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价“刹车” 是偶发状况还是长期态势?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综合多种因素影响,预计未来5、6月,国内钴价还将持续波动,7月左右会恢复正常上涨。

钴市场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增加,短期存在降价空间,长期还将处于高位。

日前,高工锂电监测发现,钴价自4月1日开始进入“由涨转跌”阶段,已连续降价1月有余,终结了2018年以来国内钴价持续上涨的态势。

根据钴价信息,5月7日,国内钴参考价约61.12万元/吨,与4月1日的钴参考价66.42万元/吨相比,已实现降价约5.3万元/吨,降幅达8%。

“国内此次钴价波动主要受金属钴价格下调,下游钴需求不及预期影响。实际上,当前企业实际报价与今年一季度超70万元/吨的金属钴最高报价相比,降价金额已达10万元左右。”行业人士透露。

此前,由于政策调整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三元动力电池的需求拉动,上游高性能钴原材料出现较大供需缺口,硫酸钴、四氧化三钴、电解钴等钴产品借此进入涨价快车道,产品价格自2017年初一路上涨,“一日一价”的局面甚至令整个行业习以为常。

而今,一路狂飙的钴价,却突然反常“刹车”,是偶发状况还是长期态势?

行业热钱加剧市场波动

“价格调整有部分原因是前一阶段涨的太猛了,一部分尝到甜头的市场参与者趁机离场,影响了后续的钴价走势,也属于正常的市场范畴。”金川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另外,已现端倪的国际贸易战也让国际经贸关系趋于紧张,引起部分炒作资金撤离,造成钴价回调的局面。受此影响的不止钴,近期铜和镍的价格也都在下调。”

另一位钴行业从业者支持了上述说法:“行业的投机者太多,导致国际市场钴价稍有调整,国内期货市场就反应强烈。与降价的效应类似,5月5日国际钴价风向有所回暖,5月7日,国内相关企业钴价立马向上反弹了2万元左右。”

随着三元材料的持续走热,钴材料在2017年轻易实现价格翻番,无可匹敌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开年以来,国内外已有超20家企业加大了在钴材料领域的投入力度,跨界企业身影频现,流入行业的热钱更是不计其数。

三元材料

▲部分企业2018年钴材料布局概况

源源不断的热钱为钴价的走高提供了持续动力,也吸引了更多大势力的入局。出于复杂目的介入上游钴供给的各方势力,打破了上游原材料供需生态,为钴价变动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资本的直接影响外,当前钴金属下游需求量并未出现预期暴增,也对钴价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市场反馈信息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调整,以及相应刚需市场尚未完全成型,锂电下游厂商生存压力加大,市场发展策略有所调整,因此对钴产品的需求不及此前预期。

上游供给持续增长,下游需求未达预期的情况,也促成了此次的钴价下滑。

不愿具名的钴行业人士认为:“综合多种因素影响,预计未来5、6月,国内钴价还将持续波动,7月左右会恢复正常上涨。”

下游企业的应对

尽管价格有所回落,但毫无疑问的是钴材料价格仍处高位,这令下游锂电企业和车企备受煎熬。

在补贴延迟下发的背景下,下游企业将长期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为缓解材料成本压力,下游电芯和车企一改被动承压的常态,明显加快了战略调整的步伐。

在电芯环节,推广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三元电池,“降钴、去钴”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国内电芯企业对622和811型三元电池的研发、推广热情空前高涨。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更是对外明确表示:“钴和镍都是战略物资,下一步目标——高比能量电池正极主要是无钴无镍材料。”

事实上,国际电池厂商的脚步已经明显加快。2018年2月,三星SDI对外宣称已开发出低钴电池,其采用的“镍-钴-锰”和“镍-钴-铝”技术,将镍的比重提升至超90%,钴仅占5%。目前,三星SDI正在改良技术,试图将钴完全剔除。

整车方面,5月3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表示将减少对钴的依赖。目前,特斯拉已在使用钴含量更少的电池型号。参考此前由特斯拉带动的18650、21700电池使用风潮,此次特斯拉减少钴依赖的举动,也有望在国内外电动车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尽管电芯企业和车企针对高钴价,都在进行积极的调整,但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中长期内,钴价还会稳步走高。

首先是市场总量还在不断扩大。以国内为例,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这将是带动钴需求长期增长的根本因素。

另外,在新材料体系方面,去钴、弱化钴的锂电材料体系目前主要集中实现于理论、实验阶段,且主要满足的是能量密度需求,循环寿命、衰减等性能难题还有待攻克,加上实现新材料产业化,完成电池企业认证等一系列工作,这将会是一个较长的周期。

“需要强调的背景是,钴矿资源现阶段仍是寡头控制,有限的矿产资源掌握在几个大厂手中,卖方市场决定了材料出货量及定价权集中在矿端。”GGII分析师补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