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军又添新成员,缝纫机器人的黑科技

描述

制衣行业是公认最难实现自动化替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然而在广东溢达制衣厂针对各个工序,自行研制开发了25种自动化设备。如今,溢达做一件梭织衬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这些“缝纫机器人”之手。

位于高明荷城的溢达制衣厂是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较早设立、也是较早探索缝纫自动化的工厂。车间里,那种几百上千台缝纫机棋盘一样排成一大片,每个缝纫机前坐一名女工,低头凝视、手脚并用、可劲儿忙活的壮观景象,如今已经很难看见了。

在2楼的自动化制衣梭织车缝车间,一条由机械手、电子眼等各种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拉筒、修剪颈窝、压烫粘朴、开钮门四道工序连成一体,在电脑程序指挥下精准运作,不出30秒,一件衬衫的左前幅就一气呵成地做出来了;

而过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现在倒成了“打下手的”,有的给机器送料,有的监控设备参数,状态轻松而悠闲。

2010年溢达启动大规模自动化制衣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边试边改,“摸着石头过河”。鼓捣了大半年,公司第一台自动袖侧机应运而生。

像这样各种功能的“缝纫机器人”,溢达已先后投入使用了1600多台,将全集团梭织(以衬衫为主)和针织(毛衫、弹性较大的T恤等)制衣的自动化率分别提升到65%和35%。

广东溢达针织布厂的机械手臂(针织自动验针机)

2013年,溢达联合广州一家设备供应商,研发出一种转、钉一体化的自动钉扣机,利用图像识别感应器自动把纽扣转到同一个方向,然后钉到衣服上。如今,溢达推广使用了20多台这种钉扣“小能手”,不仅使工作效率提升了20%,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溢达工人的工作状态在自动化升级中悄然改变,从过去单纯地车缝工变成了机器的操作工、技术工。

工人更轻松,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产品品质也更加稳定。杨梅制衣厂梭织总经理孙志平介绍,工厂车缝的一次性通过率从过去的85%提高到现在的94%左右。在推进自动化改造过程中,溢达在确保员工收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还鼓励工人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优化改造的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的工人摆脱了单纯的雇工角色,主动参与到“缝纫机器人”的研发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