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为5G提供各种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

描述

高管专访

MWCS2018期间(6月28日),诺基亚软件集团首席技术官Brian McCann先生、诺基亚贝尔执行副总裁,诺基亚软件大中华区全球业务中心负责人陶然亭先生接受了采访。

诺基亚凭借在5G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在不断深化与中国运营商5G合作的同时,诺基亚贝尔也正全力开拓包括能源、交通、公共事业、互联网、大型企业、广电在内的垂直行业市场,促进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的5G创新和实践能力。

随时为5G提供各种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

图为:诺基亚软件集团首席技术官Brian McCann先生

据Brian介绍,诺基亚在两年半前成立了专门的负责软件业务事业部,这个业务事业部专注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包括数字体验、数字运营、数字网络,以及端到端的全面互联网络洞察和智能。充分利用现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各种各样领先的技术。

所有的这些软件解决方案不仅服务于4G网络,更多的是面向正在打造的5G网络。这些解决方案在中国区服务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还有全球各大运营商。

关于软件解决方案有“三个多”:

第一个是“多厂商支持”,诺基亚可以跟所有其他厂商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个是“多业务”,诺基亚现在所支持的业务不仅是传统的通信业务,还有各式各样内容的业务,以及面向未来的未知业务。

第三个是“多行业”。诺基亚不仅能服务于现在的运营商行业,还服务于交通、健康、智慧城市等多个垂直行业。

诺基亚软件秉持“开放”这一发展策略,面向软件有非常完备的生态系统,随时准备为5G提供各种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

5G+AI

AI和机器学习首先需要访问数据,其次需要从数据中学习互动、洞察和认知,然后才能端到端的提升运营能力、提升客户体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闭环过程。

目前,诺基亚贝尔通过对网络中间学习到的信息来把相应的能力开放给终端用户,提升其“自服务”能力,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的、“自助”式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用户给呼叫中心打电话的次数,使得运营商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并可以把这部分节省下来的钱用在给终端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上。

诺基亚贝尔的AI和机器学习应用于很广的领域,已经有超过10-15年的经验,有一大批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专注于AI技术领域研究。

为什么5G需要AI和机器学习?因为对5G来说这不是可选的,是必须的。5G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网络快速的扩容、缩容,需要更快的提升业务,需要使得用户很迅速的解决问题,更好地提升体验,AI和机器学习能够为5G网络带来全新的“自动化”。

5G+智慧交通

图为:诺基亚贝尔执行副总裁,诺基亚软件大中华区全球业务中心负责人陶然亭先生

据陶然亭介绍,诺基亚贝尔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很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第一,诺基亚贝尔在无人驾驶、自助驾驶和辅助驾驶方面投入了很多,两年前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已经演示了无人驾驶。在本次MWCS18大会的展台上,诺基亚贝尔与东软集团联合演示了“智慧车联”、“智慧行业终端”等垂直行业创新解决方案。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诺基亚贝尔与东软集团将在5G和垂直行业融合创新方面形成合力,利用平台技术及产品优势,以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应用为突破口,合作开展5G创新应用研究。

第二,本次MWCS上,诺基亚贝尔还展示了与宝马合作的5G网络切片,包括导航切片、车载语音系统切片、自动驾驶切片。陶然亭介绍,比如,当前面发生车祸的时候,会切出一片网络专门应对紧急通讯服务,来处理这个交通事故,处理完之后再会把它所占用的资源释放出来。诺基亚贝尔在硬件、软件各方面都在为智能交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努力。

第三,本次MWCS上,在诺基亚贝尔物联网展区有一个冷链运输也是智能交通的一部分,其可为所有冷藏车提供端到端的监控,交付给客户的时候随时可以打印出一张温度曲线(细致到每一分钟的水平)。

5G+智慧医疗

本次展会期间,诺基亚贝尔跟东软的签署的谅解备忘录里包含了智慧医疗。据悉,在新一代智慧医疗领域,双方将加强平台及产品的整合,打造涵盖5G网络、终端、平台、应用、安全及运营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双方还将联合推进相关产品的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协同推动产业链聚合和商业模式创新,以“解决方案的规模商用”为共同目标。

另外,诺基亚贝尔还在研究远程医疗。远程医疗领域中包括手术、看诊,但是这需要时间,现在4G真正做到远程医疗还是有限的。5G时代,Brian认为需要提供更多产品化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诺基亚自己,还要和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这个生态系统。

后记:以“5G+行业”挖掘5G网络的价值

Brian表示,需要面向所有的行业来思考5G网络的货币化,而不只是单纯的建5G网络,如果不能盈利是没有价值的。所以需要重点考虑把网络、软件和科技融为一体,更好的让5G服务于各大垂直行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