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规划就是打破碎片化布局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网格化”配电网规划依据控规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开展空间负荷预测,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分地块开展10 千伏一次目标网架布局,并与地区发展规划协调对接电力设施需要的路径走廊、站址用地。

网格化规划就是打破碎片化布局,按照模块化思路、颗粒度网络,遵循土地利用和时间发展规律,绘制主干网架蓝图;将高压、中压甚至低压电力设施一次布置到位,统筹配网自动化、通信、保护配置等内容,其核心是以网格为单位对负荷需求的大小、空间位置以及时间变化进行从点到面的统计分析;强化电力设施的社会属性,将电力设施规模、数量、分布等准确置于地块中进行电能区块化配送;提高规划方案的适应性和可实施性,实现精细化投资目标,实现与地区发展规划有效衔接。

(一)确定原则,划分网格

综合考虑城乡规划地块功能定位、城市路网、河流山川、远期变电站供电范围、现状电网情况、网格独立性、负荷特性、用户需求等因素进行网格划分。

1、以城区、县城、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乡镇为单位划分大区。

2、基于总规或控规,与地理条件基本相符,以村、街道、小型园区为单位划分小区,在负荷集中区分区细一些,在负荷分散区分区相对粗一些。小区与供电区域划分类别A+-D对应。每个小区最好能够包括1座现状或规划的35kV及以上变电站。

3、按建成区、新建区、半建成区划分网格,按照单一功能最小化的原则(地块为单位)将建设用地划分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中只包括一种性质的用地。

4、农村地区不具备控规条件,以乡镇为单位划分供电网格。

5、依据饱和年负荷的空间分布,确定规划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将行政区一次性划分供电网格,其供电半径应满足导则要求。饱和年各供电网格内应独立供电,相邻网格之间不得跨区供电。

按以上原则将行政区划分为若干个大区、小区、网格。结合远期用地规划图、城乡空间布局图绘制变电站供电范围图、网格划分图。

网格

网格

网格

(二)网格饱和负荷预测

网格划分后,对各网格进行饱和负荷预测。城区及工业园区的饱和年负荷预测主要采用负荷密度指标法,乡镇、农村饱和年负荷预测采用的是自然增长率法。

利用负荷密度进行空间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指标参考值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通过调查本地区典型用户用电特性指标情况,同时参考发展成熟的大中型城市相似用地性质的负荷密度指标,获得各类性质用地的典型负荷用电密度指标,确定典型负荷预测模型。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选取不同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的饱和负荷密度,开展系统化负荷预测。根据负荷密度指标、地块占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需用系数,考虑同时率,得到网格负荷预测结果,经过网格、小区、大区的负荷叠加得到全规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值。

绘制饱和年负荷分布图。

(三)初步确定电力设施规模

根据全区负荷预测结果计算网供负荷大小,按照容载比计算,确定需要增加的35kV以上变电站的变电容量。结合现有的变电站规划,确定35kV及以上变电站新扩建及改造规模。

依据网格饱和负荷预测结果、负荷分布、网格内供电电源点、供电区域类别情况,开展变电站中压出线规划,结合每个网格负荷大小和线路选型,基于不同地块的可靠性需求,确定模块化目标网架、每个网格内10kV线路目标组网模式(开闭所,电缆单环、双环及架空单联络、多联络)、组网线路(开闭所)数量、组网元器件(包括变电站、线路、开闭所、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分段开关、环网开关)布置位置,确定网格之间的10kV线路目标组网模式及组网线路数量。

按照建设区域供电可靠性目标,结合一次网架、配电设备现状等情况,按照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配置原则,制定合理的配电自动化方案。

绘制饱和负荷10kV主干网架拓扑图。

(四)初步确定目标网架,与规划部门沟通落地性

立足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发展战略导向、用电需求,得到负荷的聚集情况以及差异化配电网的基础,以供电可靠性为中心,构建网格标准统一的目标网架。

依据网格中土地开发程度、建设水平、负荷需求量等布设网架:

1、城区配电网以提高转供互带能力为主,减少复杂网架结构、跨供区交叉供电,城镇、乡村电网合理设置分段和联络点,网架应易于扩展延伸。

2、供电网格一般应由两个及以上变电站联合供电,一主一备或者一主两备。

3、每一供电网格根据规划建成区、规划建设区、自然发展区等不同属性,制定差异化规划策略。

4、高压和中压配电网应互相支撑、互相匹配。

5、合理利用现状线路及已有走廊,并紧密结合远景网架,保证近期、中期和远期相结合,减少重复建设与浪费。

初步确定目标网架,与规划部门共同核实地上路径、地下廊道规划情况,确定每个道路断面的线路回路数设置合理,组网元器件(包括变电站、线路、开闭所、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分段开关、环网开关)布置空间位置可行。

(五)目标网架确定

通过可实施路径通道、空间位置的确认,满足《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各项规划指标要求,调整、修正、完善目标网架,确定电力设施规模。供电可靠性倒逼配电自动化、智能化,配电自动化、智能化倒逼目标网架,按此原则自目标网架由远及近考虑配电自动化、通信、保护配置方案。

绘制10kV目标网架图。

(六)确定过渡网架及新建、改造项目实施时序

以网格为单位,将现状网架、目标网架进行比较推演,确定近期过渡网架方案,新建、改造项目逐年实施时序。

绘制10kV主干网架分年度地理接线图。

网格

网格化规划对于建设目标网架、确定建设标准、比选建设方案,避免大拆大建、反复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分析配电网现存问题及主要原因,宏观上可一个大区接着一个大区查,微观上可一个网格接着一个网格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项目落地、系统解决配电网问题,做到高-中-低压目标网架精细化,实现精准投资、提高效率效益。网格化规划需要紧密衔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如能将网格化规划成果纳入控制性详规等专项规划,配电网规划项目落地执行水平将大大提高。

目前配电网规划面临很多新的挑战,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等随机性电源的增加,充电站、充电桩就近接入的需求,加大了配电网规划精益化水平的难度,需要在网格网架中动态考虑、动态调整。

今日文章就分享到这,后续还有更多关于电网规划、设计的咨询、学习交流经验、信息,我们会为大家一一分享,奉上绵薄之力。如果您感觉文章有帮助,欢迎给我们来个点赞、关注、评论、收藏以及打赏等一系列肯定!如果您觉得以上观点有同感,就请分享给您欣赏的各位专业人员、供应商、老板、创业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