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团队:以红外热成像研究为主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MEMS/传感技术

1259人已加入

描述

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团队将原先以微光夜视研究为主,调整为以红外热成像研究为主,并深入探究光子成像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中远红外凝视焦平面热成像理论与技术彩色夜视理论与技术、光子成像技术以及图像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可谓硕果累累。

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团队负责人陈钱教授在给嘉宾讲解红外成像原理和成像效果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团队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谈及这个活力四射的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陈钱教授充满着自豪。这不仅是因为这一团队是南理工首个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团队,更主要的是缘于他们从事的“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领域属于通用性很强的战略学科,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发展与运用前景。

其实,深感自豪的不只是陈钱教授一人,团队里的很多成员都有着类似的感受。近五年来,团队承担了包括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团队总体的研究水平居国内先进地位,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创新填补空白

究竟是什么因素铸就了这支不同凡响的创新团队?大学时代就酷爱体育,勇于挑战极限的陈钱教授一语道破天机:只有敢于竞争,立足于本领域的学术前沿,才能不断超越。

的确,勇立科技创新的潮头,追求新技术与新方法在本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正是团队在科研上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自2000年以来,团队瞄准光电成像技术发展的热点,将原先以微光夜视研究为主,调整为以红外热成像研究为主,并深入探究光子成像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中远红外凝视焦平面热成像理论与技术彩色夜视理论与技术、光子成像技术以及图像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其中,在微光夜视技术领域,首次把雪崩效应机制引入到夜视技术中,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第三个掌握此芯片制造技术的国家;在高性能红外成热像领域,首次自主研发完成了红外图像数字细节增强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在目标搜索与跟踪领域,首创了红外面阵探测器扫描搜索与跟踪的理论及技术体系,研制出国内外首台红外面阵探测器扫描搜索与跟踪预警系统,填补了国际空白。

然而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更需要研究者有足够的恒心与韧劲。有一次团队去西安做低空目标红外探测试验,当时室外的温度已经接近40摄氏度,试验仪器的表面温度超过了70摄氏度,试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在大家心情烦躁,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陈钱教授给大家厘清楚了这次试验目的,及时改进了试验方案,并冒着酷热与大家一起调整试验系统,从早到晚十多个小时,陈钱老师一直紧盯试验仪器屏幕,关注着每个数据,带着大家分析问题,最终使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百花齐放人尽其才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非常重视科研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完善团队学术与人才管理机制,形成了人尽其才、和谐发展的团队氛围。“集体好了,每个成员才会好;只有团队的氛围好了,每个成员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潜力。”团队骨干成员之一柏连发教授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陈钱教授认为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都不尽相同,只有将他们各自的潜能都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团队才能够在整体上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为此,他根据团队每个人的能力与特长,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安排适宜的工作。以科研见长的,会根据其专业专长和项目内容来确定课题负责人。即使是擅长教学的,也能在适宜的科研项目中找到用武之地,保证他们能接触到学术前沿,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青年是科研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团队里,每个年轻人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很多的锻炼机会。“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大家普遍感觉工作上有奔头。”年轻的成员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团队。

严格教学锻造拔尖

对学生严格要求,按照科研的最高标准锻造学生是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有一次,团队隋老师带领研究生们调试红外探测器驱动电路,一个电阻一个电容地调试,试了许多方案,效果都不太令人满意,两个星期下来,学生们都有些气馁,但隋老师激励大家不要放弃,通过仔细分析不同器件带来的噪声特点,逐一排查,反复试验,最终得到令人满意的噪声性能。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团队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有限的课堂讲授之中,还更多地表现在平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尤其是当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等人生重大选择时,团队里的老师总是会适时伸出援手,为他们排忧解难。

为塑造学生的国际视野,特别是打造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近年来先后与多家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推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团队近5年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毕业生200余名,所培养的学生也连续多年实现了100%的充分就业与升学。与此同时,学生的科技创新也硕果累累,获得各类全国奖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聚焦学校“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南理工“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团队将会在科技创新中不断超越,续写新的未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