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混合现实和人工智能将会有哪些新变化?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基普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发明家”,曾领导研发了四项突破性的微软产品,包括2010 年的 Kinect。微软 HoloLens 全息眼镜是基普曼的最新创新成果,它成功将全息技术带入了Windows 系统。自2001 年加入微软以来,基普曼作为主发明人的专利有超过 100项之多。

基普曼致力于运用尖端技术打造全新体验,这让Kinect 成为全球销售最快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也让基普曼在 2011 年入选“微软名人堂(Microsoft’s Hallof Legends)”。“微软名人堂”旨在表彰那些通过参与或者领导技术创新,创造或者直接影响重大项目,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性成就的个人。

基普曼出生于巴西,2001 年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并获得软件工程学位。2011 年,基普曼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2012 年,基普曼被非盈利组织知识产权基金会(IntellectualProperty Foundation)评为“美国年度最佳发明家”。

大家好!

难以置信我们已经走过2018年的头两个月。

每年一月份我都会去巴西看望我的家人,和他们欢聚一堂,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日。这段时间,我会思考许多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和新一年即将发生的事情。对于新的一年,我总是满怀期待与激情。

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2018年我们有些令人激动的工作计划。

我经常被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分析师还有其他许多人问到:“2018年MR、AR和VR产业会如何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让人激动的时刻。它们不断创新!用户使用量在稳步增加,我们看到了重塑我们工作,交流,学习和娱乐的变革性新体验。

那么,今年会有哪些新变化呢?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相信会有三个关键的产业趋势。

趋势一: MR + AI

混合现实和人工智能(MR+AI)将带来关键的技术变革,正如微软CEO Satya Nadella所说,它们定义了未来的计算形式。今天借助HoloLens,MR+AI的解决方案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之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将物理现实和数字内容叠加,帮助我们构建一套全新的交互体验:人、地点和事物独立存在于各自的物理位置,同时还可以和对应的数字载体进行交互。人工智能技术则进一步提升了这些体验,给我们超越时空限制的超能力。

去年7月我们宣布:下一代HoloLens将集成AI能力到我们定制的芯片-全息处理单元也就是HPU中,让计算机可以洞悉周围环境,这样的神奇之旅才刚刚开始。同时,云计算是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之一,今年会是混合现实云成为现实的一年,今天在云计算的协助下,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帮助HoloLens更好理解物理对象。与这样的技术结合,将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基于人,地点,事物的混合现实体验。

趋势二:AR + VR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专注于融合AR和VR的混合现实体验,这样就可以二者兼顾了。这里的关键前提是选择,为客户提供选择,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个机会,通过同一个平台连接整个AR/VR光谱。

在Build 2017大会上,我们的合作伙伴太阳马戏团演示的demo,就很好得展示了MR如何将AR和VR解决方案结合到一起。有一天,人们真的可以戴着HoloLens,在混合现实的场景中工作,或许他们希望其他人也可以传送进来,一起参与交流,这时,只需一台VR头显就可以做到这点。

在尽可能沉浸的环境下,使用混合现实进行协同工作以及共同创作,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有时候,你无法与人并肩站立在同一空间,但你所做的工作需要如此近距离的合作。不仅仅是共享通信的体验,你需要的是存在于现场。而混合现实帮助人们做到了,即使不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也能让你如同亲临现场一样感知空间环境。

趋势三:沉浸式交流

现在的全息体验也许还是孤独或者孤立的,但我们所构建的未来的MR体验必然是可共享的。对我而言,杀手级应用将会是社交沟通类,让用户不被隔离或孤立的场景体验。我相信混合现实有能力以令人信服且有意义的方式将人们联系起来。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个人生活,沟通和存在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当我们需要与全球各地的同事一起共事时,共享场景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知道,许多雇主和员工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们很难同时在同一个地方。混合现实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比以往更加沉浸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我同样会思考,混合现实如何改变个人生活的沟通方式。混合现实场景中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我是一个7岁女儿的父亲,而我大部分家人都住在巴西,我会想象,她可以在周末与整个家庭成员互动,与她所有的表兄弟一起在桌子周围玩棋盘游戏,不论他们在全球哪个地点,都能以亲临现场的方式进行沉浸式交互。

我们与AltspaceVR的合作仅仅是一个开始。你会看到我们会以新方式推进这项创新。

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及我们团队的定期更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