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位置袁泽雁:今年年底千寻位置的厘米级定位服务将在全国范围内覆盖

描述

“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IOT时代的基础服务商,主要提供高达动态厘米级服务,静态毫米级的定位服务。我们希望成为一个IOT时代的基础设施,希望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袁泽雁在高工智能汽车开发者大会上海站演讲时透露。

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袁泽雁

我们的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就是我们有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我们目前在国内建了2200多个地基增强站,东部的和中部的大概17-18个省份都可以做到动态厘米级定位的,到今年年底千寻位置的厘米级定位服务将在全国范围内覆盖。

在真正的自动驾驶来到之前我们把这个局给布好。

第二个是自主研发定位算法。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原理是什么?和视觉定位不同,我们是绝对定位,通过卫星,大家知道卫星的信号进入到大气层的时候一般会有些偏差,我们遍布全国的地基增强站24小时接收北斗、GPS、GLONASS等卫星系统信号,同时连续观测、修正导航卫星各类误差,将有效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千寻位置云平台,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和解析,实时播发差分数据,再把精确的位置信息传输回接收端。

目前在国内来讲,千寻位置是唯一一家可以把如此大规模的站网系统商业化运营的公司,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们来看整个未来智能网联的产业分层和价值定位,作为千寻位置来说,我们主要是在位置计算层和位置感知层,包括位置定位技术和GNSS+地基增强站。

另外,最近大家讲的比较火的概念,就是生态圈,可以看到千寻位置目前跟汽车有关的,包括上汽集团、戴姆勒、福特、上海通用等等都有一些合作。

我们目前提供三类服务,一个是加速定位服务,上车打开手机的时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定位,或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千寻位置提供了一个产品,解决客户的这样一个需求。这个产品叫FindNow,A-GNSS加速定位服务,提高定位精度并降低终端设备能耗,目前我们的用户已突破一个亿。

第二个是高精度定位服务,比如千寻知寸(FindCM)是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千寻见微(FindMM)静态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这个主要用于一些基础设施,比如电塔的塔基监测会用到我们的服务。大家可能更加关心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和末段导航的解决方案,这两个是跟我们汽车行业有关系的。

刚才提到三个产品,第一个就是亚米级高精度定位,现在可以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服务。这个是刚才谈到的跟汽车比较息息相关的厘米级定位综合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大家实现一系列的精准停靠、精准入库,改善客户体验的一个产品。

还有就是末端导航。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等等,最后一百米的时候,目前导航是找不到你最终想去的地方,永远是有误差的。千寻位置提供这个产品可以解决最后100米的问题。

对于千寻位置产品的应用场景,千寻位置提供的服务,自动驾驶、车联网、共享汽车都是我们的目标对象。

卫星导航我们很早就有,而且跟大家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汽车也是在不断的演变,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地图导航,很多车上都会装,前面讲的V2X,包括全自动驾驶,后面汽车对位置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可以看到的趋势,我们最终的车辆的购买者可能越来越年轻化,现在90后,包括00后马上就要买车了,他们对汽车的需求不单单的是一个出行的工具,可能有很多的娱乐的需求,包括对前面障碍物的判断,可能智能座舱就显得比较重要。

对于我们千寻位置来讲提了一个要求,智能座舱95%的时间需要定位精度小于50厘米,这个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了。

将来汽车行业有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有运营商,包括滴滴的权利会越来越大,共享汽车时代迟早都会成为我们生活规避不了的一件事情。现在大家用滴滴的频率越来越高,共享汽车来讲也一样,车子到了,对位置的需求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最后一个应用场景就是电子地平线,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会有很多测距传感器,但都有一定的距离限制,超出这些距离以外怎么办?

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前面路上有什么,包括视觉、雷达解决不了的,因为它的地图是实时上传的,所以就可以探测到前方到底道路有什么样的损坏或者拥堵,我们可以把信息上传进来,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但我们替代不了视觉,双方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关系。

在隧道,摩天大楼比较多的地方卫星信号往往会受影响,同时,视觉也有很多场景,实际上是很难去解决的,比如雨雪天气,包括路况很难去预判,比如沙漠地带,比如大桥。

可能仅仅依靠视觉,汽车并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的绝对定位可以很好的跟视觉定位做一个互补,双方谁也取代不了谁,最好的方法是双方可以融合到一起。

我们软件可能要落在硬件上,做成一个总成提供给主机厂,我们现在正在和u-blox、高通等芯片厂商合作,给一些汽车厂商提供整体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