定义无接触式的立体交互方式。

根据不同的硬件组合方案和内置算法设计,目前3D成像技术可为:结构光(Structure Light)、ToF时差测距法(Time of Flight)、双目立体视觉(Binocular Stereo Vision)。

汽车电子

届时,双摄与3D成像齐发,将会引发摄像头升级带来的手机人工智能创新热潮。

电声:音质与防水性能提升附加值

声音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自从语音通话、移动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端口对于声学器件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对应于手机终端,传统的声学器件包括:麦克风、受话器与扬声器。

汽车电子

目前,在麦克风、扬声器、防水性能、软件集成与助听功能上都有相应需求。其中,防水功能的渗透对于耳机端口的易进水状况将有极大改观,预估防水功能总成本要达到15-20美元,声学器件将是其中之一。

汽车电子

传感器:智能化趋势的信息源头

在手机中,需要有能够感应周围环境的元器件,加以记录与处理,给使用者更加方便与直观的体验。传感器能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给手机终端智能化提供可能。

汽车电子

目前,手机中基本会配备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基本器件。此外随着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指纹识别与虹膜识别传感器也逐步铺开;与健康有关的紫外线传感器、血压传感器都成为高端机型的标配。

汽车电子

随着未来物联网趋势铺开,手机作为信息搜集渠道的智能终端,必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通过传感器的搭配,感知环境与人体信息,智能处理获取信息,。

此外,对于内部零部件,各家手机厂商都在积极使用高性能的手机处理器,手机处理器在短短几年时间从单核进化到双核,四核,八核,十核。手机处理器的单核心性能也在飞速进步。iPhone6S处理器的单核性能已经接近几年前的PC处理器。处理器性能已基本达到另消费者们较为满意的配置,再升级带来的边际效应只会递减,而要达到低功耗,各大厂商仍在追逐10nm工艺资源。未来的手机不会明显感觉更快,但是发热会越来越低,续航会越来越好,真正达到高配置、低功耗。

各硬件升级价值空间测算

根据市场信息、IDC行业预测与基本假设,我们对相应的硬件升级出货量变化进行了预测。以2016年已配备性能的机型、2017年至2019年预估渗透率与各个领域对应的良率与维修情况为基准,对玻璃盖板、双芯、双摄与扬声器做了简单预估。而OLED屏幕的制约因素为产能,因此按OLED产能表示未来趋势。

汽车电子

创新的延伸:汽车、AR、VR电子化的新摇篮

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领域,随着消费升级全面铺开,不论是传统汽车,还是娱乐模式都在电子产业的创新推动下向智能化发展。

汽车电子深化驾驶体验性

对于汽车,汽车电子发展到囊括汽车安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的升级等技术领域。如自诊断系统、电子稳定系统(ESP)、胎压监测(TPMS)、新型HID灯等一大批电子控制设备,成为高端汽车的标准配备。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池监控管理系统(B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成为优先发展的亮点。

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为一套保护动力锂电池使用安全的控制系统,时刻监控电池的使用状态,通过传感器对电池实时检测,用算法控制最大输出功率,能与车载总控制器、电机控制器、能量控制系统等进行实时通信,为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当前混合动力轿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已经达到47%,而纯动力轿车中,该比例则达到了65%。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达到50万台销量,其中中国销售出33万台。在产业升级和政策导向的双重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放量,汽车电子技术在该领域将面临更广阔的空间。

汽车电子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ESC、自适应巡航系统 ACC、车道偏移报警系统 LDW、车道保持系统 LKA、前向碰撞预警系统 FCW、自动紧急刹车系统 AEB、盲点探测 BSD、夜视系统 NV、自动泊车系统 APS等。

目前1级(警告提示类功能)和2级(干预辅助类功能)辅助驾驶已经成熟量产。3级综合功能自动驾驶已有充分技术储备,如丰田的公路自动驾驶辅助AHAC,特斯拉的自动巡航Autopilot,以及通用的Super Cruise。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具备智能驾驶技术储备,上汽、长安、北汽均已推出相关产品,预计2018-2020年可实现量产。

汽车电子

近年来ADAS市场增长迅速,渗透率持续提高,但大部分还是应用在高端车型,未来将进一步向中端汽车渗透。2016年,20家占据美国汽车市场份额99%以上的制造商同意自2022年起乘用车标配AEB,丰田更主动表态自2017年开始为在美销售新车标配AEB。欧洲新车碰撞测试项目NCAP同样在汽车安全评分中列入了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ACC等。、预测中国或将跟进先进国家经验,不久也会开始将ADAS技术列入安全法规,不断提高ADAS的普及率,进一步催化汽车电子规模。

汽车电子

VR、AR打造真实感官体验

2015年起,VR与AR开始进入大众生活,用于提升体验效果。VR(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沉浸在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并与现实环境相隔绝。而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精准叠加到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虚实融合。增强现实(AR)的本质是融合了虚与实两个平行的世界,模糊了线下线上的界限,这也是与虚拟现实(VR)的主要区别。而AR的出现正好可以打破这种界限,让人们在线下物理操作的同时,线上信息的访问也变得更自然,在视觉上的直接表现就是虚实融合。可以看出,AR的重点是通过摄像头将现实与虚拟融合,摄像头软件是核心;而VR是见虚拟体验还原于日常现实,可穿戴设备是载体。随着技术的改进、价格的下滑,以及相关应用(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的诞生,VR和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并有可能像PC的出现一样成为游戏规则的颠覆者。

从原理上讲,完整的VR体验是由硬件(VR头显)和软件(VR内容)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VR交互”衔接,带给使用者身临其境的沉浸感。根据VR头显的形态和特点,可以细分为3种:VR头盔,VR眼镜以及VR一体机。

汽车电子

Digi-captical预测,到2021年全球VR/AR市场规模将达到1080亿美元,而移动AR将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届时AR市场规模将达到830亿美元,而VR市场规模则在250万美元左右。在增强现实的收入来源预测中,硬件将占最大份额。这说明,早期的AR市场还处于一个技术驱动的阶段,并且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技术红利期。

汽车电子

国内电子供应链深度受益产业转移趋势

订单持续转移,国内企业份额提升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世界制造企业走向中国的背景下,我国通过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产业向国内转移趋势明显。智能手机领域,供应商通过先发优势+资本开支获取利润的时代渐渐远去,成本与品质管控优秀、善于把握下一轮创新的企业脱颖而出。随着企业的不断退出,优质企业在手机出货量增长放缓的时期,享受订单集中度的提升。

汽车电子

自2013年起苹果供应序列中就拥有陆资企业300家以上,且每年新增的十余家企业中大部分来自大陆。消费电子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都在向苹果供应链发起冲击,如艾华集团、顺络电子,同时供应链新秀IPO成为上市公司。

显示面板

现代全球显示产业的核心,完全集中在亚洲,韩国、日本、中国及中国***组成的三国四地基本上构成了世界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全部版图。但由于大陆市场巨大容量和本地面板企业起步较晚,中国依然长期进口大量液晶面板产品,国产替代处于加速。

汽车电子

随着国际面板大厂的战略性转移以及大陆面板厂产能的提升,中国大陆地区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的占有率正在稳步提升。

汽车电子

三星旗下面板厂产能向曲面与大尺寸倾斜,良率与产能处于恢复期,市场供给出现真空期,国内厂商替代动力十足。重庆京东方8.5代工厂满产,公司16H1出货量达到2250万片,同比增长47%;华星16H1出货量达到1470万片,同比增长30%。

汽车电子

16年***受地震影响产能处于修复,大陆出货量得以跃居第二,仅次于韩国。同时国内已投入京东方合肥、鸿海广州、华星深圳以及惠科昆明四大高世代线项目,17年下半年国产LCD显示产量有望超越三星+LG总和,未来一进步确立世界产能第一地位。

汽车电子

摄像头

CCM领域国内企业市场份额逐年提升,Sunny、O-Film、Q-Tech三雄全球份额由14年的19.7%上升至15年的21.36%。

汽车电子

自16年起,智能手机摄像头竞争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源于双摄的快速渗透,旗舰机的双摄时代已经来临。相比以往,单摄主攻高像素、光学防抖、大光圈等指标,双摄孕育出3D拍摄、3D人脸识别等全新应用,同样的芯片搭配不同算法效果差距明显,使得算法地位大幅提升。模组厂和终端厂分别需要设计双摄成像和图片处理算法,合作开发改变了单摄产品一致性强的特点,使得模组厂和品牌达成深度绑定,提升客户粘性。另一维度看双摄AA校准设备资本开支较大,单摄份额较小的厂商有退出意向,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更加集中,订单向国内资本雄厚+客户渠道优势模组厂转移。

汽车电子

精密金属件

通讯、电子、医疗、能源、机床、航天航空等行业对高端精密金属产品需求急速增长促使了上游精密金属制造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金属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后的精密金属结构件可以提高耐腐蚀性、增强耐磨性及硬度,同时在色泽度、光滑度、质感方面大大满足智能手机对外形美观的要求,因此12年起金属机壳渗透率不断提升。

汽车电子

精密金属件早期被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掌控,凭借机械技术、产品应用加资本投入占据行业的垄断地位,中国的制造企业多数处于为外资企业代加工和向这些企业学习的阶段。以CNC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的精密冲压、精密切削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结构件制造,为下游产品提供了高质量、高精度、高质感的结构件或零部件,随着下游终端产品的多样性发展,对结构件制造服务商的生产工艺、数控及精密技术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已形成一批以精密制造、精密模具制造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

汽车电子

精密金属制造服务业下游行业领域众多,不同下游行业领域的结构件制造商之间竞争较少,同一下游行业领域的结构件制造商市场竞争程度随生产结构件产品精密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一般精密金属结构件或传统精密金属结构件只需要简单的冲压设备和模具就可完成,市场上可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高精密或超精密结构件需要价格高昂的冲压设备、CNC铣削设备等高端设备,还需要一支具备行业经验和设计能力的专业研发团队,这一层次玩家较少,国内企业如可成、长盈已成长为领军者之一。

国内企业上升为核心供应商

典型智能手机成本拆分显示,屏幕、相机、存储、电池和其他核心电子组件是最主要的构成。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不仅通过创新升级和成本管控取得订单转移,且逐步切入终端壁垒最高的核心环节。

汽车电子

OLED屏幕未来与霸主齐肩

当下小屏OLED三星是全球当之无愧的霸主,也是全球各大手机品牌高端机型OLED屏幕的唯一供货渠道,仅苹果17年OLED订单就超过1.6亿块,HOV旗下3千元以上高端机型也处于高速增长。

因此无论全球产能紧缺亦或供应链风险管控角度看,势必要求更多 OLED面板巨头进入,JDI以及国内京东方、华星、天马、维信诺处于高速扩产,其中京东方成都+绵阳将接力达产,形成年160万平以上的产能,有望成为多供应商体系下的第二供应商。预计2018 H2,国内目前规划的大部分OLED产能有望落地,形成与日韩显示企业齐肩的力量,切入终端客户显示供应。

汽车电子

从产能扩张速度看,三星的扩产速度难以满足自身与其他品牌需求,同时JDI年末才会陆续有产能开出,因此我们看好国产品牌如HOV+小米采购对本土企业的拉动。

汽车电子

摄像头高端化更具优势

智能手机消费行为的转换引发摄像头产业链重大变革,存量用户从“购机”到“换机”的变换下千元机市场迅速转移出国内,面向亚非拉东南亚地区。换机需求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递进,HOV16年旗舰款热卖就是最好的证明,P系列、Mate系列、R系列和X系列出货量暴增,R9更是斩获2000万台的惊人成绩。

汽车电子

旗舰卖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拍摄的革命,高像素、大光圈、前置双摄、生物识别等进步促使高端摄像需求激增。摄像头主要由镜头(舜宇、大立光、玉晶光)、马达(TDK、新思考、比路)、红外滤光片(水晶光电)和CMOS(索尼、三星、OV、格科微、思比科)组成。

汽车电子

同时产业链可观测到摄像头模组、芯片、镜头、马达四个行业中排名靠前的企业,出货量较同期相比都呈现十分明显的增势。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CMOS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客户大加采购量,加之国内外终端品牌相继推出双摄手机,促使整个CMOS芯片市场供不应求。双摄整体用量翻倍,使得16Q4以来主要芯片厂商出货量猛增,国产COMS芯片出货量已进入第一阵营,其中格科微主打中低端,OV主打中高端,第一阵营企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汽车电子

另外,国内企业也通过合作方式切入高端品牌供应链。Sony是全球高端摄像sensor 无法跨越的高山,然而公司16年遭遇两次地震,熊本产线产能影响严重,高端sensor缺货雪上加霜,可以说拿到Sony的sensor就拿到高端模组的门票。16年宣布收购Sony中国制造基地的欧菲光占得先机,以结盟的姿态绑定Sony,有望顺势切入更多高端客户,晋升摄像模组核心供应商。

扎根国产品牌芯片迅猛发展

中国本土的海思、展讯为代表的移动芯片企业则日益壮大。展讯在并入紫光集团后,拥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从而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优秀的研发人员,其产品也在巩固中低端市场的同时开始迈向高端市场;海思则凭借多年来在通信领域的积累继续向领先者的地位发起冲击。

2016年展讯预计全年出货芯片超过7亿套,占全球27%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三大基带芯片供应商,其中智能手机芯片3亿套,营收达18.8亿美元;锐迪科在物联网领域出货芯片2亿套。两者合并营收将达20亿美元,相比去年增长20%。紫光展锐芯片目前应用于三星、华为、联想、HTC、TCL、Micromax等手机,其中三星手机三分之一来自展讯芯片。展讯依靠国产终端推动低价位手机渗透,复制联发科的发展路径。

移动芯片性能取得长足发展。高通骁龙是麒麟925时期的绝对王者,但海思麒麟960已经成功在华为P10、Mate9等高端机型应用,且最新4核ARM Cortex-A73+4核ARM Cortex-A53主频为2.8GHz-3.0GHz的麒麟970芯片也已进军世界一流,低功耗全球领先,向骁龙835、联发科X30、苹果A11第一阵营看齐。

汽车电子

随着几十家芯片厂家竞争的时代远去,TI、博通、瑞萨、爱立信等玩家陆续退出,基带芯片未来将仅存少数巨头——独立芯片:高通、Intel、MTK、紫光,以及SOC:Apple、三星、海思,背靠国产品牌的展锐与海思具备大资本+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乘风而起的锂电

电池由早年日韩主导转变为陆企为主韩企为辅的格局,德赛电池、欣旺达、力神、光宇等在消费锂电产业链地位不断提升,跻身世界一流。细数中日韩三国锂电业爆发的根源,本国终端产品的黄金成长期需求扩容至关重要。

1990年日本Sony宣布开发LiCoO2/C锂离子电池,克服了此前锂电池循环寿命短和安全性较差的缺陷,从此具备高能量密度、高电压、轻质优势的锂电池开启大量应用,其轻薄短小特质在便携性设备中大受欢迎。而此后的十多年,正值日本消费电子高速发展时期,1996年数码相机出货量达50万台,次年及突破百万台。日本相机与影像产品协会(CIPA))成员包括佳能、索尼、尼康和卡西欧等日本大厂,根据其统计数据,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增长势头一直延续到08年前后。Sony、NEC、SANYO依靠本国移动电话、摄像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爆发,牢牢把握电池行业的统治地位。

汽车电子

日本锂电的强音为韩国所挑战,源于终端行业的大变革智能手机的问世,智能手机单体价值不菲,与中高端相机、笔电相当,且出货体量最终成长为10亿级别。不仅如此,智能手机作为这一代电子功能载体,集成了大部分传统电子设备功能,正如前图所示,对90年代后期新生的电子设备替代显著。依靠本国智能手机双雄的爆发,韩企锂电产业完成逆袭。

我们认为相同的情形正在国内上演,苹果三星智能机16年份额小幅下滑,同期华米OV合计出货接近4亿台,17年增长势头延续,预计出货接近5亿台。

汽车电子

去年爆炸的三星Note 7系列的电池供应商有两家,分别为三星旗下的SDI,和中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其中,有70%电池由SDI生产,30%来自于ATL。电池事件的后续影响深远,不仅ATL收获较多SDI转单,三星也有意引入第三家供应商,大陆企业在于日本、***竞争中将获得更多机遇。

横向整合成为企业业务延伸趋势

智能手机增长放缓后供应链洗牌胜出企业均是行业翘楚,垂直整合程度很高,因此未来横向整合,由单一元件向模组、由模组向功能单元或解决方案升级是必选路径。

全球两大玻璃盖板龙头之一蓝思科技已经研发出一批与盖板玻璃相关的全新产品,包括天线、touch、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未来的5G时代无需复杂的阵列天线保证通讯质量,未来频率模式和频段激增,又因为智能手机的天线空间的有限,实际通话信号质量变差,容易受手机外壳,材料或遮挡物的影响。蓝思科技与CanaanTek合作开发的盖板产品独居竞争力,把射频天线模块和玻璃、陶瓷机壳盖板集成在一起,使得信号质量更高,通话更加畅通,且显著降低终端厂天线采购成本。新产品将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前盖盖板+指纹识别、后盖板+天线后价值量成倍提升。

汽车电子

LD S是是由德国LPKF公司开发的一种注塑、激光加工与电镀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将普通的塑胶元件、电路板赋予电气互连功能。L-D-S一般常见内置手机天线,大多采用将金属片以塑胶热融方式固定在手机背壳或是将金属片直接贴在手机背壳上,L-D-S技术可将天线直接激光雕刻在手机外壳上,不仅避免内部手机金属干扰,更缩小手机体积。非金属材质对机壳的渗透来临,天线阵地从外壳转移,L-D-S工艺则使得天线与内部组件结合成为可能。

汽车电子

射频与声学单体一体化后无需天线支架,能在手机内部腾出更多空间,符合轻薄化设计需求。早在2012年,OPPO推出的Finder即采用天线与扬声器一体设计,成功将机身厚度做到6.65mm;苹果15年推出的Retina MacBook独创“speaktenna”打造超薄机身。当下旗舰机多采用多段天线设计,其中底部天线与电声模块实现完美融合。

汽车电子

对于这一趋势,天线厂商信维通信拟投入自有资金不超过3亿元加码声学,投资范围包含声学摸拟仿真软件、硬件研发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化设备、精密测试仪器等。一体化也为声学企业所重视,AAC与歌尔纷纷推出电声射频一体化模组。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业绩大幅增长,一季度表现抢眼

回顾今年一季度,电子板块白马股估值中枢上移:从原有的20至35区间上移至25至40区间。通过整理白马股业绩增速,大多稳定在20%-40%的增速范围。电子产业作为消费升级的核心环节,受益于传统终端的硬件升级与电子终端多元化发展,具有多年电子制造经验的龙头白马股业绩增速稳定持续,并且随着产业转移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受到市场认可。

汽车电子

国内企业从元件、模组到零部件逐渐蚕食日韩企业订单,通过自主创新与外延并购切入供应链核心环节,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后业绩增长的两大动力。强者恒强、白马起舞是消费电子未来的投资逻辑,1季度消费电子企业的优秀表现是三年加速成长的开始。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