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牢基础,从实现端推进“中国制造2025”?

描述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智能装备和产品是智能制造的实现端,而智能装备和产品中较为重要的体现则是工业机器人。行稳致远,如何打牢基础,从实现端推进“中国制造2025”?

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主旨报告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朱森第就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以及智能制造关键零部件的有益经验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未来机器人的发展非常诱人,预计到2020年机器人的密度会达到150,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朱森第说,现在有两个热,一个是智能制造热,一个是机器人热。针对工业机器人,他提醒大家面对“热”更要冷静思考。

朱森第说:“推进智能制造,要从国家制造业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即要从效率、效益、质量入手。”当前的智能制造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第一、顺应技术发展趋势,融入新的技术,最关键的是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第二、推进智能制造要通过试点示范,多层次,多维度着力。第三、以市场需求来决定推进智能制造的速度和力度。第四、一定是要建立起标准的体系框架,遵循标准规范来进行模式推广。最后,我们推进的力度和智能制造发展速度必须匹配。现在存在问题是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推进的力度。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森第

朱教授总结:工业机器人是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要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实力上不去,智能制造就难以实现的。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最广的还是汽车,其次是电子信息产业。而其中,SCARA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国外的品牌占了多数,这就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所以下一步我们就要想办法在多关节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上提高国产机器人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可靠性,以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要。汽车、电子信息、电工技业、通用设备等都是国产机器人主要攻克的领域。

朱教授在展望国产机器人后30年的发展时说到,随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将不断的进化,从人机协作的机器人,能够进化成类人机器人。当前的十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期,国家已经从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到关键部件、本体、性能都做出了部署和安排,以及未来市场上占有率都做了安排和部署,按照这个步骤执行后,下一个10年,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追赶时期。2035年之前,如果能够在关键零部件上掌握核心技术,主机在各行各业应用领域的应用上能够扩充,产业才会呈现健康发展,才能实现从跟随型到并跑,再过十年实现领跑的目标。与其他持乐观态度的专家稍有不同,他预测机器人产业实现领跑,保守估计是在2035年以后。

朱教授表示,在未来的追赶期,必须下功夫突破关键技术。在创新驱动方面,国家也做了部署,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建设上已经有5个被批准,而且已经开始实施行动。未来一共要建15个,5个已经批了,其中有一个工业机器人,以沈阳自动化所牵头,希望这个创新中心能够真正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以至于整个机器人产业的领跑者。尽快把技术转移到产业中的企业,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齐心协力将提高机器人的可靠性作为第一要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