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无人驾驶或成风口 雷沃重工与百度达成合作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近期,雷沃重工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实现自动驾驶量产为目标,在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是雷沃重工深刻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做出的又一重大行动。此前,雷沃重工成功突破动力换挡等国内智能农机瓶颈技术,发布了农机行业首个智慧农业解决方案(iFarming),今年春耕又在新疆地区演示了全程化无人驾驶种植新成果,此次又牵手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巨头,箭指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农机无人驾驶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农业大数据是一个重要方向。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农机智慧化将是AI新动能驱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全面转型的重要步骤。未来,我们会继续联合其他各方资源,深入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大创新力度研制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新产品,持续为现代农业提供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无人驾驶农机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无人驾驶农机可用于翻地、耙地、旋耕、起垄、播种、喷药、收割等作业领域。无人农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势必会为农民生活、农机产业、农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劳动力缺乏、对农机作业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无人驾驶农业机械无疑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国内农机行业已有企业涉足无人驾驶领域,也取得了进展。但行业专家直言,无人农机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还有一段漫长的过程,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攻关和推广。对此,王桂民分析说:“核心技术的研发是无人农机发展的关键。相较于迪尔、凯斯等知名国外品牌,国内企业的脚步相对落后,这就需要相关研发机构及生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攻关。”基于此,雷沃重工牵手百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发力无人驾驶农机。

  据行业专家介绍,车联网设备、相关软件服务、液压转向系统是无人驾驶农机的关键。通过对百度和雷沃重工的分析,双方在无人驾驶方面都有基础优势,而且有一定互补性。此次签约,双方将充分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在自动驾驶技术的软件平台、硬件平台、感知能力、核心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和营销创新等业务领域展开合作,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以自动驾驶量产为目标,双方投入各自资源,共同解决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难题,如传感器工业前装、极端条件下的系统稳定性等。

  有关数据显示,雷沃产品对我国小麦机收、水稻机收、玉米机收的贡献度分别达到60%、30%、30%以上,耕种收综合贡献度达到40%以上。可以说,雷沃重工在农业装备产品领域的创新与投放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农业生产方式。

  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一直以来,Apollo开放平台不断开放能力、共享资源,赋能众多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不断探索自动驾驶落地新场景,加速了合作伙伴和人工智能结合后的产业升级。此次百度与雷沃重工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合作伙伴对Apollo开放平台的认可和信心,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这也将为农业注入智能化基因,为农业工作者‘减负增产’。”

  雷沃重工牵手百度,这个1+1>2的强强联手,必将迸发出巨大的产业融合能量。随着无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农民朋友在田头喝着茶水、聊着国事家常,只需按几下手上的远程遥控器,无人农机装备就能轻松把地犁好、把种播完、把药撒好、把庄稼收回家。

  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可以归结为消费互联网,那么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工业互联网。专家断言,未来五年内,“风口”将出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德国工业4.0由此而生,“中国制造2025”也由此而生。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里,“智能农机装备”是拟突破的十大高端领域之一,智能农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身为行业龙头,雷沃重工在智能农机领域早就未雨绸缪,进行了提早布局,并斩获了初步的胜利果实。

  前不久,雷沃重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举行的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田间演示会标志着雷沃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的“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系统正式宣告商用走向市场,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全方位应用转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其功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价格却至少比国外便宜1/3,将有效扭转我国高端智能农业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

  行业专家表示,随着农机智能化浪潮的到来,高端农机产业发展已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雷沃重工作为国内农业装备龙头企业,在农机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舒适方面都探索出了很多科研成果,代表了中国农机装备的前沿水平。随着智能化车载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百度的加入,雷沃重工智能无人驾驶农机的研发及批量生产的进程将有望加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