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驱动中信戴卡车轮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从普通汽车轮毂,到轻量化铝轮毂,再到个性化、智能化车轮……随着需求的变化,谁也说不准未来的汽车轮毂是否会颠覆人们的想象。在数字化时代,或许颠覆与被颠覆就在一瞬间,重要的是,作为制造企业只有驾驭这种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才能久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背景下,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打造自身的“智造”体系实现了柔性定制能力。这种能够跟随客户需求变化做到不断创新和应变的能力,使其在全球及国内铝制车轮市场迸发出空前的能量。

5月23日,由 SAP 主办的汽车与智能制造高端峰会在位于秦皇岛的中信戴卡举行,来自各地的部分汽车行业用户代表齐聚于此,参观了中信戴卡的智能化工厂,并围绕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数字工厂的演进以及装备智造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与全球第一铝制车轮供应商的亲密接触,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索,什么才是驱动中信戴卡车轮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铝制车轮走向世界背后

走进中信戴卡厂区车间,由各类机器装备组成的庞大生产线便浸入眼帘。从一块块铝锭被输送至熔炉,变为流淌的银色液体开始,直至在另一端成为一件件闪着金属光泽的靓丽汽车轮毂,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非常高。时有看到机械手臂在敏捷操作,却较少看到人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之中。

借助智能化生产,中信戴卡能够为用户提供高度柔性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需求的轮毂正是从这里被生产出来,并走向世界各地的。

如今,已是全球最大铝车轮供应商的中信戴卡,身上有几个数字格外惹眼:轮毂年产能达5000余万个,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近5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同时作为全球最大铝制底盘零件供应商,中信戴卡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排名第71位;平均每天有1件新专利诞生和新品的立项,每2天则会有一项新品上市。

那么,具备如此强大的定制化生产和敏捷创新能力,中信戴卡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其打造的「中信戴卡 DMS 数字制造系统」。该系统由智能营销、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经营、智能决策、智能服务六大智造体系构建而成,可以实现覆盖从客户需求、营销、研发、运营、服务到决策的全价值链真正「智造」。

中信戴卡CIO黄小兵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是一对天然矛盾。中信戴卡 CIO 黄小兵表示,为了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高度柔性制造,中信戴卡以高品质、低成本和高效率为愿景目标,以「人、机、料、法、环、数」为关键抓手,通过融入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构筑起了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四化合一」的数字化制造体系,最终实现了高度柔性的智能化制造。

在黄小兵看来,由这六大智造体系所构建的「中信戴卡 DMS 数字制造系统」,也成为公司得以成功应对国际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全球化制造和同步化研发这四大需求的利器和法宝。

驾驭数字化SAP助一臂之力

事实上,身处数字经济时代,中信戴卡的成功除了得益于自身的专注、技术及创新能力的积累,以及具备较强能动性和前瞻性目光外,也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合作伙伴的支持。在「中信戴卡 DMS 数字制造系统」成功研发的背后,有着 SAP 的一臂之力。

实际上,中信戴卡与 SAP 已经合作多年,在中信戴卡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有 SAP 的身影。比如,中信戴卡的业务系统正是 以SAP ERP 为核心而构建的,包括了研发、生产、物流、采购等在内的强大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再如,基于 SAP 的 BI 系统,中信戴卡建立起了自身的商务分析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等。

SAP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

去年,中信戴卡还携手 SAP 启动了自身首个工业大数据项目,这也是 SAP 在中国的首个真正实现落地的PDMS(预防维护系统)项目,该项目目前还处于推进阶段。

对此,SAP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认为,对于中信戴卡而言,该项目的价值不仅是为企业构筑起完善的数字化系统,更重要的是旨在培养其对于工业大数据的把握及运用能力。

其实,作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生产企业和铝制底盘零件供应商,中信戴卡未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在需求推动下,未来汽车将向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极端追求个性化,注重驾驶的乐趣,在意产品的外观、特性以及风格等;另一个方向是极端的商品化,要求围绕出行社会来打造。

然而,无论未来这两大方向朝哪个方向发展,都需要用数字化技术来驱动。因此,中信戴卡只有通过打造自身对于工业大数据的把握能力及运用能力,才能从容的应对未来变化。

“不过,工业大数据的挖掘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今天人们看到的或许只是挖掘沙子中的一些元素,未来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或许就能从中挖到‘钻石’。比如在产品还未投产前,通过对整个生产线历史大数据先行进行分析,就会获知该产品投产后会出现何种质量问题。在这方面,中信戴卡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将成为其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彭俊松说。

号准数字化转型脉搏

正所谓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落地的大背景下,纵观国内数字化工厂的发展,国内汽车工业已经从最初的注重垂直集成的第一代数字化工厂,普遍发展到当前以强调个性化定制的第二代数字化工厂。在这方面,中信戴卡仅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彭俊松在论坛发言中指出,第二代数字化工厂给许多行业带来重塑和机会,比如在服装、家电行业,个性化定制概念的落地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对于汽车工业来讲,不得不说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化工厂所带来的提升并不是非常明显。但随着第三代数字化工厂时代的到来,其则将为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价值提升。

他表示,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化工厂相比,第三代数字化工厂的特点是强调无流水线的模块化生产。这种生产模式通过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形态、可定制性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变化也意味着带来更多的选择,更短的产品交付周期,以及更加低的价格。

不过,对于车企而言,迈向第三代数字化工厂显然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即车企须将原来的业务流程变为数字+流程的混合驱动方式,这种混合驱动方式要求车企创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架构,并能够将生产线上实时获取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并据此优化组织生产。而车企在建立新的数字化架构方面并没有先例可寻,只有依靠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彭俊松强调,第三代数字化工厂除了动态生产线外还有15项技术,分为五个大类。而这五大类技术SAP都有涉及,在这方面,SAP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并不存在国界。当前,作为车企应该去充分借鉴欧美制造行业的一些现有经验,脚踏实地的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处阶段,并制定自己的第三代数字化工厂发展路线图。”彭俊松建议说。

总的来看,中信戴卡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已初步具备了应对需求变化的这种能力,而对于工业大数据的把握、运用以及随着第三代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则将会大大强化这种应变能力。

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相信这也是中信戴卡的车轮为何能够走向全球,并从剧烈的市场变化中得以胜出的关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