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应用医疗中去 “疗效”才是AI+医疗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

医疗电子

421人已加入

描述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曾提到,“国务院提出要把健康产业培育成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如果按照GDP的15%计算,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数十万亿人民币。”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以AI为支点的数字健康经济将为中国健康产业腾飞贡献力量。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将达到16万亿美元,数字健康经济的贡献率有望达到45%,即:7.2万亿元。根据美国调查机构预测,到2026年AI应用将为美国医疗经济节省1500亿美元/年,AI对于数字健康经济的贡献力不容小觑。耀眼的中国医疗数据金矿同样离不开AI这个有能力的“矿工”,在医疗数据金矿中挖掘出经济价值。

目前中国有144家企业掘金医疗AI市场,他们希望从7.2万亿元的数字健康经济中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依靠自身对于医疗健康业务的理解和手中强大的AI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智能诊疗和智能健康管理的能力。他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1100万医疗工作者的左膀右臂,以满足中国13亿9千万人口正在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国医疗AI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即将带来继‘互联网大爆炸’后又一轮产业革命。”在日前召开的全球智能医疗产品应用博览会上,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表示,上一轮互联网+经济通过消除信息鸿沟,让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看病更加简便;新一轮AI+经济则是通过算法实现优质资源的复制、扩张,让资源更充裕,看病更加便捷可靠。单纯看融资规模不足以评估医疗AI项目或企业的优越性,“疗效”才是AI+医疗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

AI“围剿”临床决策支持,精准医学带来“刚需”

“循证医学”理论是AI赋能临床决策支持的根本,精准医学的兴起让医生对AI工具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因为未来诊疗依赖的庞大证据链条,一旦离开AI工具效率太低,医生不可能像今天一样每天看200个号。因此,目前临床决策支持领域的AI应用非常多。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基因组信息学副院长黄昆教授曾专程去该院综合性肿瘤中心(全美第三大癌症中心)考察过,他看到的医生应用精准医学进行诊断的过程是这样的:周四早上科室各领域专家开早会,将每个患者的病历、病史、药物基因组对药物的代谢情况、基因检测报告提示的基因突变及其适用药物、药物相关反应等问题一一列出,并快速进行介绍分析、得出结论。表面看每个病人只需要十几分钟的病情介绍材料,背后医生需要对每个病人的数据进行几个小时的查询统计,非常耗费时间。同样的精准医学场景放到中国庞大诊疗需求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能不能让这些资料以半自动的方式呈现在医生的面前,让医生更加便捷的看到所需要的全部资料,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各个处理、汇总集成呢?

精准医学模式下,医生进行临床决策需要参考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生理、检查检验数据和个人经验,而是需要基因组、生物组数据以及个人行为数据等更加庞大的证据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更庞大的健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丰富的医疗AI工具,帮助医生应对每一次诊疗任务,完成疾病的预测、干预、诊疗和愈后。

精准医学疗效好,离不开可靠的“生产过程”!

医生的每一次诊断或治疗,都需要综合来自多个设备的数据、多次诊疗的效果、多种药物的对比后,进行综合判断。因此,他们需要的疾病诊疗解决方案,需要整合诊疗所需的各类数据。传统的医保、医药、医械公司服务的都是诊疗的一个片段,用AI把这些片段关联起来,并给出一个更加精准的结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对于医生来讲,他们需要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把诊疗所需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完成每一次诊疗。谁能提供这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呢?这考验的是在医疗这个特定领域里的集成能力,基于对诊疗的理解将每一个片段用科技加成,我们能够做到。”何国伟补充道,“当然,这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一个更加庞大的融合生态以实现整个全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几年里面,飞利浦正在从单一的产品公司变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软件将设备、服务串联起来,产生了针对血管、肿瘤等疾病诊疗的整体解决方案。每一个解决方案中不仅有飞利浦的设备、飞利浦的AI,还有众多合作伙伴的力量,比如华为云、汇医惠影的肺结节筛查AI应用等等,因为这些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可以让飞利浦能够将诊疗服务串联起来,实现对全生命周期的关护。

“医生并不关心他们采用的解决方案中各个品牌的占比,疗效是最有力的说明。”何国伟告诉HC3i,但对于解决方案集成商来说,需要对每个节点以及整个流程负责。

为了让这个复杂的产品更加灵活、经济的服务临床医生,飞利浦与神州医疗合作开发“神飞云”平台。搭载“神飞云”平台之上的“飞利浦星云系统”完成云化蜕变,提供自有组合和便捷购买,让基层医生可以经济便捷地使用AI,真正让AI应用到基层医疗中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