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产业升级的详细资料概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缘起

在2018年工业互联网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开始重视平台的生态建设,而平台生态的搭建,需要好的宣传。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负责人表达意向与我合作写一些传统企业面临的痛点,并简单描述工业互联网如何解决这些痛点。而对于“….十大痛点”标题的文章,是比较容易获得好的传播,比较容易获得阅读量的。

为了列出这十大痛点,自己头脑风暴先列出很多的企业面临的难题后,开始将这些痛点分类并排序,在痛点分类的时候发现这些痛点处于不同的维度,不是特别容易分类,于是放弃了十大痛点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痛点都与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升级相关,其中对互联网带来的焦虑是企业家最大的痛点之一:在消费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一批电商企业取得了成功,一批传统零售企业被迫转型;未来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与互联网结合的传统企业将会挤压纯粹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传统企业家不理解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又意识到产业互联网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焦虑是现在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家面临的难题。

研究过一些产业互联网的案例,得出一个结论:互联网将会应用于所有行业,那么互联网将是所有产业的工具;根据历史经验,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变革,都会促进社会的分工,而每一次社会化大分工之后,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重构社会生态);互联网应用于传统产业,也将通过促进社会分工,之后重构商业规则,最终促进产业的效率,实现产业升级。

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变革,是会改变商业规则的,在商业规则的变革中,商业环境快速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的机会;而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写这篇文章,向传统企业家阐述互联网技术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实现规模化,规模化后的社会分工重构商业生态这个基本原理。将基本原理介绍清楚之后,后序将会根据这个原理分享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今天只是介绍原理)

人类历史是一部劳动分工的发展史

旧石器时代: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工具非常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个人无法获得生存的条件,因而过着群居生活,所有的生产活动只有采集和狩猎,没有劳动分工。

新石期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最原始的旧石器工具,过度到使用新石器。人类开始饲养未吃完的野兽,开始种植未吃完野果的种子,从而产生了劳动分工:农业生产活动从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

金属工具使用:农业从狩猎和采集活动分离出来之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技术日益改进,生产劳动日益多样化。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在这个阶段,个人已经可以独立于群体独立生存,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后,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产品日益丰富,产品交换越来越多。在奴隶社会末期,通过产品交换的规模已经可以让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可以借助商品交换而能生存,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第三次社会化大分工,之后人类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

十八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革命,机器可以利用自然能源,使人类借助机器的大工业逐步替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机器的利用,在工业企业内部实现分工,特别是流水线的使用之后,即便是操作工,也会因为岗位的不同而分工不同;为了提高不同岗位工人的效率,出现了经营管理层,形成了职业经理人。工业革命促发人类向城市聚集,在城市里实现了行业的进一步的划分,形成了不同的产业。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在社会分工后,促使一个领域快速发展,而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如果新领域成为经济的主体,这个新领域的规则决定了社会的商业规则。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新石器的使用,将农牧业分离出来,农业成为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最大),人类进入农耕文明。

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化大分工,手工业、商业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不过,手工业,商业还是依附于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的主体还是农业(国民经济的比重,还是以农业为主)。

工业革命,机器的使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随着工业占经济的比重超过农业,工业文明决定了社会的文明,工业规则决定了社会的规则。

互联网的使用,是否会促发社会分工?这个社会分工是否会促进一个领域成为经济的增长点?这个领域是否会成为经济的主体?

这些问题在《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一书中会有答案。

如果互联网能够促发社会分工,而促发社会分工的领域占国民经济比重最大的话,将促发商业规则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

为什么分工能够促进效率提升

在分工理论的研究者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阐述,亚当斯密最早全面考察和叙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详尽的分析了制造业内部的分工,通过扣针制作分工案例论述分工的价值。

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一书中通过扣针制造过程的分析:扣针的制做可以分为18个工序,如果18种工序由一个人完成,一天做不出几枚,甚至一枚也做不出来;如果每人做一个或几个工序,就会做很多枚。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创造财富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分工有利于增进劳动者熟练程度,能够增加完成的工作量。

就如扣针的制作有18个工序,如果没有分工,那么制作扣针就要掌握这18个工序的所有技能。而掌握的技能多,每个技能的熟练程度就会下降。但专注于某个技能,可以提高这个技能的熟练程度,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出。

分工使劳动者节省了由一种工作切换到另一种工作的切换时间。

分工会促进工具的使用,简化和节省劳动时间。

分工的基础是实现工序的标准化,降低这个工序操作的不确定性。而为了提高操作的标准化,保证不同人完成的工序的质量具有一致性,通常需要借助工具实现操作的标准化。这样有利于促进工具的使用,利用工具来简化生产中人的操作过程,节省劳动时间。

亚当斯密的理论在当时影响非常广泛,20世纪初,亨利.福特把生产一辆车分成了8772个工时,并按流水线生产,开创了工业流水线生产方式。

后来分工论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模式,分工理论也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而管理理论主要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来提升分工后专业化的资源效率。

分工的基础是规模化和标准化

亚当斯密的分析认为分工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但什么条件下能够实现分工?在现有环境下如何实现进一步分工?这些问题,亚当斯密没有论述。

1928年阿伦.杨格在斯密分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迂回生产的概念,对分工做了三方面的解释:一、分工和专业化是递增报酬实现的机制。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一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过程。二、市场大小决定分工,而分工也决定市场大小。三、分工是一个网络效应,企业规模大小不能孤立的看待,单个企业规模的大小还取决于该行业内其他企业规模的大小。

其中第一方面指的是个人的专业化水平,第二方面指的是迂回生产链的长度,第三方面指每个迂回链中间产品种类数。

其中专业化水平,指个人缩小活动范围,而缩小活动范围的基础是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而迂回链的的长度和迂回链产品种类数目都是规模化的另外一种表现。所以分工的基础一个是规模化,另外一个是生产过程标准化,以及标准化后个人操作的专业化程度。

在工业化后期,现有行业已经经历过充分的分工,互联网如何能够在已经相对完善的行业内实现新的社会分工?

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规模化,也就是增加迂回链的长度,增加迂回链的产品种类。无论是增加迂回链的长度,还是增加迂回链的产品种类,都需要打破现有的行业边界,在打破行业边界后,才能增加迂回链的长度,增加迂回链内产品种类,实现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分工。

产业升级途径

根据前面论述,产业升级首先需要实现规模化,规模化的行业流程标准化后实现新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生态。

借助互联网的产业升级,也是如此:

互联网工具打破产业边界(实现规模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分工,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生态。

打破产业边界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打破边界的目的。而产业边界包括地域边界、技术边界、产品或服务的边界、业务或组织边界,以及产业和市场边界。

下面分别论述互联网如何打破这五类边界。

打破地域边界

区分产业的目的之一是用于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竞争、垄断态势分析。在竞争分析的过程中,产业用于区分竞争对手。而一些具有区域性质的行业中,地域是限制竞争对手的边界之一。这种类型的行业,是具有地域边界的,互联网打破地域边界后,会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内融合,实现规模化;而规模化后的产业进一步分工,会提升效率。

互联网打破地域边界最典型的案例是零售行业的电子商务化。

随着2000年互联网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做生意。2003年的非典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淘宝、卓越、京东、当当等电商开始被大众接受,并在当当上市之后,电子商务逐渐成为采购的主要形式。

电子商务取代的是传统的零售店,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了零售的地域边界,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产品。

传统零售店承担三部分功能:一、产品展示,二、交易,三、产品交付。电子商务借助于打破地域边界,实现规模化,产品展示,交易两个环节可以通过线上实现,但交付环节就无法实现,需要借助物流行业来完成。所以零售在打破地域边界后,实现分工,交付环节通过物流功能来实现。

所以零售业务,通过电子商务在打破地域边界后,首先将产品交付功能分化出来。零售行业的一批,二批等批发商被电子商务整合,将交易功能弱化,而强化了物流功能(地区仓)。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交易过程的电子支付功能,也从交易环节分化出来。

电子商务打破了零售行业的地域边界。同时零售内做分工,实现展示、交易、支付、物流的新分工。在新的分工体系下,重构了电子商务的生态。

打破技术边界

有些产业是通过技术能力做区隔的。

比如电信网,早期以有线通讯(电话),然后是以无线通讯的技术能力来实现通讯服务的。

互联网行业,早期内容平台,以内容服务为主。

广播电视网,以内容提供和内容传播服务为主。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后,按照云管端重新分工,云端提供内容服务,管保持信息通道,端提供终端产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云平台将进一步分工,形成IaaS,PaaS,SaaS的服务体系,在云平台上重新构建新的商业生态。

打破产品或服务边界

有些产业是按产品或服务分类的。比如传统电脑行业、手机行业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智能手机普及后,电脑行业、手机行业的行业边界被打破,手机行业与电脑行业融合。

同时手机、电脑行业与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边界被打破。苹果是传统的手机、电脑的硬件产品供应商,构建了基于App Store的开发者平台,提供互联网服务。

在电脑、手机、互联网、软件的服务边界被打破后,基于App store平台,重构了移动互联网的硬件、软件服务生态。

打破业务和组织边界

物流行业是以物流公司为组织边界的。但是电商的爆发性增长,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增长,物流增长成为瓶颈。菜鸟物流通过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了物流行业,实现A物流企业收件,B物流企业送货的协同模式。通过菜鸟物流平台,可以实现多个物流公司的资源(仓资源、干线物流运输、物流终端)的高效整合,通过数据优化资源利用率,实现物流行业的高效增长。

物流行业,基于菜鸟平台,实现了按区域,按时间段的划分,提升了物流效率。

打破产业边界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边界被打破。

京东原来是商城,属于电商行业,为了提高服务品质,自建了物流体系,在建设物流体系后,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经验,开始利用成熟的物流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规划、物流解决方案。

京东的业务已经打破产业边界。

小结

互联网技术在行业的应用,首先是打破产业边界,打破了地域、技术、产品服务、业务组织、产业边界,在打破产业边界后,进一步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而在打破产业的过程中,业务标准化之后,就会通过产业分工提升产业效率。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重构产业生态,从而行程新的生态繁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