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对欧洲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目前特朗普的逆全球化策略为中国与美国在科技方面的合作蒙上了阴影,贸易战意在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然而昔日美国科技崛起正是在吸纳全世界的智力资源的条件下实现的。同样,人工智能等突破性创新的发展也离不开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突破性技术创新往往与大学的技术转化密不可分。以机器人创新领域为例,从全球范围看,大学的技术转移公司在机器人创新方面起了扮演重要角色。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机器人专利分析结果看,大学是机器人领域研发的重要创新来源。除了为公司提供相关人才和培训,许多机器人公司都是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出来的。小型机器人创业公司通常是机器人产业集群中的科研机构的个人发明人建立,有一些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政府资助。

人工智能

表一: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机器人技术转移方面的成果

美国科技巨头对欧洲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

在欧洲,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创业公司被美国科技公司收购不是新鲜事。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大名鼎鼎的DeepMind。根据欧洲风险投资数据公司Dealroom的统计,2017年,美国对欧盟科技创新公司的投资占其总投资额的四分之一。美国公司对欧洲AI和机器人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CBinsights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在2012-2017年收购的AI创业公司中,19家来自于欧洲,占美国科技巨头全球投资公司的31%,其中超过一半是牛津、剑桥,ETH等大学的技术转移公司(见表二)。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在此,我将以英国人工智能和瑞士机器人相关创新生态为例,做一个扫描,看看为什么美国科技巨头关注英国和瑞士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创新?是什么样的机制催生了英国和瑞士地区的相关创新?

英国人工智能发展

作为人工智能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伦敦大学学院等高等学府是英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的驱动器。

人工智能

表三:英国人工智能地区分布

全球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主要科技公司都活跃在英国。英国本土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集中在健康与生命科学、数字营销、自动驾驶、身份识别、金融服务、法律和教育等垂直行业。Coadec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称,在过去的36个月里,英国几乎每周都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美国科技公司采用“收购”作为获取人才的方式之一,这种做法被称为“招聘性收购”,总结下来大概每人的招聘成本为五百万至一千万美元。这是其科技巨头建设专业能力的途径之一。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的趋势预计仍将持续。

瑞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苏黎世联邦理工(ETH)和洛桑理工(EPFL)两所瑞士顶尖高校是瑞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创新源泉。

美国互联网巨头在瑞士尤其是苏黎世地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发合作和人才招募,旨在利用瑞士AI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人才。除了美国互联网巨头纷纷在苏黎世设立实验室并招募ETH顶尖人才,部分有远见的中国公司也开始与瑞士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合作创新。见下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为了利用瑞士优质但成本低于硅谷的顶尖人才,谷歌建立在靠近ETH和EPFL的苏黎世谷歌欧洲研究中心是谷歌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实验室(见表五)。团队成立之初的目标是:在谷歌搜索、照片、谷歌助手上应用机器学习。新团队在成立之初的目标:建立一个可以智能的回答任何查询并能被语音激活的类人实体,在两年内,谷歌成为跨手机、谷歌智能家庭甚至汽车的多设备个人生活助理。未来的长期目标是“向通用人工智能迈一大步”和“解决人机沟通问题”。从从近期谷歌I/O 2018大会公布的谷歌助手最新进展可知,该团队正在像其研究目标靠拢。

人工智能

表五:Google Research Europe概况

为什么美国巨头青睐英国和瑞士?这是一份QS公司发布的2018年欧洲大学排名。这份榜单与我上述分析过的驱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的大学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人工智能

表六:2018 QS欧洲大学排名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城市和地区,例如相关领域的顶尖高校。技术创新的"生态系统"由多方参与者的密切合作构成,包括个体初创企业、研究机构、高校以及大大小小的技术密集型公司。学术与公共机构、个体初创企业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作用。在创新早期阶段,个体初创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学等公共科研机构技术转移而来。

欧洲大学素以良好的产学转化机制著称,因此一些由大学转移出的小型创业公司往往掌握特定领域的优秀创新技术。由于英国和瑞士集中了欧洲最优秀的大学和相关顶尖人才,因此伦敦和苏黎世,作为欧洲的两个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周围逐渐聚集起优秀人才,形成创新生态集群。遗憾的是,由于欧洲缺乏统一的单一市场,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没有科技巨头产生,因此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小型创新公司投资、市场化、规模化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接受美国科技巨头开出的颇具诱惑力的条件也成了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科技巨头似乎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投资者,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调查,在全球范围内,估计2016年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上花费了200亿至300亿美元,其中90%的资金用于研发和部署,另外10%用于收购。”欧洲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源地和重要突破性技术产生地,其人才和技术都受到美国科技巨头关注。

在人工智能创新领域,由于资源和人才的稀缺性,人才和投资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因此对于相关领域的创新,应该用全球的视角分析。所谓全球化公司应该是在研发和市场等多方面都有全球化的能力,中国的公司中,目前看华为可以做这一点。其他科技公司中,目前部分有前瞻性和全球化视野的公司也开始在资源侧关注欧洲创新。比如,今年,腾讯与英国移动医疗公司Medopad和数字医疗公司Babylon Health达成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健康评估等领域的合作;大疆与瑞士无人机公司Flyability专业无人机领域合作;华为与ETH科研人员的合作等等。随着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未来预计将会有更多公司通过合作创新与自我创新结合的方式参与这一波技术革命。

就中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创新来说,双方有互补性,存在潜在的合作基础与可能性。欧洲方面,英国脱欧将对经济和科研投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从英国和瑞士目前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创新更多集中在垂直专业领域,欧洲创新需要一个大而统一的市场所带来的丰富的应用场景、充分持续的资本和市场可承受的生产成本来实现技术的产业化,这些恰恰是中国可以带给欧洲的,而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专业化解决方案中有所借鉴。政府、企业与学术界的开放及合作共赢将这一创新发展不可逆的潮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