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亚洲和西方对机器人态度截然不同?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为何亚洲和西方对机器人态度截然不同?在我最近访问东京期间,日本机器人专家们给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答复。

也许是时候我们都该学着爱上机器人了,就像很多亚洲人那样。在西方,机器人的媒体形象很糟糕。过多的《终结者》(Terminator)电影的熏陶,加上对流氓超级智能的恐惧,让我们担心机器人消灭我们的工作——如果不是彻底灭掉人类的话。

然而亚洲的情况完全不同。在那些最普遍使用机器人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和中国,机器人的“人气”似乎高得多。

许多西方智库对于科技引发失业这一扑面而来的威胁作出了悲观的经济分析,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亚洲开发银行(ADB)最近发表一份报告,主张机器人的崛起在总体上正在创造(而不是摧毁)就业机会。

亚开行针对2005年至2015年间12个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分析发现,不断增长的需求足以补偿因自动化而失去的工作岗位。在工厂和办公室采用新技术,如现代机床和计算机系统,已提升了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亚开行估计,这一转变创造了1.34亿个新的就业岗位,相比之下科技淘汰的就业岗位数量为1.01亿。

为何亚洲和西方在看待我们的科技未来方面有如此鲜明的反差?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我最近访问东京时,这个问题引发了日本机器人专家一些耐人寻味的答复。

一位评论员解释说,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在成长过程中把机器人视为助人为乐的英雄。以铁臂机器人阿童木(Astro Boy)为例,这部流行漫画系列已经在全球销售了1亿册。阿童木的故事讲述的是天马博士(Dr Umataro Tenma)创造一个人形机器人,以替代自己早逝的儿子。在七种超能力(包括安装在臀部的灵巧的伸缩机枪)的帮助下, 阿童木与邪恶和不公正作斗争。参观东京的日本科学未来馆(Miraikan)时,你会发现日本的孩子们都被会踢球的阿西莫(Asimo)机器人惊呆了。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的机器人研究教授石川正俊(Ishikawa Masatoshi)有另一番理论。他认为宗教信仰有很大影响力。西方的一神论宗教让人很难相信一个非有机体拥有智能,而东方的唯灵论宗教让人更容易相信机器人可能具有独立的灵魂。

“日本的宗教思想很容易接受机器人的存在,”他说。“我们将他们视为朋友,相信他们可以帮助人类。”

石川教授认为有两种类型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机器人和增强人类表现的机器人。我们听说了太多有关第一类型的机器人,而对第二种类型的机器人了解太少。正如机器人专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他们的创造发明可以帮助人们处理“3D”:肮脏(dirty)、无聊(dull)和危险(dangerous)的任务。机器人最普及的国家,失业率往往最低。

这意味着在亚洲大片地区,增加使用机器人有着强有力的经济理由。随着社会迅速老龄化,它们有助于应对急性的人口结构挤压。一些亚洲社会宁愿采用机器人(而不是接受移民)来弥补他们日益缩减的劳动人口。这意味着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离开工厂,走进家庭和医院,它们在那里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人类与机器人互动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GrooveX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林要(Kaname Hayashi)表示,需要有第三代机器人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缔造出有情感意识的人形机器人。

在软银(SoftBank)供职期间曾协助开发Pepper人形机器人的林要,正在其初创公司研发一款这样的机器人,名叫LOVOT(英文“爱”和“机器人”的缩写)。“LOVOT没有生命,但它会让你卸下重负,让你笑,让你开心。它让你的内心感到温暖,”其品牌标语如此写道。

“我们希望在人类和机器之间建立可以信赖的关系,”林要表示。

包括美国和亚洲成员的科技联盟——AI伙伴关系(Partnership on AI)的执行总监塔拉•莱昂斯(Terah Lyons),将日本社会拥抱自动化的热情与席卷美国的“普遍恐慌”进行了对比。“科技不是宿命,”她说。很多事情取决于政治和商业文化。

我们有能力塑造我们想要的结局。社会必须使科技服务于社会想要的目的,并告诉机器人该做什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