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管理人员如何保持相关性?一些建议和提示

描述

新的存储方法存在巨大的机会,如今出现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的丰富生态系统。一方面,人们拥有小型但存储速度极快的固态硬盘,另一种架构将采用超融合系统。

随着云计算和自动化取决于传统的数据存储管理,存储管理人员如何保持相关性?以下有一些建议和提示。

IT管理如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自动化成为了计算机管理的流行术语,并且适用于数据存储。传统的存储管理员有时会怀疑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还有未来,或者可能担心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

云计算在这个变化多变的环境得以广泛应用。对于大规模云计算提供商而言,自动化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存储管理人员将面临一些困难,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衰落清楚地表明,存储管理人员所具备的LUN (逻辑磁盘单元)和重建窗口的传统技能可能不再长久。

但是,新的存储方法存在巨大的机会,如今出现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的丰富生态系统。一方面,人们拥有小型但存储速度极快的固态硬盘,另一种架构将采用超融合系统。其中每一个都是用于管理和优化存储操作的软件产品集合。所有这些为愿意扩展视野以寻求与自动化有意义共存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工作人员的职业生存秘诀就是让自己对业务有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首席信息官都会有这种感受。他们希望获得替代方案,因此致力于测试并采用新的存储技术。工作人员不必是技术专家,但是必须足以胜任。

新的存储解决方案看起来就像可以任意组合的乐高组件,工作人员需要获得一些软件技能,并学习将这些部分以最适合企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最佳实践。

凭借一些远见卓识和超越舒适区的意愿,存储管理人员可以应对快速变化的IT环境。了解关于如何将其存储事业生涯延伸到未来的想法。

(1)了解新的存储技术

了解新事物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因为即使是最保守的企业管理层,也需要回答有关新技术和方法的问题。存储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加有关新存储项目的讨论,可能会发现培训课程和网络研讨会有助于了解新的存储技术,并且也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学习,其中包括技术博客。存储网络行业协会(SNIA)是一个学习新技术的好地方。

数据存储领域目前最热门的话题是NVMe over Fabrics,而人们对于以太网或光纤通道是否是更好的结构基础存在争议。存储人员需要了解这两个技术的优缺点,特别是企业团队正在规划的虚拟集群或云计算。其他关键主题包括:闪存存储,其中包括其性能调整和损耗问题;以及超融合基础设施问题,其中包括它与传统架构的比较。

(2)获得软件技能

如今的存储软件正在快速增长。了解如何将合适的第三方软件包组合在一起是未来存储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

现在,程序人员将会开展很多这样的工作,但是如果管理人员也可以处理这些技术,那么在操作层面创建的东西会更好。这种关系就像是律师和其助理。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化将有助于存储管理人员更轻松地将试验性工作和工作服务组合在一起。

(3)避免短期项目

如果存储人员只是在测试新的磁盘驱动器,那么很难有更大的提升。而如果有可能的话开发一些项目,寻找努力相对较少和低风险并提供较好收益的项目,因为存储管理的本质是保守的。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全闪存阵列,存储管理人员可以将其投入SAN并大幅提升性能,但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罕见的事件。

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没有改变,都希望将成本降到最低,这可以通过使用SSD硬盘来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或在更少的服务器上运行工作负载,并提高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敏捷性。适合企业的IT路线图通常是关键测试的新项目。

(4)建立一个沙箱

没有什么比采用工作演示更能说服怀疑论者,那需要建立一个沙箱。存储管理人员的沙箱可以是真正的服务器和存储节点,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可能是云中的负载。无论人们选择哪种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但云中的沙箱可能无法充分测试代码,而且性能始终是一个问题。

Nutanix公司等许多供应商都提供免费试用或限时优惠的原型。他们甚至提供支持。存储管理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这一点。确保其通讯录中有这些联系人,因为如果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信息,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把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是一个好主意。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掌握信息,并且还可以了解在计划之前所做的工作。

(5)自动化与编排

自动化与编排将成为未来IT设置的管理入口点。存储管理人员应该了解业务流程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设置和管理它。这可能是最初建立的脚本,但所有迹象都表明自动化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请记住,编排涉及服务器和网络以及存储设备,因此具有这些技能意味着将成为数据中心核心的一员。

存储协调器的一个示例是Portworx的Kubernetes Storage(STORK)的Storage Orchestrator Runtime。Pure Storage等厂商与微软和Red Hat一起进入这个市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