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林燕丹教授:2017年全球汽车灯具市场规模300亿美元 智能前照大灯成为汽车照明未来发展主流

描述

在6月11日广州光亚展举办的汽车照明与应用论坛上,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首席执行人林燕丹教授在现场对《汽车照明应用与发展白皮书》的关键数据进行了发布,林教授对全球汽车灯具的市场规模、智能网联大灯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发展趋势与技术需求进行了精彩的分析。

图1:上海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林燕丹教授

2017年汽车灯具的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未来会稳步增加

近三年全国汽车进口数量高于出口数量,进出口总体是增长趋势,进口数量突破120万辆,出口数量突破105万辆。林燕丹教授分析说,9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照明逐渐开始起步,常州星宇等一批车灯公司的兴起都是自90年代开始,上海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研究所成立汽车照明工程研究中心,之后经过十几年的持续追赶,中国一直缩短与西方国家主流厂商汽车照明灯具的技术差距,特别是有了LED照明和技术引入,使得国内企业在应用层面加快了步伐,未来甚至有了超越的可能。

汽车照明的增速和汽车销量的增速是保持一致的。汽车照明企业的布局是围绕汽车厂商来建立的。围绕整车企业的发展,分为六大区域。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团,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团,以广州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团,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团,零部件配套企业密集。

汽车照明

林燕丹教授指出,2017年全球汽车灯具市场的规模大约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950亿;中国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占全球汽车产销量的30%左右,2017年中国汽车灯具市场的规模大约500亿,2030年中国汽车灯具市场的规模大约630亿。2017年汽车灯具企业前十名的销售额合计400亿,占比大约80%,在汽车灯具行业的产销量更加集中。其中华域视觉(原上海小糸车灯公司)在华公司销售位列第一,销售额达到134.23亿,SL三立和常州星宇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位。

汽车照明

汽车照明光源的技术演进

国内的光源企业在逐步成长,国际大厂欧司朗、亮锐等起到了业界的领导作用。国内汽车大灯的光源技术采用量比较大的是国际大厂的光源产品。

林教授表示,现在市面上60%以上的新车依然使用了卤素大灯,优点是制造和维修成本低,便于更换,而缺点也很明显,亮度不够。氙气大灯作为过渡产品,亮度高、照射距离远是它最大的优势,比后面的LED汽车大灯价格便宜,在汽车的后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LED汽车前照大灯是主流的发展方向,激光大灯有LED大灯不具备的特点,照射到比较远的地方。激光大灯是目前法规不予承认,未来可能会获得合法的市场准入资格。LED不管是性价比、技术和设计感都让原来已经走到天花板的汽车照明看到了无限发展的生机。

2011年配备的激光前照大灯的概念汽车出现,2011年比亚迪宋系列汽车采用了LED前照大灯的模块。这是一个里程碑,自主研发的汽车用上了LED前照灯的整套系统。

汽车照明

车规级LED器件厂商,我们很欣喜看到后装市场从一开始不规范,现在有些产品逐步走向前装市场。1、后装市场所用的LED灯逐步沿着前装车灯的设计;2、采用中小功率的CSP组成模组实现智能化前照灯。3、从制造LED光源迈入开发一体化的模组,透镜及整套灯具;4、激光大灯逐渐被越来越多关注。

汽车照明

早在1958年,智能大灯概念首次被提出,一直到HID灯出现,这种方式才得以实现。智能大灯光源主要由LED矩阵式/ LCD式/ DLP式/ uAFS式,奔驰、奥迪上标配的LED矩阵式大灯,其Matrix矩阵式全LED大灯可以直接通过对光源的控制来达到精准的光型变化,成为一种潮流。智能大灯的功能主要是多道路模式切换、智能随动转向、自动识别对向来车的无眩光远光、路标识别和行人警示。

很多汽车照明大厂的高管感叹,以往公司里光学设计、结构设计和热设计的工程人员最多,现在有达到60%的技术人员是做软件编程的。汽车照明成为高科技化、IT类的公司,如果没有软件编程的人员和技术积累,支撑不了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要求。

林燕丹教授强调,未来,随着智慧城市、无人驾驶和智能物联的出现,未来汽车灯具要考虑到智能物联、信息交互的可能性,如果汽车照明厂商不能跟上这股潮流,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未来进入到无人驾驶时代,汽车照明信号功能会增强。无人驾驶时代,车与人的互动,车与车的互动,信号功能会变得更加重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