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固态激光雷达无人物流车,定位于末端低速无人配送

描述

对于在乘用车上仍然是“悬而未决”的激光雷达来说,商用车市场无疑是最快落地量产场景之一,这其中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无人配送小车正在中国迈进量产阶段。

菜鸟ET物流实验室主任张春晖今天在阿里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未来三年阿里菜鸟无人设备将达到十万台”。

今天,菜鸟ET物流实验室宣布“驼峰计划”,与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团队、速腾聚创、GTI、点我达等多家公司联手,共同推进无人设备量产,打造一张囊括无人车、无人机的新型立体智慧物流网络。

其中,全球首款固态激光雷达无人物流车,定位于末端低速无人配送。菜鸟在今年年初提出要量产商用无人车。此番推出的无人车,搭载了速腾聚创公司研发的固态激光雷达。

目前,速腾聚创与阿里菜鸟已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菜鸟无人物流车提供固态激光雷达,固激光雷达会使无人物流车的成本大幅下降,确保无人物流车可以大规模量产。

今年4月18日,菜鸟打造的专门用于物流末端配送的无人车在杭州进行首次公开路测。菜鸟ET物流实验室算法团队负责人陈俊波表示,这款“基普拉斯”(Gplus)无人车非公开路测已进行了两个月。

菜鸟无人车定位在末端配送,载重100kg,目前车速最高控制在15km/小时。当无人车运行过程中检测到进入行人或车辆较多的复杂路段时,会自动降速到10km/小时,车辆制动距离可以控制在0.5-0.3米。

早在2016年9月,菜鸟就发布了第一款上门到末端的配送机器人小G,此后,在2017年9月发布了提供园区环境末端配送服务的小G2代,以及专注于提供街道环境末端配送的小Gplus。

这一次,阿里菜鸟与速腾聚创正式联合对外发布了全球首款应用固态激光雷达的无人物流车G Plus。

阿里菜鸟无人物流车G Plus搭载了三台RS-LiDAR-M1Pre,前方两台,后方一台,保证在行驶方向上拥有更强大3D环境感知能力,让无人物流车看清楚行驶方向上的行人、小汽车、卡车等障碍物的形状、距离、方位、行驶速度、行驶方向,并指明道路可行驶区域等,从而保证无人物流车能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顺利通行。

来自速腾聚创的RS-LiDAR-M1Pre也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到无人驾驶车辆的固态激光雷达。

RS-LiDAR-M1Pre采用的MEMS 微振镜(MEMS micro mirror)扫描方案,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只需要几个,通过MEMS 微振镜在两个方向上的摆动进行扫描,因为摆动角度非常精细所以角分辨率非常高,整个视场角内垂直角分辨达到0.2°。

相比之下,传统机械多线LiDAR要达到相同的效果,需要上百组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同时旋转扫描,这样会大幅提高物料成本和人力调教成本,降低良品率和可靠性。

所以MEMS固态技术的优点就显而易见,在提高激光雷达性能的同时,雷达成本雪崩式下降,扫描结构的微型化,大大提升LiDAR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通过车规。

中国快递市场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共产生的包裹量超过200亿件,快递量居全球第一,而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在强大的需求场景的加持下,快速配送及物流领域的无人驾驶市场无疑将成为率先落地的细分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快递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阿里巴巴集团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今年3月曾表示,菜鸟网络将在新零售趋势上,加快开辟新的物流赛道,加大技术前瞻性投入。

而限定场景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及高速公路、干线无人卡车成为目前物流行业落地无人驾驶的两大领域。

此前,菜鸟网络总裁万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年我给ET物流实验室定了个小目标:年底前要全面商用无人物流车。”

除了菜鸟,京东、美团等多家厂商也已经陆续发布各自的无人配送小车。

2016年10月,美团就开始进行无人配送业务的探索。经过近两年的研发,美团打造出可适用于外卖配送场景的无人车,并于今年3月正式亮相。

截至目前,美团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实现自主行驶,并通过云端中枢的智能调度,可以在不同场景跨区域不间断配送,同时,美团无人配送将在今年实现上线运营,2019年实现片区规模化运营。

2017年6月18号当天,京东无人车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首单送货,无人车将在全国四所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长安大学分别进行。这被京东称之为全球首次使用无人车进行派送快递货物。

京东无人配送车可以实现针对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便利店等订单集中场所进行批量送货。

京东X事业部从今年开始正在尝试大规模的推广"无人车"配送,并计划到2020年30%以上的订单由无人车提供配送。

这也意味着无人配送车的大规模量产,也就在这1-2年内了。而相比而言,无人卡车由于涉及到公开道路场景,真正大规模量产人仍需等待政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